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传略

作者:佚名
张煌言传略

明之亡也,死义者连镳接衽;若播迁穷海而之死靡他、称一代硕果者,则有宋文丞相而后,推明之张司马煌言云。煌言字玄箸,号苍水;鄞县人。远祖当元时逃入高丽,以家世仕宋故。至明初,始归籍甬东,称高丽张氏。高祖伯祥,起家孝廉为令,列“郡志”“孝友”传。

猜你喜欢的书

敦煌

敦煌

本文坛巨匠、芥川龙之介奖得主——井上靖代表作之一,荣获每日艺术大奖,无数读者从《敦煌》的故事中惊奇地注目中国西部,更有大批游人拿着井上靖的西域小说,走上去往敦煌的漫长征程。作家对人生对历史寄予了独特思考,对中国史传文学的叙事模式亦有秉承和借鉴。在涉及这种题材时严谨的治学态度亦深得史学家称道。

韩愈文集

韩愈文集

文集,韩愈,字退之,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昌黎(今辽宁义县)是其郡望,故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人便称他韩昌黎。他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后世又称他韩吏部。死后谥“文”,所以又叫他韩文公。此文集精选《原道》《原毁》等韩愈文章27篇。韩愈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韩愈在文学方面,领导了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古文运动”,开创了“以议论人诗”、以散文为诗的独特诗歌风格,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太上济众经[敦煌本]

太上济众经[敦煌本]

道教经典。原经至少应有二十四卷。《正统道藏》所收《太上洞玄济众经》,仅残存一卷。(1)P.2449。首部残缺,尾题“太上济众经卷第八”,存三十行。(2)P.2792。首部残缺,尾题“太上济众经卷第廿四”,存六十四行。二件均不见于《道藏》。内容大致为劝君臣应教民行善修德,以求“太平之福”,亦有求致神仙长生之道。与《太平经》的思想内容有相同之处。

近体乐府

近体乐府

又称《平园近体乐府》。词别集。宋周必大著。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系从其文集摘录而成,存词十二首。《四库全书》用毛本。《彊村丛书》本则从翻宋刊《平园集》录出,存词十三首,较毛本多《点绛唇》一首,字句亦略有不同。《全宋词》据晨风阁本《益公大全集·近体乐府》录入,并增补四首,共存词十七首。

漏网喁鱼集

漏网喁鱼集

清柯某(名佚,自署悟迟老人)撰。抄本。记道光十六年(1836)至同治六年(1867)间作者在常熟地区的见闻,诸如土豪劣绅横行霸道、农民濒于绝境迭起抗争、太平军与清军战争、太平天国乡官、土地等制度政策等。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

尚书正义

尚书正义

《尚书》学著作。唐代颁行的《五经正义》之一,二十卷。孔颖达等撰。唐贞观年间,“新定五经”颂布后,太宗又命撰《五经义疏》。由孔颖达领衔,王德韶、李子云等执笔,撰《尚书义疏》。该书以梅赜所献伪《孔传古文尚书》(《舜典》篇用姚方兴所献本)为底本,甄录南北朝以来各家旧有疏注,尤其是刘焯、刘炫的旧疏,“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尚书正义序》),加以综合发挥而成。初稿撰成后,几经讨论修改,马嘉运驳正其失,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增损其辞,直到高宗永徽四年,始定稿刊行,定名为《尚书正义》。从此,《尚书》各种异文版本以及各家学说不再流行。由于该书抛弃和排斥马融、郑玄、王肃等注本,而肯定伪《孔传古文尚书》,不仅使人们对《尚书》真正版本的面目认识模糊,而且常常使自身的解说陷入矛盾之中,不能自圆。然而,此书保留了汉以来经学界研究《尚书》的一些成果,特别是使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得以流传下来,应该是一大功绩。有《十三经注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