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日记
作者:胡适章节列表
升序↑- 胡适留学日记台北版自记
- 重印自序
- 自序
- 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至十月卅日
- 民国元年(1912)九月廿五日至十二月廿八日
- 民国二年(1913)四月至三年(1914)二月廿八日
- 民国三年(1914)三月十二日至七月七日
- 民国三年(1914)七月七日至八月十日
- 民国三年(1914)八月十一日至九月十五日
- 民国三年(1914)九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一日
- 民国三年(1914)十二月十二日至四年(1915)二月十四日
- 民国四年(1915)二月十八日至六月七日
- 民国四年(1915)六月十二日至八月九日
- 民国四年(1915)八月九日至十一月三日
- 民国四年(1915)十一月廿五日至五年(1916)四月十七日
- 民国五年(1916)四月十八日至七月廿一日
- 民国五年(1916)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
- 民国五年十一月六日至六年(1917)三月廿日
- 民国六年(1917)三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一日
- 民国六年(1917)六月九日至七月十日
猜你喜欢的书
皇览孙氏辑本
类书。魏文帝曹丕在220年(延康元年)到222年(黄初三年)间召集刘劭、桓范、韦诞、王象和缪袭等人编成。该书“记先代冢墓之处,宜皇王之省览”,收集经传,随类相从,开创了编纂类书新体制。卷帙浩大。黄初三年(222)完成。为中国最早之类书。据传原有四十余部,一千余篇,八百余万字。南朝梁时尚存六百八十卷,隋时仅存一百二十卷。约于宋代全部亡失。清代有孙冯翼、黄奭辑本各一卷。
诗的作法
《诗的作法》初版于1931年,原由世界书局出版,以后又多次重版。该书共四章,兼论古今各体诗的作法,分别讲了其对诗的本质的认识、具体写法及诗歌赏读与戒忌等,最后附录有其所见历代诗话的目录。与传统诗话不同,胡怀琛适逢新旧思想、东西学术交融时代,他游走于新旧诗之间,既吸收了传统诗学的一些观点,又放眼世界诗歌文化,在此著作中展现了其通融新旧诗的学力。第一章为“作诗的基本知识”,第二章“如何作诗”第三章是“杂论”。实际上他此章只阐述了关于诗的赏鉴、读法和戒忌几点。第四章“旧诗话的目录”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经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摘录《大有妙经》而成。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其《青童大君传》与《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中的 《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经》同;其《洞真素灵中经》中一部分与《太 上道君守元丹上经》同; 其《洞真太上九真明科三品律》与《大 有妙经》中的 《太上九真明科》同; 其四位帝君颂与《大有妙 经》中的《太帝君偈大有妙赞》同。该经为《大有妙经》另一节 略传本,不如《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内容多。
六壬神将释
十二支神有阴阳之分,各司其事,以十二宫论之。凡五行五方之次序,四时四季之循环,三垣二十八宿之次度,七政四余之星辰,九州岛万国之分野,阴阳生克之体用,莫不包罗于其内,经纬于其间,斯天神之大概也。故以天上斗罡旋转而言,则天罡为首顺布,以太阳缠度过宫而言,则登明为首逆布。逆布者,谓之月将,其实即十二神也。壬课取用配合皆曰「神」,不曰「将」,视其加于日辰年命,或生、或克、或刑、或合,而休咎判矣。凡十二神相加,上克下与上下生比者,俱取天盘言之;下克上者,取地盘言之。
治世余闻
明陈洪谟撰。分上下篇,各四卷。成书于正德末。陈洪谟,弘治丙辰进士,累官至兵部左侍郎。本书专述弘治一朝见闻,皆即一时所闻,或因一言一行之微,均予记录。对于经筵讲读、科举考试、学校教育,亦多有记述。如上篇卷一记华亭钱福为文不属草,卷三记张元祯七岁属文称为奇童;下篇卷二记状元入阁事、进士行贿事、冒名场屋事,卷三记京官出任乡试考官事,卷四记父子状元、探花事,等等。有纪录汇编本,今有中华书局校勘本。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