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父子兄弟贵盛一时

嘉靖初,《武宗实录》完,少保、大学士费公宏进少师,从弟编修き进左赞善,从子懋中进修撰,而子懋贤复为庶吉士。隆庆初,徐公阶以少师当首揆,而弟陟为南少司寇,长子以太常卿掌尚宝司,次子瑛、少子琨俱为少卿归,后孙元春举进士,亦为太常寺卿。杨公博以师傅位太宰,而子俊民以会魁历提学、太仆少卿,后至侍郎;俊卿乡武会第一,至锦衣卫都指挥,后至都督同知;俊士举进士,一子乡举,余荫叙又二人。没后俊卿子元祥十九举进士,为翰林检讨。万历初,张公居正太师当揆,而子懋修为仪部郎,嗣修榜眼、敬修状元为翰林编修、修撰,简修为锦衣卫指挥同知。景泰中,杨颍公洪以昌平侯挂镇朔大将军印镇宣府,从子信以都督同知充宣府左参将,从弟能以都督佥事充宣府右参将,子俊以左都督总三千营兵马,领敕,候有声息为后继。宁远伯李成梁以太保镇辽东,子如松以都督佥事镇宣府,如柏以督都佥事充副总兵,如桢以都指挥使掌南镇抚。可谓文武一时一家之盛。张后阖门削夺,杨氏俊嗣侯,信、能皆封伯。

○郭氏子孙蕃显

武定侯营国威襄公郭英兄弟四人,长早卒,次子兴以军功封巩昌侯,赠陕国公,谥宣武;次德成,福建都指挥。姊为高皇帝妃。子十二人:镇、铭、镛、鉴、钥、铨、钰、钫、镔、钢、钥。镇,驸马都尉,尚永嘉公主;铭,辽王府典宝,追封武定侯;镛,中军都督府右都督;鉴,中都留守司副留守;钥,散骑舍人;钰,赠承德郎,尚宝司丞;钫,旗手卫指挥使。女九人:长适府军卫指挥佥事蔺瑜,次适济宁卫指挥使戈某,次辽王妃,次适府军卫指挥佥事赵斌,次郢王妃,次适金吾右卫指挥同知范聚。孙男二十有八:琮、玄、璧、塘、瑾、武、、登、、、玮、瑷、、璨、贵、琬、琰,余尚幼。琮,府军卫指挥佥事;玄为都督同知袭武定侯;武,尚宝司丞;,梁王府典宝。曾孙登为名将,封定襄伯,赠侯,女为仁宗昭皇帝贵妃。公之勋名禄位虽未敢上跻汾阳,而子孙之盛,殆有光于昔矣。

○门宗仕宦

一门科第禄位之重,弘治、正德间无过于鄞县杨氏者:吏部右侍郎、詹事府丞守陈,南吏部尚书守,工部尚书掌大理寺事守随,广西右布政使守隅,皆昆季也;刑部右侍郎茂元,按察使茂仁,皆守陈子也。

灵宝之许,则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进,进子少保、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赞,南京户部尚书诰,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论及诸子孙为郡守、曹郎、登科甲者又十余人。

福州之林,自郡守元美,子南京吏部尚书瀚,瀚子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庭昂,南京礼部尚书庭机,庭昂子通政司参议炫,庭机子南京礼部尚书廉,建昌知府烃及他荫叙者亦不下数人。

吴江之吴,尚书洪,子尚书山,参政岩,知府昆,诸孙行太仆卿邦桢,曾孙布政承焘,余乡贡士凡五人。

余姚之孙,副都御史赠尚书燧,子都督佥事堪,尚宝卿墀,南京礼部尚书升,堪子都督同知钰,升子礼部侍郎铤,刑部侍郎钅龙,布政使钅宗,太常少卿钅广,钅龙子进士如法,墀子亦举乡试。

