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事记

作者:池仲祐
甲午战事记

中日构衅,由来久矣:溯厥肇祸,实自朝鲜:朝鲜,中国之藩属也,而日本岛国,孤悬东海,于朝鲜为近,恩蚕食之。明万历二十年,日本将军秀吉陷朝鲜,明师战败于平壤。厥后朝鲜迄无宁岁。中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未之能定也。迨万历二十六年,秀吉死,而日兵遁,朝鲜始平。清同治十二年(癸酉),日本与朝鲜相龃龉,日本遣使问中国,中国外交官答以朝鲜国政我国素不与闻。十三年,日本商民航海到台湾,遭生番戕害,日本不问中国,即以兵临台境。

池仲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遥远的桥

遥远的桥

1944年9月17日,诺曼底登陆后的第11个星期日。 为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结束欧洲战场,志得意满的盟军指挥高层,决心对德军发动一场大胆攻势,代号“市场—花园”行动。这次行动由空降部队和地面装甲部队协同作战,战斗地点选在荷兰境内的阿纳姆市,那里有一座横跨莱茵河的大桥。夺下该据点,盟军就能跨越德国边境最后的天然屏障,直插德国腹地。 17日上午10点整,盟军近5000架战斗机、轰炸机与2596架滑翔机,组成两个巨大的空中队列,以纵深150公里、横贯4.8公里的惊人之势,向荷兰境内的德军阵地压去。二战史无前例的昼间空降突袭从这里正式开启。德国士兵惊恐而又敬畏地注视着35000万名盟军士兵从天而降;渴盼解放的荷兰平民向盟军热烈欢呼,他们确信胜利在望。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接下来将见证的,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蒙受的一次空前惨痛的失败。

广川画跋

广川画跋

六卷。宋董逌撰。是书与 《广川书跋》作于同时。《广川画跋》前后六卷,收录古今画共计一百三十六幅,其中卷一收“封禅图”、“武皇望仙图”、“东丹王千角鹿”、“吴王地狱变相”、“列子御风图”等二十幅;卷二收“孙白画水图”、“陆羽点茶图”、“孟浩然骑驴图”、“易元吉猩猩图”、“西升经”等十四幅; 卷三收 “别本西升经”、“穆宗打球图”、“醉僧图”、“官本乞巧图”、“牧羊图”等二十一幅;卷四收“舞马图”、“杜子美骑驴图”、“玄奘取经图”、“阎立本渭桥图”、“阿房宫图”等二十二幅;卷五收“素法师行化图”、“清夜游西园图”、“二十八宿真形图”、“竹林七贤图”、“王摩诘山水”等三十幅;卷六收“辋川图”、“庐鸿草堂图”、“韦偃放驴图”、“周昉西施图”、“兰亭图”等二十九幅。每卷之图画条目下皆系以考证之文。盖古画多做故事及物象,故董氏多考证其人其事,而论山水之语甚少,惟见于王维、范宽、李成等山水画大家之条下。董氏之考据详实精备,虽偶有乖误,亦瑕不掩瑜,是书为我国艺术史上一部重要的绘画考证著作。《四库全书》初编据元代至正乙巳 (1365年)华亭孙道明之钞本,其钞则据宋本。该书现有明嘉靖中杨慎刻本、《画苑》本、张金吾有旧钞本、《八千卷楼》有明钞本、《十万卷楼丛书》本、《藏修堂丛书》本、《翠琅玕馆丛书》本、《适园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中朝故事

中朝故事

笔记。五代尉迟偓撰。二卷。共二十九条,七千多字。偓官南唐朝议郎,给事中。参修国史。李昇得国,自以为出唐太宗之后,袭承唐统,故称长安为中朝,因以名书。上卷记朝廷典章制度及君臣间事,下卷多记神仙志怪、掌故遗闻、轶事杂录等。多载晚唐宣宗、懿宗、昭宗、哀帝四朝故事。有关郑畋、李纳、李德裕轶事传闻多属无稽。如郑宰相堂饭。黄巢退出长安后,巨富捐纳修缮殿堂寺观,颇有参考价值。书版本有: 《广四十家小说》本二卷,又《历代小史》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 《唐代丛书》本、 《随庵徐氏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均一卷。《随庵徐氏丛书》影刻宋抄本较佳。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标点本,可资研读。

周易劄记

周易劄记

三卷,明逯中立著。其书是读书笔记一类,多采自他人之说,偶以己意论说。但去取较为精审,以义理为主,至“中孚”诸卦,又参用《易纬》卦气说及值六日七分说。书前为《启蒙集略》,次分上经为一卷,下经为一卷,《系辞》以下为一卷,都不载经文,只标卦名、篇名。《明史 ·艺文志》、《经义考》不著录。原与其奏议合为一书,《四库全书》始分别著录。是书系作者读《易》笔记,不录经文,只记卦名、篇名,分条札记。卷首有《启蒙集略》。第一卷为上经,第二卷为下经,第三卷为《系辞》以下诸传。为说主于义理。

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至唐代已经趋于成熟,并进入定型阶段。唐代中央政府的监察机构称御史台,它是由秦汉时御史府发展而来的。唐高祖武德初设置御史台,唐高宗龙朔二年(六六二)改御史台为宪台。咸亨元年(六七○)十月复称御史台。武后文明元年《六八四》改称肃政台,同年又分左右台。中宗神龙元年(七○五)二月改左右肃政台为左右御史台。睿宗太极元年(七二)二月废右台,先天二年(七一三)九月复置,同年十月又废右台。此后只称御史台,直至唐末《以上据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旧唐书职官志三、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一员,正三品。副长官为御史中丞,二员,正四品下。「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丞为之贰」(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内设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分别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任职,合称三院御史,其品阶与职责各不相同,而御史台的监察任务则主要由他们担任。

楞严经宗通

楞严经宗通

楞严经宗通,十卷,明曾凤仪宗通并序,陈熙愿跋。简称《楞严宗通》。佛典注疏。明代曾凤仪撰。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作者在《缘起》中称,“宗通”之意,“是借诸老宿以明经,而非以我明经也,抑即宗以明经,而非以文字见解明经也”。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