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吉生

裘吉生
  • 姓名:裘吉生
  • 别名:名庆元,字吉生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绍兴县城
  • 出生日期:1873
  • 逝世日期:1947
  • 民族族群:

裘吉生(1873—1947),名庆元,字吉生,易名激声,原籍嵊县,出生于绍兴县城。早期与徐锡麟陶成章、孙德卿、秋瑾等交往,参加光复会。参与创办大通学堂。未几,陶、徐相继被害,离绍抵沪,经友人蔡某介绍加入同盟会,复受同盟会委任转往满洲、奉天,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其时,广泛收集珍贵医籍,悉心研究医学,自谓:“良医等于良相,治国原为治民。”民国建立后返绍,挂牌行医,创立绍兴裘氏医院。1916年,孙中山偕胡汉民来绍,胡患赤痢,投一剂而愈,孙中山亲题“救民疾苦”相赠。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何廉臣等人创组绍郡医药学研究社,创办《绍兴医药学报》,任副社长,主持学报的编务工作。1915年,神州医药会绍兴分会成立,历任副会长、会长。1921年,迁寓杭州,题其书屋曰“读有用书楼”。时年49岁,行医33年,以《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为旨,自谓“不读三世书,不蓄三年艾,不能三折肱”,而成立三三医社,创办三三医院,刊行《三三丛书》,出版《三三医报》。 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出版医学书刊,少年时曾将在钱庄学业所得月薪积蓄,购得《本草纲目》一部。及长,节衣缩食,悉以所入委托各地绍邑同乡抄写书目,择善而购。尤在奉天行医时,交识日医多人,搜购海外汉医书籍。数十年中觅得疏本、精抄本、先贤遗著及东瀛版本、医稿3000余种约2万册。主持《绍兴医药学报》编务后,成立流通医药书籍有限公司,促使中医药书籍得以流通发行。


1928年春,政府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全国中医药界于是年3月17日聚会上海共商对策。作为浙江代表,被推为赴南京请愿代表之一,上下游说,据理力争,为中医争得声誉。请愿期间,一国民党要人招请愿代表治病,欲以验证中医实效。诸代表咸推吉生,药到病除,传为美谈。在中医药界坚决反对和全国人民的声援下,卫生部被迫撤销提案。 擅长外感热病、内伤虚痨等症。编有《学医方针》、《药物学便读》、《诊断学》、《女科治疗学》等函授教材。

裘吉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危地马拉传说

危地马拉传说

《危地马拉传说》是危地马拉作家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早期的重要作品,是一本充满魔幻色彩的神话故事集,被称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是作者根据早年从母亲口中听到的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为素材写成的,1930年在马德里出版。全书包括《危地马拉》《现在我想起来》《火山传说》《幻影兽传说》《文身女传说》《大帽人传说》《花地宝藏传说》《春天风暴的巫师》《库库尔坎 羽蛇》这9 篇神奇而富有诗意的民间传说。这些作品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原始、魔幻、令人赞叹的世界。作者同时对危地马拉的独特自然风光作了美丽的描绘,全书仿佛一幅幅绮丽多彩的油画。这些传说直接或间接地采用了印第安人的著名神话故事《波波尔•乌》的题材和技巧,笼罩着浓重的魔幻色彩。

八闽通志

八闽通志

福建地方志。明陈道修、黄仲昭纂。八十七卷。仲昭,名潜,字以行,人称未轩先生,福建莆田人。成化进士。授编修,官至江西提学佥事。后乞归专事著述。有《未轩集》、 《兴化府志》、 《延平府志》等。八闽,为福建省别称。源于古闽地,因宋设八府、州、军,元分为八路,故名。其在修志问题上,主张发凡立例,“大要以遵国法,极时弊为主。”并认为:志所载当详其所应详,略其所应略,要旁搜博考,凡群之所有,事无巨细,莫不备载。始修于明成化二十年(1485),书成刊行于明弘治三年(1490),翌年又有递修本。为福建省第一部省志。计八十七卷,统十八类四十二目。每一类均按省、府、州、县顺序叙述,体例较为严整,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于舆地中较为完整”

历代书论

历代书论

书论是书法的理论表述。《历代书论》中不仅了解中国书法的理论史,亦可感受到中国书法的演变和发展。本书选择了历代经典书论文献,对其进行详细的校注并释义,介绍作者,同时对版本知识略加简介,致力于帮助读者理解中国书法理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医学专著,明代万密斋著。万密斋(1499—1582),“医圣”,亦名万全,湖北罗田大河岸人,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痘疹病症著称于世。其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内容除儿、妇、内科常见病证辨治以外,也包括对《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及养生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的论述。著作已印行的有《万氏家传育婴秘诀》、《万氏家传广嗣纪要》、《万氏家传妇女科》、《万氏家传痘疹必法》、《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万氏家传保命歌括》、《万氏家传幼科发挥》、《万氏家传玉痘疹》等十部。这些书均收入《四库全书》,颁行天下。据《万氏家谱》记载,还有三十七种抄本未付印,现除《万氏秘传外科》和《万氏家传点点经》两部外,余均已失传。

佛说阿弥陀经译注

佛说阿弥陀经译注

亦称《小无量寿经》。与《无量寿经》相对,简称《小经》。原典编纂于公元1世纪北印度, *贵霜王朝时期盛于*犍陀罗地区。本经宣扬净土思想,颂赞*阿弥陀佛与西方净土的无上庄严。认为西方极乐世界七宝严饰,有八功德水、妙色莲花、妙声众鸟;众生于此但受诸乐,无有众苦。只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死时即可得到接引,往生该处。此经汉译仅约2000字,简明易诵,加上修行方法简单,故在中国流传甚广,影响极大,是净土宗信徒每天必读的课本,宋明之后更成为寺院必修的日课。此经先后曾有3种汉译本,最早为后秦*鸠摩罗什所译,1卷。异译本有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小无量寿经》1卷,已佚;唐*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1卷。另有藏译本。梵文本尚存。现已译为日、英等多种文字。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敦煌本《坛经》的全称。简称《坛经》、《六祖坛经》、《法海本坛经》。佛教典籍。唐慧能述,弟子法海集记。一卷。此经是现存最古的《坛经》写本,是禅宗南宗的基本理论典籍。约成书于公元780年左右,主要记录六祖慧能的事迹和语录。体现了慧能要求习禅者体认佛性的自身清净,以树立佛教的宗教世界观的思想特征。历代《坛经》传本甚多,敦煌本以往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日本《大正藏》据S.5475录文收入第四十八卷。并有铃木大拙《敦煌出六祖坛经》、宇井百寿《坛经考·附录》、柳田圣山《六祖坛经诸本集成》、郭朋《坛经对勘》、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等多种录校本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