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丁玲续集
作者:沈从文
本传记和《记丁玲》,最初曾以《记丁玲女士》为题,共分21节一同连载于1937年7月24日~12月18日的《国闻周报》第10卷29~50期,前6期署名从文,自34期起署名改为沈从文。连载时文字已被大量删削。1934年9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以《记丁玲》为书名出版精装本时,连载文本的11~21节这一部分,被国民党图书审查委员会禁止出版,直到1939年9月,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才得以用《记丁玲续集》为书名,首次出版了这一部分的普及本,并于1940年5月再版。与连载文本比较,续集中又有多处文字被进一步删去。现以1939年9月初版本为底本,依据连载文本,以“()”为标志,将初版本中被进一步删去的文字补入文中。另将作者1933~1935年发表的有关丁玲的4篇作品:《<记丁玲女士>跋》、《丁玲女士被捕》、《丁玲女士失踪》、《“消息”》编入本集。
猜你喜欢的书
当睡者醒来时
《当睡者醒来时》是威尔斯科幻小说系列中的一部。故事讲述格雷厄姆因为一次意外事件陷入了昏迷,直到二百年之后他才苏醒过来。世界历经两个世纪的演化,一切都变得让格雷厄姆不再熟悉。而更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他昏迷期间,他自己的财产以及亲人和朋友赠与他的财产,已经在管理会的运作之下成了一个天文数字——他变成了全世界特别富有的人,同时也被拥戴成世界之王。 而苏醒以后的格雷厄姆渐渐发现,人们的生活并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更好,甚至完全相反。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差距空前巨大,社会危机一触即发。进而,他也发现了管理会只不过是利用他建立自己的统治威信,而对抗管理会的革命者实际上也是为了私利在利用他。 最终,格雷厄姆驾驶飞机冲上云霄,在困惑的杀戮中坠落。在无解中获得了解脱。
托克维尔回忆录
托克维尔在回忆录中以当事人的身份回忆法国1848年革命前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对当时一些重要的政界人士及事件发表犀利的评论,不仅为后人研究1848年革命史增添了一份珍贵的史料,而且也为后人阅读学习《旧制度与大革命》等著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资料。
石屏诗集
宋诗别集。6卷。戴复古著。卷首有其父戴敏(号东皋子)诗10首。作为江湖派中成就较大的诗人,戴复古的作品题材比较广泛。其中,有浪迹江湖的恬谈生活的写照:“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江村晚眺》)也有“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夜宿田家》)的漂泊四方的凄苦心情的反映。最有价值的是忧国忧民之作,如《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抒发了山河破碎的愤慨。在《织妇叹》中,以“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写劳动人民的苦况,极似晚唐杜荀鹤体。此外,尚有部分仿乐府民歌的小诗,亦能取得以情动人的效果。这些都说明了作者诗歌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戴复古还写了《论诗十绝》,探讨诗歌创作艺术,提出抒写性情,主张独创,强调作品的现实性和社会作用,对那些不关心国事,只抒写闲情逸致的诗人表示了不满,其见解高过一般四灵派和江湖派诗人。
溥杰自传
叶祖孚执笔,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全书约21万字,共分11部分。作者溥杰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该书以生动、通俗的语言真实地记述了作者自幼在宫中做伴读、东渡日本留学、婚姻以及伪满洲国傀儡生活的亲身经历;在抚顺战犯管理所11年的改造生活; 获释后,成为一名共和国公民,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走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至晚年,尽自己的余生,为中日友好事业努力奔走。该书突出反映了作者从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梦想复辟清朝的顽固思想,到经过教育改造、悔悟认罪,直至担任国家领导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工作,真心诚意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这一矛盾、复杂心态的转变过程。
二程遗书
理学著作。宋程颢、程颐著,朱熹编。是程颢、程颐门人所记其师讲学的语录。二十五卷,《附录》一卷。二程死后,所传诸家语录散乱失次,并且各以己意,不能统一。朱熹家藏旧本,皆著当时记录主名,语意相承,头尾相贯,未经后人之手,最为精善。后又以类访求附益,略据所闻岁月先后编次,并以“行状”之属八篇为《附录》。该书是二程门人耳闻目睹二程嘉言善行的记录,真实地反映了二程人性论、天理论、本体论、格物致知论等思想体系。
净土三经译注
中国佛教净土宗三部基本经典的合称,即龙树所著《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一名《大无量寿经》,简称《大经》或《双卷经》。一般认为公元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流行于犍陀罗地区。三国魏康僧铠译,2卷。该经叙述释迦牟尼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为大比丘众12000人及普贤、慈氏等诸大菩萨说法之事,宣扬净土思想。该经传入中国,影响甚大。《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宋畺良耶舍译。该经进一步发挥《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16种观想方法。《阿弥陀经》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一般认为也是在公元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流行于犍陀罗地区。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译为汉文,1卷。阿弥陀为净土宗信仰的佛名号,佛教说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该经叙述佛在祇树给孤独园对舍利弗等讲论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该经字少易背,修行方法简便,在中国流传很广,成为净土宗信仰者每天必读的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