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北津SrZ中华典藏网

襄[阳]城,本[楚之下邑;檀溪带其西,岘山亘其南,]楚(国)之北津[也]。SrZ中华典藏网

[楚有二津,谓:从襄阳渡沔,自南阳界出方城关是也,通周﹑郑﹑晋﹑衞之道;其东,则从汉津渡[汉,经]江夏出[平]皋关是也,通陈﹑蔡﹑齐﹑宋之道。]SrZ中华典藏网

战地SrZ中华典藏网

刘表嗣子北降,襄阳﹑[沔](〓)北为战伐之地。自羊公鎭此,吴不复入。晋[安西](大)将军庾翼将谋北伐,遂鎭襄阳。SrZ中华典藏网

柤中SrZ中华典藏网

[吴时,朱然[围樊,]诸葛瑾(﹑万彧)从沮中寻山险道[北]出柤中。]“柤”,音如租税之“租”。SrZ中华典藏网

柤中在上黄[西]界,去襄阳[城]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部曲万家屯此,分布在中卢﹑宜城西山鄢﹑沔二谷中。土地平敞,宜桑麻,有水陆良田,沔南之膏腴沃壤,谓之“柤中”。SrZ中华典藏网

松子亭SrZ中华典藏网

蔡阳侯国有松子亭,下有神陂,中多鱼,人捕不可得。《南都赋》所称。SrZ中华典藏网

牵羊坛SrZ中华典藏网

襄阳有坛号“牵羊坛”。[旧传,]刺史初至,必牵一羊诣坛绕之,以其遭数验治州之年。(晋)[宋]文帝为刺史,羊行六遭不止,[强止之;]果八年而[後]迁。SrZ中华典藏网

活国城SrZ中华典藏网

山都县活国城,临沔水有大石激。宅欲为水所毁。其人五女皆大富,共敛钱作[激,全]其家宅。SrZ中华典藏网

(初)[又有]狠子[者],家赀万金,而自少不从父命。父临终,意欲葬山上,恐儿不从,曰:“葬我,著渚下石碛上。”狠子曰:“我从来不奉教,今当从此一语。”遂散尽家财,作石(像)冢,积土[绕](遶)之,[成]一洲,长数百步。元康中,始为水所坏。今冢石皆如半榻许,数百枚聚水中。狠子是前汉时人,[家在(山)[其]东五女(徼)[激]]。SrZ中华典藏网

乐宅戍SrZ中华典藏网

南阳城南九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SrZ中华典藏网

广,字彦辅,善清言,见重当时。成都王,广女婿。长沙王猜之。广曰:“宁以一女而易五男!”犹疑之。终以忧殒。SrZ中华典藏网

其故居,今置戍,因以为名。SrZ中华典藏网

张平子碑SrZ中华典藏网

张平子碑,是崔瑗之词。夏侯孝若为郡,薄其文,复刊碑阴为铭。SrZ中华典藏网

三公城SrZ中华典藏网

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SrZ中华典藏网

诸葛女郞墓SrZ中华典藏网

襄阳城南,边大道有诸葛女郞墓者,是诸葛仲茂女也。年十三﹑[四]亡,茂妇怜之,不能自远,故近城葬之,日日往哭。SrZ中华典藏网

秦颉冢SrZ中华典藏网

秦颉者,字初起。颉之南阳,过宜城。中一家,东向大道。住车视之曰:“此居处可作冢。”後丧还,至此(处)[住](住)[处],车不肯前。故吏为市此宅葬之。今宜城城中大冢,前有二碑是也。SrZ中华典藏网

熨斗陂SrZ中华典藏网

宜城县东北角有熨斗陂。SrZ中华典藏网

木兰桥SrZ中华典藏网

木兰桥者,今之猪兰桥是也。SrZ中华典藏网

刘[和季](季和)以此桥近荻,有蕺菜,於桥东大养猪。襄阳太守皮府君曰:“作此,猪*臭,当易名作‘猪兰桥’耳,莫复云‘木兰桥’也。”初如戏[之](言),而百姓遂易其名。SrZ中华典藏网

黎丘SrZ中华典藏网

秦丰,黎丘鄕人。黎丘,楚地,故称楚黎王。[田戎号周成王,陈义称临江王。]SrZ中华典藏网

呼鹰台SrZ中华典藏网

刘表为荆州刺史,筑呼鹰台,作《野鹰来》曲。SrZ中华典藏网

楚王冢SrZ中华典藏网

齐建元中,盗发楚王冢,获玉镜﹑玉履;又得古书靑糸简编。SrZ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