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阁雅言
作者:潘若冲潘若冲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公墓
现代短篇小说集。穆时英著。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6月15日初版。收入的作品有《Graren“A”》、《公墓》、《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黑牡丹》、《莲花落》、《夜》、《上海的狐步舞》、《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等短篇小说8篇。书前有作者作《自序》1篇。在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中,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重视主观感觉印象的追求与表现形式技巧的翻新、侧重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以及醉心于塑造二重人格等艺术特征。出现于本集作品中最多的有两类人物。一类是那些闲得无聊的各色人,他们把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爱情、婚姻在内)都当作游戏,在他们看来,人生不过是玩弄别人和消磨日子而已。如《夜》中的“他”,“哀愁也没有,欢喜也没有”,只能在灯红酒绿、调情作爱中混时度日。《上海的狐步舞》中的富豪刘有德整日在一家豪华饭店内打牌鬼混,他的年轻姨太太则和儿子跟他要了钱,结伴去享受夜生活。本集中的另一类人物,是那些在生活的轨道上被压扁或挤出了轨道的人。《黑牡丹》中的舞女,为躲避舞客的奸污藏到一家别墅,后来只好以做别墅主人的妻子来摆脱那种疲倦、紊乱、不安定的生活。《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在这方面更具代表性。作品中的5个身份不同的主人公,在一个周末带着不同的苦恼同时来到一家夜总会,疯狂地跳舞,尽情地寻欢作乐,从疯狂中寻求刺激。但出门时,破产了的“金子大王”胡均益忽然开枪自杀,由其余4人把他送进墓地。小说从一个侧面,接触到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外衣掩盖下的黑暗、罪恶和痛苦。
明文海
文集。清黄宗羲(1610—1695)编。四百八十二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宗羲为保存史料,尝于康熙十四年(1675)以前选《明文案》二百卷。既复得昆山徐氏所藏明人文集,因更辑是编。是集有三百一十四万余字,正文含赋四十六卷,奏疏十九卷,诏表一卷,碑七卷,议十卷,论十七卷,说九卷,辩九卷,考三卷,颂、賛、铭、箴、戒各一卷,解四卷,原、述、读各一卷,问答五卷,文二卷,诸体文六卷,书六十三卷序一百一十七卷,记六十卷,传四十二卷,墓文四十四卷,哀文六卷,稗二卷。此书收罗极富,所收明人集,几至二千余家。 如桑悦《北都》、《南都》二赋,朱彝尊著《日下旧闻》时,搜讨未见,而此本录之。其他散失零落,赖此以传者,尚有不少。考明人之著,当以是编为最备。《四库全书总目》称“可谓一代文章之渊薮”。然此本旨在保存史料, 卷帙繁重。不免失之泛滥,所选之文不少文学价值不高。此书分类殊为繁碎、糅杂,不合体例。据宗羲门人阎若璩《潜邱剳记》辨此书体例,谓“必非黄先生所编,乃其子主一所为”。有《四库全书》本。
鲁府禁方
成书于1594年。又名《鲁府秘方》。明代龚廷贤编,世界书局印行。该书是一部方书,约67 000字,共4卷。因以鲁王府所藏秘方为主,并由鲁王府刊行,故名。卷1分中风、伤寒、瘟疫等32类;卷2分臌胀、水肿、积聚等35类;卷3分妇人、小儿等23类;卷4分痈疽、疔疮、急救等26类。各科病证共计116类。书中涉及药物的炮制方法较多,如浸润药材有酒浸、童便浸、米泔浸、乳浸等;炒制药材有酒炒、姜汁炒、醋炒、麸炒、蜜炒、米泔炒等;煨法有面包裹煨、麸包裹煨及火煨等。有些药物的炮制均有独特的制法。如法制陈皮:“广陈皮一斤,青盐、五味子、甘草各四两、山茱萸去核,乌梅去核各二两。将陈皮在温水浸一宿取出,将内白刮去晒干,将青盐等五味,置砂锅底,陈皮在上,水可满陈皮,用文武火烧干止用陈皮、任意嚼下。清气化痰。”又如大怀生地黄的炮制:用好酒拌炒,锅内蒸熟取出再用砂仁一两、茯苓二两,二味用绢袋包藏在地黄内,用酒浸平,慢火煮干,去砂茯不用,竹刀切碎晒干。另外,由于妇科、外科的需要,制炭的药物也不少见,如血余炭、大蓟炭、鹿角炭、乌梅炭、蒲黄炭、栀子炭、当归炭等。总之,该书不仅可供临症参考,而且对后世炮制方法和炮制原理的研究颇具实用性。
丙子学易编
又名 《学易编》。南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李舜臣之子。为集诸家释解《周易》本义之作。原书十五卷,岁久散佚。今有《四库全书》辑本,作一卷。此本乃宋末俞琬所节抄,略存梗概。撰在丙子(1216)年,故有是名。《通志堂经解》本。此书系李氏于南宋嘉定丙子年(1216)以二百零八日之力编撰而成,遂名《丙子学易编》。书中阐解《易》义,惟采王弼、张载、程颐、郭雍、朱熹五家之说,而以其父李舜臣所作《易本传》之说证之,亦间附己意。《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原书十五卷,高斯得尝与诵诗训合刻于桐江,今已散佚。此本为元初俞琰所钞,后有琰《跋》曰:‘此书系借闻德坊周家书肆所鬻者,天寒日短,老眼昏花,并日而钞其可取者。’
楚辞全译
楚辞研究专著。今人黄寿祺、梅桐生合著。黄寿祺(1912—1990),福建霞浦人。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本书由梅氏注译,黄氏审阅。全书兼收王逸《楚辞章句》、朱熹《楚辞集注》两书的篇章,共译注楚辞作品67篇,为目前最全的楚辞注译本。《全译》的体例是:每篇前均有“题解”,主要考释作品的名义、写作年代、作品归属、内容特色等。接着用明畅的现代诗句与原文对照翻译。然后是注释,疏解难字难词的音义。注释中附以“按语”,以补注释之不足,主要对前人错误有选择地予以考辩,并分析作品艺术特色,段落大意。篇末殿之以“说明”。本书的特点是译文以直译为主,较准确;注释博采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言而有据,扎实可信,能做到通俗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汤炳正教授认为:“此书为世之读《楚辞》者,在古语、今语之间搭起了一座方便之桥,是有功于屈学的一部力作。”郭维森教授说:“译文准确畅达,富有文采,颇能传达楚辞的韵味。本书对传播楚辞极为有益,对于研究者也具有参考价值。”1984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属该社《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50种之一。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佛成道未久,大众云集。佛入宝舍三昧,出无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犹如一会。胜分菩萨说偈问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问所疑。佛为决疑。遂发大愿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发愿。佛悉授菩提记,复出舌相,说持经功德。仍以此经嘱累文殊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