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纬

作者:姚信
士纬

一卷。三国时吴姚信(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姚信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甚略,知其为名家,另有《周易注》一书。收录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要部类中。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士纬新书》十卷,又姚氏《新书》二卷,与《士纬》相似,亡。”新旧《唐书》则直作《士纬》十卷,可能所谓《新书》二卷,已编入《士纬》十卷之中,而又有单行本流布于世。该书早已佚失。今本系清人马国翰从众多类书中辑录而成。关于该书的内容,多以评论为主。其对严遵、杨雄、孟轲等人的评论,颇为中肯,可供研究者参考。现存的主要版本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

姚信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

本书是怀特海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怀特海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和没有火花的思想。他主张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与科学、文学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强调古典文化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中的重要性;揭示了智力发展的规律,以使家长和老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节奏,安排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伍尔芙读书心得

伍尔芙读书心得

《伍尔芙读书心得》主要选自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三部重要散文集,即《普通读者》《普通读者二集》和《自己的房间》,多为伍尔芙的读书心得和感想,而且写得比较随意,不拘一格,故称为读书心得。《伍尔芙读书心得》主要内容有:如何读书?书和女性生活有何关系?如何看待名家名作?以及,如何评价当代文学?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

宋元之际马端临撰。 348卷。记载上古到南宋嘉定末的典章制度的沿革。作者除因袭杜佑《通典》外,兼采经史、会要、传记、奏疏、议论及其他文献等,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始撰,历时二十余载,至大德十一年(1307年)完成。资料较《通典》为详,于宋代制度尤 为详备。自序称:“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全书共分24卷,计田赋7卷,钱币2卷,户口2卷,职役2卷,征榷6卷,市籴2卷,土贡1卷,国用5卷,选举12卷,学校7卷,职官21卷,郊社23卷,宗庙15卷,王礼22卷,乐21卷,兵13卷,刑12卷,经籍76卷,帝系10卷,封建18卷,象纬17卷,物异20卷,舆地9卷,四裔25卷。其中19考参照《通典》而作;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5考,采摭诸书以成之。《经籍考》采录元前各种书目,《帝系考》叙历代帝王姓氏世系,《封建考》记历代封爵建国事略,《象纬考》载历代天象概况,《物异考》述历代各事物灾异变化。每考均按时代排比,前有说明著述成规、考订新意之小序;后附按语,阐述作者见解。所存宋代史料,多为《宋史》所无。 初刊于元至治二年饶州路。传世之本为元泰定年间西湖书院所刻之元明递修本。有明慎独斋校 正本、嘉靖司礼监刊本、清武英殿本等。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有《十通》合刊本,《文献通考》并附考证3卷。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太平御览》卷六七六引此书,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亦着录。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太极真人(徐来勒)说「太上灵宝飞行三界隐存上道」。此道乃存思之法,于规定时日依法叩齿、诵咒,心中存思日月星斗之精或身内诸神。据说行此道法百日,诸疾皆除,三百日可役鬼神,腾身虚空;三年得道成真,五年位登仙王。

普济本事方

普济本事方

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本事方》,中医方书著作。十卷。许叔微撰。约刊于12世纪中期。现存刻本10余种,包括清康熙刊本、《四库全书》本、日本刻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排印本。分为中风肝胆筋骨诸风、心小肠脾胃病、肺肾经病、补益虚劳方、头痛头晕方等25门,辑录医方、医论、医案。全书共收珍珠丸、独活汤、星附散等318方,气厥与中风论证、惊病抑肝补脾论证、补脾并补肾论证等简短医论70余则,诸方下多记有关治验。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五。起教前后第六。决择其意第七。施设异相第八。所诠差别第九。义理分齐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