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止净

- 姓名:许止净
- 别名:名业笏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江西彭泽人
- 出生日期:1879
- 逝世日期:1938
- 民族族群:
许止净(1879—1938),名业笏,江西彭泽人。清光绪甲辰翰林。住馆八年,后隐居。一九一七年,归心学佛,专志净土。于一九二二年,赴普陀朝礼大士,并谒印光大师求皈依,法名止净。始持长斋。发心编写‘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历史感应统记’、‘佛学救劫编’三书,次第完成流通,凡具正知见之缁素,皆叹其佛理高深,文学精粹。一九三六年,再求印公为授菩萨戒。止净虽博通经教,而全同愚夫愚妇,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逢僧必拜,见佛必礼。止净体弱多病。一九三八年五月,避难庐山牯岭黄龙寺,因疾奄卧。至闰七月,病势略瘥。九月初一日,招同居寺中之姚半僧至前,以后事相托。继则莞尔曰:‘今早梦见佛来,遍身璎珞,相好光明。向我道:我来看汝。我即礼拜。少顷梦醒。毋乃世尊慈悲,特来安慰我耶?若更得示现接引,令我带业往生,则大幸矣!’语已即合掌曰:‘西方再见!’自是不复出声,唯专心默念佛号。至初三早晨七时,安祥西归。通身冷透,头顶犹温。入龛时,遍身柔软如棉,俨若老僧入定状。面色光泽,逾于平时。正所谓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祥,如入禅定。遗体留寺念佛七日,依法火化,骨灰留存黄龙寺。寿六十有三。生平佛学著作有《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历史感应统纪》、《佛学救劫篇》,并辅助印光大师编撰《四大名山志》。
许止净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石屋余瀋
随笔集。马叙伦著。上海建文书店1948年7月出版。收清末民国以来轶闻掌故133则。其中如《中外日报归官办之经过》、《浙江最初之师范生》、《清季杂志》、《元椠琵琶记》等谈及了翁同龢、曾国藩、盛宣怀、袁世凯、章太炎、王静安、马君武、程砚秋、黄侃、李叔同、徐世昌、马一浮等清末民初各界著名人士的事迹,并可作为新闻史、教育史和文学史的研究资料。
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
上清司命茅真君修行指迷诀。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该书春六十一收入部分内容,述修行炼气、十干日服气、十二月服气诸法。
林兰香
长篇小说。 清佚名撰。 六十四回。原署“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批点”,不详作者为何许人。约成书于道光年间。书仿《金瓶梅》取名,以书中三位女姓林云屏、 燕梦卿 (燕姑梦兰)、任香儿之名各取一字。 全书以明洪熙元年(1425)至嘉靖八年(1529)八百余年朝政盛衰为背景,以燕梦卿爱情婚姻悲剧为线索,展开故事。燕卿原受耿朗之聘,其父蒙冤获罪,拟边远充军。燕卿上书,愿身没为官奴,以代父罪。耿朗遂娶林云屏为妻,又纳任香儿为妾。后燕父昭雪,梦卿得释,一时执柯作伐者不绝。梦卿甘为侧室,仍嫁耿朗。又助夫纳宣爱娘、平彩云为妾。 梦卿德貌俱佳,聪明贤惠,然终“不获于其夫”,二十三岁含恨而死。小说歌颂忠孝节义,对封建礼教的危害有认识价值。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语言流畅,善用伏笔悬念。有道光十八年(1838)刊本,光绪三年(1877)上海申报馆排印本,光绪四年维新堂刊本,民国十九年(1930)上海锦章书局印行本。曹亦冰《<林兰香>评介》(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4 )可资参考。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义,徒知西方一门之义,而未通西方普门之妙。西方极乐世界者,圆遍十方,一普互摄,至广大精密之佛土也。
山家义苑
凡二卷。宋代天台宗僧可观(1092~1182)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旨在祖述天台宗山家派四明知礼门下之南屏派,并论述天台宗之要义。内容计有,卷上:双游义、金錍义十篇、十不二门中总别义、辨岳师三千书。卷下:部教义、定教义、受戒普说、议兰盆五章、初焰正义、料简借别名通等。全书除阐释天台教判之外,亦论及观无量寿经中‘五逆谤法’之义、梵网戒疏中之受戒要义,此外对宋代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论,就佛身常住说、佛性说、事理三千说等问题,而评述四明知礼、净觉仁岳、孤山智圆等诸师之见解。为有关宋代天台宗之重要论典。
萨罗国经
佛说萨罗国经,一卷,失译人名。佛由祇园往彼国化王及国人。佛从祇园,往化王及国人知苦,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