铅山之费,少师大学士宏,少保、尚书き,伯父参议,宏子武选懋贤,从子修撰懋中,工部郎中懋良。

四川之刘,御史规,子尚书春,参政台,春子副都御史彭年,彭年子行太仆卿起宗,子布政使世赏,台子参政鹤年,后有右都御史世曾,荫叙者亦数人。

若宗党贵盛一时者,嘉靖间少宰欧阳铎,大宗伯德,少司空塾,少保必进,太仆卿衢,都御史重,御史席,余丞郎守令数人。

少司马潘珍、潘旦,少司空希曾,大司空鉴,大司马潢。

及会稽之陶参议怿,司马都宪谐,少宰学士大临,南大宗伯承学,布政使幼学,参政大年,都御史大壮,布政使大顺,宪副大有,尚宝丞允淳,主事允宜,编修陶望龄,九进士,而荐乡科者又十余人。

○阙里恩泽

洪武初年,衍圣公孔希学来朝,诏袭封,予诰,还其祭田,备礼器乐器乐舞。置属官,管句、典籍、司乐各一员。会班亚丞相。十七年,子讷嗣,来朝,特赐一品织文诰命,白玉轴。每岁入觐,得给符乘传,班序文臣首。洪熙元年,彦缙来朝,赐第东安门北。景泰三年,赐三台、银印、玉带、麒麟服。六年,子弘绪嗣,入朝,赐玉带,以躯小,去二胯授之,俾藏焉。又范金为图书,其文曰“谨礼崇德”以赐。天顺元年入朝,上见便殿,握手置膝上与语,改赐大第,给三氏教授印,开生员岁贡格,蠲孔氏田租。弘治中,加庙祭礼乐。景泰、弘治、嘉靖、隆庆四幸学,衍圣公率三氏子孙观礼,公赐大红织金仙鹤罗纱帽、金镶犀束带,三氏各冠带有差。

又衍圣公次子一人为子思后,得世袭五经博士,而嫡系在衢州者亦得世袭五经博士,还其西安祭田五顷。在河南省世袭国子学正。又族之贤者一人,世为曲阜知县。后先给复其家人五百名。

永乐中,其宗人孔谔以会试副榜第一人见皇太子,特授左春坊左中允,后改御史。天顺中,其宗人公恂自礼科给事中超拜为詹事府少詹事。

○义门恩泽

浦江郑氏有《恩育录》,予节其略,笔之以见祖宗风励天下之意。洪武十四年,为内藏金银事发,连郑氏,以义门故释之。家长郑濂、郑面见,擢福建左参政,吏部奏无见缺,添设左参议,授之。二十六年,诏郑氏子弟三十以上者来见,擢郑济左春坊左庶子,伴太孙。三十年起取天下税户,郑沂入见,授礼部尚书,以其从子为御史。永乐十二年,御名七十二岁,进《平胡诗》,称旨,乞归,上曰:“教翰林院写敕书,礼部宴他用正官,陪教坊伎乐。”陛辞,赐金绣衣楮帛。荐从子甚可用,上曰:“御史举,也除御史。”后累迁大理寺丞。永乐十七年,北京初受贺,致仕御史及弟致仕长史楷来朝,赐宴及楮币与《为善阴骘》二部,上曰:“他家人多,与二十部。”十九年,翰林检讨郑叔美以告病例为民。仁宗立,与子弟来朝,上顾:“长者非郑检讨乎?何为冠平巾?”吕震以故对。上特诏子冠带致仕,各赐钞二千贯,给驿舟还家。

○王氏奇迹

万历中,吾州王锡爵以会元及第,四十余而至少宗伯,抗时相,直节重天下。会其弟提学副使鼎爵归省父封,詹事梦祥母吴淑人俱无恙,女昙阳子以贞节得仙,白日升举。后五载,服初礻覃,召入,为文渊阁大学士,天下艳之。

○番将子孙兄弟勋烈

永乐中,番将吴允诚来归,居凉州,累功封恭顺伯。长子克忠进封侯,孙瑾嗣侯。克忠、瑾俱以殉节开公号,赐美谥。次子管者以都督累功封伯,少子克勤复以都督同克忠殉节,封伯赐谥,虽日之盛,不得专于前矣。故拈出之。

