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文正公年谱

作者:王国维
耶律文正公年谱

近人王国维撰。一卷。耶律楚材年谱。耶律楚材事迹仅载于《元史》本传,颇简略。1925年王氏从事蒙古史研究,始撰《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以耶律楚材与丘处机曾有交往,故并草此年谱以求会通。是书以《湛然居士集》为主,采以本传、神道碑、《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州集》、《元遗山集》诸书。又有杂记数则,编为《余记》,附于年谱后。为研究蒙元史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的书

Z的悲剧

Z的悲剧

血案发生在阿冈昆监狱所在的提尔登郡。一天晚上,树敌无数的福塞特参议员被人刺杀于自己的书房内,当天,一个矮小的男人正好从阿冈昆监狱刑满释放。书房内的一封信将线索指向了这个男人。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受邀参与调查的萨姆巡官及他的女儿佩辛斯在雷恩的帮助下,没有被证据缺乏的困境击垮,最终将真正的罪犯送上了审判席。

瓦格纳教授的发明

瓦格纳教授的发明

科技奇人瓦格纳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家,他发明了一种不需休息和睡眠的方法,能用大脑的两个半球同时进行两件工作,所以他在机械、生物、医学等领域做出了大量的发明。在人们中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发明的稀奇古怪的趣事,他制造过永动机、利用催眠术加快人学习知识的速度、利用地球引力制造无动力飞行的飞毯、让死人的大脑“说话”、使大象像人一样思维行事、把自己变成可以无孔不入的幽灵……这些发明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读者看后会做出自己的结论。

血字的研究

血字的研究

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的小说,是他所创造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故事中的第一部。作品的叙述者华生医生在阿富汗受了伤,之后回到了英国。他托熟人为他找一个同伴合租一所公寓,那个合租人就是福尔摩斯。此人目光锐利,善于推理,第一次见到华生时就看出他到过阿富汗。华生也逐渐了解到福尔摩斯的职业特点。一天,警长葛莱森给福尔摩斯送来了一封信,请他协助破一个案子。福尔摩斯和华生赶到现场,福尔摩斯缜密地侦察了一番。现场有被害人维伯,墙上还有血字。福尔摩斯试图用招领凶手丢在现场的戒指的办法引来凶手,未能成功。警长葛莱森还拘捕了被害人住在伦敦时的房东的儿子,把他当成了凶手,不久,被害人的秘书斯坦节逊也被人暗杀,死者身上同样发现了那个血字。福尔摩斯通过推理,已经推断出凶手是谁,用了一个计策引来当时正作马车夫的凶手杰佛逊·侯波,当场捉住了他。福尔摩斯解释说,人们可以通过事情的结果推断出产生这个结果的各个步骤,福尔摩斯正是用这种回溯推理的办法,从现场的脚印、死者的表情、血字、戒指等线索巧妙地破了案。《血字的研究》于1886年写完,出版时因篇幅长短还费了一番周折,发表后,一家杂志认为写得很好,约作者继续写下去,从此柯南道尔便开始了以福尔摩斯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小说的创作。

戒庵老人漫笔

戒庵老人漫笔

一名《戒庵漫笔》。笔记。明李诩(1505—1593)撰。八卷。诩字厚德,自号戒庵老人,江阴(今属江苏)人。一生坎坷不遇,“七试场屋”均落第。性耽文史,好评骘古今,性格耿介,不与权势通。后淡于仕进,居家读书自适。随笔缀录闻见杂说及读书心得,晚年成是编。凡五百六十二条,约二十万字。书载古今人事轶闻,史料价值较高。其有关明代典章制度及人物行实的记录,多可补史传典制之失载或与之参证。如叙明户帖、匠班银、官吏解职还里诸条,实为明初户帖、徭役、官吏等有关政治、经济制度的可贵史料。其记朝野典故及严本,徐学诗行实,多可资史传考补。其载宋、元人的诗文书札,有裨补文集缺漏。辨析苏小妹嫁秦少游之诞妄,考订洪迈《夷坚志》之蹈袭数条,均有见地。其他有资文史讹误辨证者亦复不少。惟编次零乱,时载荒诞异闻,考证亦间有疏误。书由诩孙李如一初刊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收入其丛编《藏说小萃》中。清顺治五年(1648)重刻时有所补充。美国国会图书馆现藏明万历间刊刻《藏说小萃》零本,收录本书九册,善本。通行本为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收入《常州光哲遗书》第一集。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魏连科点校本。

金陵春梦之四:血肉长城

金陵春梦之四:血肉长城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四集《血肉长城》‌以民众视角切入,描绘抗战中普通军民的浴血抗争,包括台儿庄大捷、长沙会战的惨烈,以及敌后游击战的艰苦卓绝,讴歌中华儿女用血肉筑成的“精神长城”,凸显民族危亡下的集体牺牲。

周作人书信

周作人书信

书信集。周作人著。青光书局1933年7月初版。卷首以1933年4月17日致李小峰函为《序信》。分2部分。第一部分为“书”,作者称之为“是韩愈以来各文集中所录的那些东西”,21篇,如《山中杂信》(致伏园)、《一封反对新文化的信》(致伏园)、《与友人论性道德书》(致雨村)、《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致木天)、《乌篷船》(致子荣)等;第二部分为“信”,作者认为“比书意更老实点,因为都是随便写的”,77封,其中致俞平伯35封,致废名17封,致沈启无25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