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涤非

萧涤非
  • 姓名:萧涤非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西临川人
  • 出生日期:1907年1月11日
  • 逝世日期:1991年4月15日
  • 民族族群:

萧涤非(1907年1月11日-1991年4月15日)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江西临川人。10岁以前曾在其祖父创办的三益小学读书。后跟随其兄辗转于开封、南昌等地读中学。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30年大学毕业时以总平均在80分以上的成绩,免试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所作大学毕业论文《历代风诗选》,把自《诗经》以下直到清末,所有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诗作了一番检查。研究院毕业论文《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则集中阐发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1933年,经导师黄节推荐,赴山东大学任教。此后10余年间,先后执教于四川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院校。1947年回到山东大学任教直至逝世。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等职。1956年,萧涤非出版《杜甫研究》。该书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把马列主义思想运用到古代文学研究中去,着重研究了杜甫接近人民生活的一画,并用较大篇幅分析了杜诗的艺术性。他遵循鲁迅所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和“以杜解杜”的原则,力求还杜诗以本来面目。出版后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此外,他还出版了古典文学论集《解放集》,校点了《皮子文薮》,并参与主编了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1979年萧涤非在新形势下发表了题为《关于〈李白和杜甫〉》的论文,详细阐述了他30余年来一贯坚持的学术观点,对打破禁闭已久的沉闷局面,贯彻“双百”方针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后几年间,着手对《杜甫研究》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将原《杜甫研究》上卷改为30余年研究杜甫的论文集,下卷改编为《杜甫诗选注》。他还主持了《杜甫全集》的校注工作,并兼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的书

白话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通俗文学研究著作。胡适著。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出版,岳麓书社1986年重印。胡适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发起人之一,在倡导白话文与白话文学方面起过积极作用。20年代初期他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三届国语讲习所开设了“国语文学史”课程,此书即为他讲课时编写的讲义经修改后的一部分,只见上册,讲到第十六章“元稹白居易”止。据胡适自述,此书虽名为“白话文学史”,其实就是“中国文学史”,不过是把白话文学放到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而且是文学史上“一大段最热闹、最富于创造性、最可以代表时代的文学史”。其次,他把“白话文学”的范围放得很大,他认为“白”的标准有三:1.说得出,听得懂;2.不加粉饰;3.明白晓畅。因此,《史记》《汉书》中许多作品,大部分乐府歌辞,汉译佛书,相当一部分唐人诗歌均被纳入本书范围。他还提出“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的观点、在《白话文学史》中多次给以论述。本书属于“五四”时代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资产阶级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白话文学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并为“白话文学”运动提供了历史的依据,是中国现代学术名著之一。

医理真传

医理真传

综合类著作。清郑寿全撰。四卷。寿全字钦安,临邛 (今属四川) 人。学医于刘止唐。认为陈修园医书颇得仲景之微,但间有略而未详者,故撰此以补陈氏之未逮。成书于同治八年(1869)。卷一首载八卦、五运六气内容,并联系人之生理、病机。次述辨证方法,包括辨阴虚阳虚、内伤外感,以及四诊、伤寒六经等内容。卷二阳虚证问答,包括论头面畏寒、畏寒与畏风之别等,凡三十一条。卷三阴虚证问答,论阴虚所致诸症凡二十九条。卷四杂问,论及血症、三消、吐蚘、关格等杂病及妇、儿、外、伤、五官诸科的有关理论并临床问题。全书从总论阴阳化生之理为始,依次阐述医理,探求病因,并据证立法、用方,所附方解颇详。对虚证研究尤精,多有独到见解,非学验俱富不能臻此。可供研究及临床参考。有同治八年抱木山房刊本,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七星会重刊本,同治十三年 (1874) 与 《医法圆通》 合刊本等。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

上清金书玉字上经。又名《金书玉字洞房上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北朝。据称乃上清紫精君、皇初紫虚君之经,上相青童君传授。内言存思北斗九星及洞房神君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古今纪要

古今纪要

19卷,南宋黄震撰。黄震,字东发,号于越,浙江慈溪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学宗朱熹,后人将其归入朱子学派。《古今纪要》是一部简明的古今通史,它“撮取诸史,括其纲要”,上起三皇五帝,下迄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其体例有别于纪传、编年或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列入别史类。此书每朝每帝先以事目的方式概述帝王的事功,然后列出这位皇帝在位期间的重要臣僚,简述他们的事迹,并对每人的功过进行品评,如第2卷汉高祖一朝,评张良说:“本战国策士资质,一时最优。”评陈平说:“奸诈小人,……误汉极多,汉初罪魁。”评叔孙通说:“采秦仪制礼、立原庙、进大猾,只谏易太子一事正”。这些史评是该书最值得一读的内容,作者不囿于前代史籍的定论,往往别出机杼,自成一说,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眼光和史识。第17卷以下是宋代的部分,每朝臣僚分为策士、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儒学、文艺、隐逸、外戚、宦官等类,所记诸臣事迹较前代为详,但只是客观叙事,而不加品题,这是因为时代太近,是非恩怨难协众意的缘故。但北宋部分记载的某些人物生平可与史传相参考,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提要》称此书“词约事该,颇有条贯”,这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此书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

论语讲要

论语讲要

本书介绍了论语的经典篇章及对其的理解。《论语讲要》一书是当代儒佛大家李炳南老居士的著作。李炳南老居士将佛法的修学体悟融入《论语》,帮助世人重新认识儒家经典,走出了两千多年来对夫子的狭隘理解,应该更符合夫子之本来面目。

建设佛化家庭

建设佛化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形,而社会乃是家庭的集合体。要使社会佛化,必须先从家庭佛化做起。人类整个的生活,不外乎精神的和物质的二方面。父母、夫妻、兄弟、姊妹间的感情,亲戚朋友间的酬应,和休闲时间的娱乐,都是属于精神的方面;而衣食住等则是属于物质的方面。 我们假使能够遵守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来感化家庭,那末家庭的精神生活,可以做到慈爱、忍耐、诚实;物质生活可以做到勤劳、节俭、知足。因为佛教是从慈悲喜舍做出发点的。成佛乃是慈悲喜舍的行为达到圆满成功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