○三番将种

永乐虏酋阿鲁台尝受国家印诰,为太师、和宁王,后败于他部,见杀。其子阿卜俺只来归,仕至左都督。子勇以和为姓,累功封靖安伯,子孙世锦衣卫指挥。阿鲁台时忌其别部王也先土干来归,封忠勇王,累加至太保,卒无子,甥把台从封忠勇伯,赐姓名蒋信,卒,子善嗣。罗秉忠,沙州左都督困即来子,累功封顺义伯。皆酋长贵种也,故志之。

○师弟同居内阁

李文达贤以吏书、学士入内阁,而薛文清以礼侍、学士继之,李公,薛公之讲学门人也。杨少师廷和为靳宫保贵座主,靳公又尝受业杨少师一清,二杨先后入,皆同官。近袁少傅炜为少师徐公阶督学所取士,少保江陵张公居正为徐公教习庶吉士。弘治乙丑,少傅谢公迁廷试读卷,己丑与是科进士翟公銮同居内阁。正德庚辰,少保石公缶以礼侍主考,丁亥罢相,是科进士张公孚敬实代之,张公加至少师,而主考李公廷相犹为侍郎。嘉靖戊戌,分宜以礼书知贡举,辛酉与是科及第进士袁公炜同居内阁。若经房取士年位相迩者,所不论也。

○文臣一时十玉

陆文裕《玉堂杂笔》谓:正德二年,内阁李公东阳为少师,焦公芳、王公鏊俱加少傅,冢宰许公进、大司马刘公宇、宗伯李公杰、司寇屠公勋、司徒顾公佐、司空李公钅遂,皆赐玉带。寻,屠公氵庸以太子太傅掌都察院。孤卿十玉带,以为奇事。然武庙以左班皆老臣,而服色不称,故赐玉耳,不为奇也。景泰三年,吏部王公直、礼部胡公氵荧俱以少傅,内阁陈公循、高公、兵部于公谦俱以少保兼宫秩,户部、都察院王公文俱先为太子太保,吏部何公文渊、兵部仪公铭、刑部俞公士悦、工部石公璞、都察院陈公镒、王公翱俱以易储加太子太保。盖一品而玉者十三人。正德末,内阁杨公廷和、梁公储、兵部王公琼俱少师,内阁蒋公冕、少傅毛公纪、吏部陆公完、都察院陈公金俱少保,刑部张公子麟、工部李公钅遂、都察院王公俱太子太保,一品十人。赐玉者,户部郑公宗仁、礼部毛公澄,又二人,尤为一时之盛。

○内阁六相

永乐初,内阁七人,如解公辈初以六品后稍进为五品而已。宣德元年,杨公士奇以少傅,黄公淮以少保,杨公荣以太子少傅,金公幼孜以太子少保,杨公溥以太常卿,寻黄公移疾去,而进尚书陈公山、张公瑛,凡六人。景泰末,陈公循、高公、王公文俱以少保,萧公、江公渊以太子少师,商公辂以兵部左侍郎。隆庆初,徐公阶以少师,李公春芳、郭公朴以少傅,高公拱以少保,俱内阁。而陈公以勤、张公居正以尚书侍郎人,未几加保傅等官,盖前后满六人者三而已。

○二相同时极品

正德四年,李公东阳首揆,焦芳次之。七年,李公仍首揆,杨廷和次之。十四年,杨公首揆,梁储次之。皆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而杨与梁又皆特进、左柱国。四公皆同年,为一时之盛,而焦以阿附中官见时诋。正统三年,杨公士奇、杨公荣皆少师,又同姓,然一为兵书、华盖殿学,一为工书、谨身殿学。嘉靖三十六年,夏公言、严公嵩俱为特进、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俱华盖殿,唯夏至上柱国,小异耳。二公同乡而好不终。

