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魏书

作者:魏收
白话魏书

《魏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北齐魏收撰。天保五年(554)成书。一百三十卷,其中帝纪十四卷,志二十卷,列传九十六卷。载北魏建国(386年)至东魏孝静帝亡国(550年)间一百六十五年历史。此为《魏书》白话文。

章节列表

升序↑

魏收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番社采风图考

番社采风图考

风俗志。六十七编撰。辑入孙殿起、雷梦水辑,叶祖孚编《台湾风土杂咏》,时事出版社1984年12月初版。本集原作者署为“白麓六十七居鲁甫”。“白麓”是作者籍贯。六十七,字居鲁,清代满族人,乾隆时官至给事中,曾任巡台御史。撰有《台阳杂咏》、《番社采风图考》等。《番社采风图考》编撰有关反映台湾高山族平埔人风情习俗的诗作,计21首,详加诠释,为后人了解与研究高山族提供民族学与民俗学等方面的宝贵资料。诗词分社师、舂米、织布、乘屋、口琴、沐儿、布床、穿耳、箍腹、文身、凿齿、戏球、鼻箫、斗走、种芋、完饷、公廨、会饮、番戏、渡溪、艋舴、秋千、洛川等为题,分门别类归纳独特的“番俗”风情:住宅削竹为椽,编茅为盖;杵粟“计足供一日之食”;“蓬麻茜草”编织”达戈纹”,贯耳“使耳孔大如巨环,垂肩上”;以针刺肤,文身“有如花草锦绣及台阁之状”;凿齿联姻,“取痛庠相关之意”;箍腹斗走,托球秋千;构屋笄居,琴箫挑逗;沐儿灌,祛病除邪;农事既毕,招邀同饮赛;歌舞盛会,备极媚态;竹筏渡溪,刳木造艋舴等。同时记载雍正十二年(1734)间南北诸社创办“社师”,传授儒学经典的情景。这些诗词优美清新,风格质朴,韵律委婉,常为清代以后研究高山族社会风俗的史家学者所广征博引。

道德经注释

道德经注释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主要有“以老解老”“以丹解老”“以儒解老”“以易解老”四个方面内容。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1.几乎没有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2.丹道理论与王重阳所创内丹道北宗一致;3.受儒家思想影响极为深重。

文博士

文博士

现代长篇小说。老舍著。香港作者书社1940年11月初版。内收《序》1篇 。作品初载1936年10月1 6日至1937年7月《论语》第98至115期,原题《选民》。小说描述一 位洋博士回国后的“谋事”经过。文 博士是一 位留美学生。在留学期间获得了博士学位,同时也学会了拉帮结伙。回国后,深信自己“必能打入社会最上层”的文博士四处奔波,竟无法找到工作。后 听从焦委员的设计,他来到济南齐鲁文化学会,企图借助于唐先生,通过联姻的方式接近富商,伺机攀附而上。唐先生是个势利的旧式文化人。他以让其儿子充当文博士的助手为条件,主动提出替文博士活动“明导会”专员的差事,而善于钻营的文博士则进一步要求唐为他引见大生堂药店的杨老板。嗣后,文博士访杨家 一举成功。为了依附更大的后台,即将成为杨家乘龙快婿的文博士,当上了专员后,却将唐氏父子。作品从较广阔的社会视角,表现了会官场的腐败以及知识界的堕落。

隋唐两朝志传

隋唐两朝志传

又名《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明罗贯中 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隋公杨坚受周主禅即帝位建立隋朝(581年)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之间二百九十多年的隋唐两朝历史故事。是集自隋公杨坚于陈高宗大建十三年辛丑岁(581)受周主禅即帝位起,历四世禅位于唐高祖,以迄僖宗乾符五年戊戌岁(878)唐将高元裕戮王仙芝止,凡二百九十五年。记述了隋唐两朝重大事件和主要战争,两朝重要人物皇帝、名将、忠臣、义士、仁人等。罗本《隋唐两朝志传》,乃隋唐系列小说的祖本,如熊大木的《唐书志传》、褚人穫的《隋唐演义》,后来的《隋炀帝艳史》、袁于令的《隋史遗文》都由此演变而来。明万历刊本,题“东原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庵杨慎批评”。书末云“万历己未岁(1619)季秋既望金阊书林龚绍山绣梓”。卷首有杨慎序,另有林瀚序,谓曰:“访有此作,求而阅之,始知实亦罗氏原本,因于暇日遍阅隋唐(诸)书所载英君名将忠臣义士,凡有关风化者悉编为一十二卷,名曰《隋唐志传通俗演义》。”罗氏原本难见,林本存日本东京尊经阁。

即非禅师全录

即非禅师全录

《即非禅师全录》,清如一说,明洞等编,二十五卷。卷首收像、道影赞、序;卷一收圣寿山崇福禅寺语录;卷二收广寿山福聚禅寺语录;卷三收升座、小参、秉拂;卷四收法语;卷五收举古、拈古;卷六收颂古、代古、答古;卷七收机缘、答问;卷八至卷十一收赞;卷十二收自赞;卷十三至卷十五收书问;卷十六至卷二十三收诗偈;卷二十四收铭、序、跋、祭文、杂著;卷二十五收佛事、末后事实、行业记、塔铭、舍利塔铭;卷末附佛祖正印源流图像赞——自序、道影赞。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六趣轮回经

六趣轮回经

一卷,马鸣菩萨集,赵宋日称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