唐宗海

- 姓名:唐宗海
- 别名:字容川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四川彭县人
- 出生日期:1846年
- 逝世日期:1897年
- 民族族群:
唐宗海(1846年~1897年)清末著名医学家。字容川。四川彭县人。少习儒,因父多病,遂留心医学,研究方书。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以医名世,尝游京、沪、粤等地,见识广博。治学提倡“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故能于西洋医学日渐盛行于我国之际,成为中西医汇通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两卷(1892年)。系摘《灵枢》、《素问》诸经要义,分篇详注,以经解经,间采西法。解剖图则系绘自西医者,并以《医林改错》图互相印证。尝谓:“西洋剖视,只知层析,而不知经脉。只知形迹,而不知气化。与中国近医互有优劣。”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其论述对此后中西医汇通医者影响颇大。于血证论治有独到之处,曾著《血证论》八卷(1884年),乃受杨西山《失血大法》启发,参以中医理论研究与临证治验心得而成。倡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治血证原则。药学专著有《本草问答》两卷(1893年),系与其门生*张士骧问答而成,书中议及本草学理论,比较中西药学之异同与短长。另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九卷(1893年)、《伤寒论浅注补正》七卷,系以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及《伤寒论浅注》两书为基础,加以删补、正误,合中西医之说而成。以上五书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另著《医学见能》四卷(1873年),《痢症三字诀》、《医易通论》、《医易详解》各一卷(附《医案类录》),以及《医柄》、《六经方证中西通解》等。子祖鉴(字镜民),兼通医理,尝校刊《医易通论》。长孙重鼎,晚年亦业医。另有弟子数十人。
猜你喜欢的书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作者是[英]伊丽莎白·拉蒙德。本书是叙述十六世纪英国伊丽莎白统治后期社会状况的一本重要著作,也是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初版于1581年,中译本所据版本为1893年伊丽莎白·拉蒙德编校版。全书是用对话体写成的,共分三层。第一次对话表述了各类人物对当时一些现象的不满,反映出英国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次对话既谈存在的问题,又讨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第三次对话,提出了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本书提出的社会经济改革措施,表现了作者早期重商主义思想,即只有金钱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外贸是财富的真正源泉等。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注解
题“通神庵洞阳子注解”。前有锦江葆真子周准序,知洞阳子姓吕。经为祝诵祈禳之文,含内丹语。注述修性炼气聚精,三宝化为神。
有象列仙全传
明王世贞辑、汪云鹏补辑《有象列仙全传》九卷,因书中神仙多数都配有画像插图故名“有象”,此书前八卷署名“吴郡王世贞辑次”,学者多认为是借助王世贞之名 而加强此书的影响力,八册本及四册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全书九卷,以时序为纲,收录上古至明中期五百多位得道之士的神仙故事,始于道祖老子,终于明代道士周思德,图文并茂。书内节选仙人加以图绘,有列仙版画两百多幅,为徽刻名家黄一木刻。此为明万历时期书林杨初虹刊(翻刻玩虎轩)本。
嗣子之死
我先来介绍一下本案中的一个角儿。那人姓韩名承祖,是一个旧式商人,年纪已有五十五以外。他身上穿一件细夏布长衫,白纱袜,黑缎鞋,非常整洁朴素。他一手执一柄折扇,一手执一块白纱巾。面上灰白中带青,一双棕色眼珠满现着惊恐的神色。他坐在霍桑的对面,把那折扇紧紧地握着,似乎已忘掉了扇子的功用,只把他的回动的右手中执着的那块白巾不住地在他的额角上抹拭。那白巾己经湿透了,差不多绞滤得出水。霍桑仍闲散地躺在那张藤椅上,口中衔着一支纸烟,手里也拿一把折扇,缓缓地摇着。他早己叫施桂送了一杯冷水给来客。
录异传
志怪小说集。撰人不详。《隋书·经籍志》、两《唐志》及《宋志》皆不收载。《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等类书多有征引。今人疑其亡于宋。鲁迅辑其遗文二十七条,载《古小说钩沉》。该书产生的时代亦不能确知。据鲁迅辑本所录,有晋隆安中事,可以推知其成书约在东晋末或南朝。《录异传》属于杂鬼神志怪,所记内容起自周秦,迄于东晋的鬼神、妖异、奇闻、怪事之类的传说
法华经玄赞要集
法华经玄赞要集,三十五卷,唐栖复集,弘举题记,日本佚名题记,正应题记,隆国题记,隆觉题记,凝圆题记,永实题记,长盛题记,世称法华镜水抄。缺卷二十二、二十三、三十、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