○翰林十五学士

天顺初,上拟学士多,以陈汝言“十八学士”语解。案:此时内阁,李文达贤、吕文懿原、彭文宪时,并李绍、黄谏、林文、刘定之皆学士,倪谦、钱溥为讲读学士,仅九人。弘治中,吴文定宽以礼书,梁文康储、王太宰华以少詹,俱兼学士,杨少师廷和以坊学兼读学,武少卿卫、张太常芮、江文昭澜、刘文肃忠、刘太宰机俱光学,杨太常时为读学,时有翰林十学士之称,并内阁刘、李、谢,南京张东白元祯为十四人,固已盛矣。嘉靖戊午,内阁自三大学士严、徐、李外,礼部则吴尚书山、茅侍郎瓒、袁侍郎炜,吏部则郭侍郎朴,詹府则李石侍郎机,太常则严少卿讷、李少卿春芳、董少卿份,俱光学,翰林则秦读学鸣雷、高讲学拱,并南京吏部王学士用宾,掌院全讲学元立,凡一十五人,盖前所未有。万历十四年,内阁申、许、二王公为中极、武英、文渊、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沈鲤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周子义,吏部左侍郎沈一贯,吏部左、右侍郎朱金庭、王弘海,詹事徐显卿,少詹事张位,俱兼侍读学士,于慎行为侍读学士,陈于陛为侍讲学士,合之得十三人,亦庶几焉。

○林下九相

宜德初,内阁大臣俱在位。正统元年,少保黄公淮、太子宾客胡公俨居林下,二人。景泰元年无。天顺元年,苗公衷及少保高公乞归。成化元年,少保陈公循、武功伯徐公有贞自赦所归,侍郎许公彬,三人。弘治元年,少师万公安罢,与太子太保刘公、太子少保彭公华、尹公直,凡四人。正德元年,尹公直一人。嘉靖元年,少师刘公健、梁公储、少傅谢公迁、刘公忠、王公鏊、杨公一清,五人,唯梁公初罢归,其余皆以名德存问。隆庆元年,少傅李公本、太子太保严公讷,二人。万历元年,李公改姓为吕,及严公,少师徐公阶、李公春芳,前少师高公拱,少傅郭公朴、陈公以勤,少保殷公士儋,太子太保赵公贞吉,凡九人,皆一品腰玉,逍遥林下,尤前代所无。

○壬子浙江三仁

浙江壬子举人为余姚孙公钅遂、钱唐胡公世宁、余姚王公守仁。宸濠之变,胡公以按察副使指其渐,孙公以巡抚右副都御史殉其节,王公以提督右副都御史戡其乱。胡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赠少保,谥端敏;孙赠礼部尚书,谥忠烈;王封新建伯,赠侯,谥文成。御史周汝员合而祀之,曰三仁祠。

○浙江三大功文臣

洪武三年庚戌,御史中丞刘基以谋策功封诚意伯天顺十四年己巳,兵部尚书于谦以靖乱功加少保;正德十六年辛巳,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以擒叛功封新建伯。文臣中最为灼然者,皆浙人。刘赠太师,于赠太傅,王赠侯,皆在易世论定之后,于事尤奇。

○壬戌首甲三相

首甲三人无俱至尚书者,惟嘉靖壬戌二十二年中第一人申时行今为少师、中极殿学,第三人余有丁至少傅、建极殿学,第二人王锡爵今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学。光绝前古。

○内阁三元

万历乙酉,内阁首揆申公时行壬戌状元,次揆许公国辛酉解元,三揆王公锡爵壬戌会元,而皆南直隶,近代所无。

○三省长官同乡

洪武初,中书省长官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平章军国重事常遇春,大都督府长官右都督冯胜,御史台长官左御史大夫汤和,右御史大夫邓愈。十年以后,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右丞相汪广洋,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右都督冯胜,御史台左大夫陈宁,右大夫丁玉、安然。省府台一品,总摄天下机务,而皆南直隶江北人。盖高帝起濠上,一时贤杰云蒸龙从,故不必借才于异地也,盛矣。

○内阁同乡

永乐初元,选翰林臣入内阁,而江西居其五,曰吉水解学士缙、胡文穆广,庐陵杨文贞士奇,南昌胡宾客俨,新淦金文靖幼孜。缙、广、幼孜皆吉安府,而官皆仅五品。景泰中,陈芳洲循以少保首揆,而萧孟勤以太子少师位第四,二公皆泰和人也。成化初,陈庄靖文、彭文宪时俱以太子少保,刘文安定之以工侍,俱兼学士在阁,时无它相参之,三公皆吉安人也。最后彭文思华以太子少傅,尹文和直以太子少保,俱兼学士在阁,又皆吉安人也,江西吉安之盛至此。后至嘉靖,夏贵溪言、严分宜嵩俱以江西人官少师,不参它相,宠眷事寄绝埒,而用郄终。正德初,焦泌阳芳以少师任华盖殿,刘钧州宇以少傅任文渊阁,然刘仅六日而予告,又俱以附中人削其后。杨文襄一清、靳文僖贵同为丹徒人,杨以少傅,靳以太子太保,同为武英殿学。嘉靖末,郭安阳朴、高新郑拱同日大拜,至隆庆初,同为少傅、吏部、殿学,同岁罢。又嘉靖末,吾直隶华亭徐公阶以少师,常熟严公讷、兴化李公春芳俱以太子太保,同在阁,凡三人。万历年,南直隶吴县申公时行以少师,歙县许公国公以少保在内阁,而吾州王公锡爵又以宫保继之,三公皆在大江以南,则尤盛也。申、王同郡,又盛也。案:永乐之五人,仅五品,成化之三人,不登一品,则吾直隶为盛。

○内阁首辅太宰同乡

我朝大政寄之内阁,次则吏部,正统中杨文贞士奇以少师首揆,而王文端直拜太宰,景泰中文端进加少傅,而何盱江文渊以宫保同为尚书,陈庐陵循以少保居首揆,四公皆江西人,杨、王、陈又皆吉安也。弘治刘文靖健以少师首揆,而马端肃文升以少师为太宰,马致仕,焦泌阳芳继之,皆河南人。嘉靖严少师嵩首揆,而熊宫保浃、万宫保镗、欧阳少保必进后先为太宰,皆江西人,欧阳又严之儿女姻也。其后徐公阶首揆,而滁州胡简肃松及严公讷为太宰,皆吾直隶人。张公四维首揆,而王太保国光为太宰,皆山西人。如不必首揆,则枣强王公文以少保居内阁,而盐山王公翱以宫保居吏部。淳安商公辂以户书居内阁,而桐庐姚公夔居吏部。寿光刘公以太子太保居内阁,而历城尹公以太子太傅居吏部。泰和尹公直居内阁,而丰城李公裕居吏部。洛阳刘公健、卢氏耿公裕以宫保居内阁、吏部。丹徒靳公贵以宫保居内阁,而同里杨公一清以少傅居吏部,杨公入阁,而长洲陆公完以宫保代之。焦泌阳芳、许灵宝进、刘钧州宇相继居内阁、吏部。藁城石公缶、东光廖公纪俱以少保居内阁、吏部。鄞县闻公渊以宫保居吏部,而余姚李公本自少詹入阁,李公加少保,而秀水吴公鹏入吏部。盖不可屈指数矣。

○蒲州盛事

蒲州杨襄毅公博以少师为吏部书,其子舅王公崇古以太子太保领宣大节,杨公卒,王公以少保拜兵部尚书,其舅张公四维入内阁加太子太保,王公致仕,张公遂进少保至少傅、少师,三孤初各得其一,后得二。而居同里又至亲,为甚盛而奇。

○吴中盛事

会元凡七人:常熟施显,太仓吴钅弋,长州吴宽,吴县王鏊,吴江赵宽,常熟瞿景淳,太仓王锡爵。

状元凡六人:吴县施,长洲吴宽,昆山毛澄、朱希周、顾鼎臣,吴县申时行。又山阳沈坤,原籍昆山,亦当为七人。

及第凡六人:除会元二王、陆、瞿外,又有陈祭酒鉴、刘编修。

内阁七人:吴县张学士益,徐华盖有贞,王武英鏊,昆山顾武英鼎臣,常熟严武英讷,今吴县中极申公时行,武英王公锡爵。

东阁掌诰敕二人:吴公宽,吴公一鹏。

伯爵一人:徐武功有贞。

太宰四人:余公气,太子太保陆公完,太子少保周公用,太子太保严公讷。

一品十人:太子太保陈公镒,太子太保俞公士悦,武功伯徐公有贞,少傅王公鏊,少保陆公完,太子太傅毛公澄,少保顾公鼎臣,太子太保严公讷,少师今申公时行,太子太保王公锡爵。又常熟宗伯李公杰,郡城司寇刘公缨,正德中赐玉带。

太子少保五人:吴公一鹏,周公用,凌公云翼,徐公学谟,袁公洪愈。

学士十五人:张公益,刘公铉,陈公鉴,李公杰,吴公宽,王公鏊,毛公澄,朱公希周,顾公鼎臣,陈公霁,严公讷,瞿公景淳,申公时行,王锡爵,徐公显卿。实为光学者,毛、顾、严三人。

赠三公二人:太傅王公鏊,太保顾公鼎臣。得谥者十八人:刘文恭铉,韩襄毅雍,陈僖敏镒,李文安杰,王文恪鏊,吴文定宽,毛文简澄,吴文端一鹏,朱恭靖希周,叶文庄盛,周康僖伦,顾文康鼎臣,魏恭简校,周恭肃用,瞿文懿景淳,徐文敏缙,严文靖讷,陈简肃瓒。

赠三孤三人:少保陈公镒,毛公澄,严公讷。

赠东宫一品五人:太子太保李公杰,吴公一鹏,朱公希周,周公用,吴公宽。

尚书二十七人:除已登内阁者不载外,吏部余气、陆完、周用,南吏部朱希周、袁洪愈、杨成,户部滕思勉,礼部杨翥、吴宽、李杰、毛澄、吴一鹏、徐学谟,南兵部凌云翼,刑部顾礼、俞士悦、周伦、吴山,南刑部吴洪、顾、刘缨、钱邦彦,工部龚弘,南工部程宗、┉、王世贞。

左都御史一人:陈镒。右都御史三人:韩雍、盛应期及先君讳。

赠尚书四人:礼部徐缙、瞿景淳,兵部先君子,工部王永和。

赠太子少保二人:刘缨、周伦。

吾郡之盛未有如庚辰以至今日者,庚、辛间,申公时行居内阁,而徐公学谟长礼部,杨公成长南工部,凌公云翼以兵书督漕,张公任以副都御史抚广西。林下则大学士严公讷,尚书钱公邦彦、徐公┉,侍郎王公锡爵,而余忝南刑侍,凡十人。丙戌,申、王二公为大学士,徐显卿为少宰,韩世能为礼部,赵用贤为右庶子、祭酒,刘为左中允掌司经局,顾绍芳、徐应聘为翰林检讨。馆阁凡八人。

○一郡八座三元

甲、丙之际,吾郡申公时行以状元,王公锡爵以会元居内阁,袁公洪愈以解元为大宗伯,真一时之选。

○吾州盛事

万历己卯、壬午,南畿解元连为吾州人陆大成、吾子士骐。又一科为戊子,王衡复为解元,而武举解元为吾州人徐中山,亦出州卫及属所,亦一时之盛。

○昆山盛事

嘉靖戊子、己丑间,昆山一城中,为刑部尚书周公伦、子大理寺丞凤鸣,詹事顾公鼎臣,太常寺卿魏公校,南京太常卿方公鹏,光禄寺丞陆公鳌,京堂凡六人。而顾公以学士掌翰林院印,魏公以祭酒掌国子监印,方公以右庶子掌春坊印,皆极一时清华之选。

○严州盛事

严州,小郡也,而成化初商文毅辂以户部尚书、翰院学士居内阁,寻进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姚庄敏公夔以太子少保为吏部尚书。又商公以乙卯解元为乙丑省殿元,姚公以辛酉解元为壬戌省元,二甲传胪。商公自修撰超入内阁,姚自给事中超拜侍郎。可谓一时之盛矣。

○一郡同榜两元

永乐甲申状元曾,永丰人,会元杨相,泰和人,俱吉安府。嘉靖壬戌状元申时行,吴县人,会元王锡爵,太仓人,俱苏州府。至丁丑,二公俱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公掌府,申公掌院。

○一郡三及第

建文庚辰状元胡靖,第二名王艮,吉水人,第三名李贯,庐陵人,俱吉安府。而二甲第一名吴溥、第三名朱答,皆江西,溥又会元也。永乐甲申状元曾,永丰人,第二名周述、第三名周孟简俱吉水人。二甲第一名杨相、第四名王直俱泰和人,第二名宋子环,吉水人,第三名王训,庐陵人,相又会元也,七人皆吉安府。而内阁学士读卷五人:解缙、胡广、杨士奇、胡俨、金幼孜皆江西,中三人皆吉安府,可谓极盛。

○一郡三传胪

正统丙辰第一甲第一名施,吴县人,第二甲第一名张和,昆山人,第三甲一名莫震,吴江人,皆苏州府。

○国初三遗老

元杨维祯为浙江儒学提举,国初召修史,年七十六而卒。沈梦麟为武康尹,入国朝,五司闽浙文衡,一考会试,九十三而卒。滕克恭为翰林学士,入国朝,一主河南乡试,至百余岁而卒。皆不肯屈节仕宦,其耆德为昭代之盛。

○金处二郡文武分盛

国初浦江宋承旨濂,义乌王待制,金华胡教授翰、苏编修自衡,皆以文章名天下,而皆为金华人。青田刘中丞基,龙泉章中丞溢、胡郡伯深,丽水叶太守琛,亦文章士也,而皆以武功显,内王、胡、叶三公能以死见节。而浦江之郑为义门。至方博士孝孺,遂尔卓绝,可谓盛而奇矣。

○一榜四相

大约一榜中有一相者,二相三相者,以四相为盛。洪武庚辰,文渊阁大学士胡广,谨身殿大学士杨荣,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杨溥、王统。戊辰,文渊阁大学士彭时,华盖殿大学士万安、刘吉,谨身殿大学士刘,而益以吏部二尚书尹、王恕。景泰甲戌,华盖殿大学士徐溥,武英殿大学士丘浚,宫保学士彭华、尹直,而益以吏部二尚书耿裕、李裕。成化丁未,华盖殿大学士费宏,谨身殿大学士蒋冕、毛纪,武英殿大学士石缶,而益以吏部一尚书陆完,又石公亦拜焉。弘治乙丑,华盖殿大学士严嵩,谨身殿大学士翟銮,武英殿大学士方献夫、顾鼎臣,又益以吏部一尚书闻渊,而方公亦拜焉。若至五相者,则嘉靖辛丑,中极殿大学士高拱,武英殿大学士严讷、陈以勤、潘晟,而严公复正吏部,高公兼领之久,尤为盛事,潘至中途返,正得半耳。

○一科六玉带

一科中六人至一品腰玉者为盛,永乐乙未,少保陈循、高,太子太保陈镒、俞士悦、何文渊、王翱。正统戊辰,少师万安、刘吉,少保彭时,太子太傅尹,太子太保刘、王恕。嘉靖辛丑,少师高拱,少傅陈以勤,少保王崇古、方逢时,太子太保严讷、潘晟,皆六玉。若弘治乙丑,少师严嵩,少傅翟鸾,少保顾鼎臣、方献夫、张瓒,太子太保闻渊、顾可学,凡七玉,为尤盛。若五玉,则天顺甲申,少师李东阳、焦芳,少保闵,太子太保刘大夏、王轼。成化壬辰,少师杨一清,少傅刘宇,少保陈金,太子太保李燧、王;丁未,少师费宏,少傅蒋冕,少保毛纪、石缶,少保陆完。弘治庚戌,少保彭泽、席书、廖纪,太子太保靳贵、王宪,亦庶几焉。

永乐丙戌一伯则王骥,宣德癸丑一伯则除有贞,景泰辛未一伯则王越,弘治己未一伯则王守仁,嘉靖丁未一太师则张居正。亦甲科之盛事也。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

wD4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