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收

- 姓名:魏收
- 别名:字伯起,小字佛助
- 性别:男
- 朝代:北朝魏齐间
- 出生地: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
- 出生日期:507年
- 逝世日期:572年
- 民族族群:
魏收(507年-572年)北朝魏齐间文学家、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少以文才显名,北魏末除太学博士,累迁散骑常侍,典起居注,并修国史,兼中书侍郎。北魏分裂,魏收仕东魏,仍修国史。北齐天保元年(公元550年)任中书令,兼著作郎。他有志撰成《魏书》,于天保二年奉诏,天保五年完成,纪、传一百一十卷,十志二十卷,总共一百三十卷。书中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论以及前后二表一启,皆出自他一人之手。成书如此之快,主要是北魏有撰修国史和起居注的传统,魏收得以取资。由于魏收德望不足以服众,立传论事有掺杂个人情感之处,加之魏齐时代相接,北魏官吏的子孙为祖先争名,一时间群起而攻之,迫使魏收几次修改,并落了个“秽史”之名。其后直到唐代,总有人试图再撰魏史,取代《魏书》皆未如愿,这说明魏收对北魏史实的了解,他人无法企及,《魏书》的史料价值不可否定。就史学思想而言,魏收是重视“实录”的,《北史》本传称他“勒成魏籍,婉而有章,繁而不芜,志存实录”,是有事实根据的。其次,他著史颇具创新精神。在十志当中,他首创《释老志》,魏晋以来佛教盛行,对帝王平民都发生了很大影响,以往史书没有专门记载,魏收始创此志,弥补了这一缺憾。他还根据北魏特点,创立了《官氏志》,其中的“姓氏部”分别列举拓跋部和所属各部落、氏族原来的姓氏及所改的汉姓,基本上反映了拓跋部落的形成和许多部落、氏族间的离合过程。这都说明魏收对史书要反映社会的客观现象这一点,是有认识的。再次,书中虽有不少篇幅记载灾变、祥瑞之类内容,为现代学者所诟病,但因果报应之类不及以往史书那么多,如《天象志》只记天象变化(如彗见、日蚀等),至于天体星宫分野一概不记,便深得刘知几的赞赏, 《史通·书志篇》称其“凡所记录,多合事宜,寸有所长,贤于班、马远矣。”在史书如何服务现实政治方面,魏收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他著史于北齐之时,而北齐由东魏禅位而来,他适应北齐统治者的需要,写北魏分裂的历史以东魏为正统,对东魏史事叙述详赡,不惜笔墨,对西魏着意贬斥,其军政大事或只字不提,或语焉不详。二是以浓墨重彩为高门大族树碑立传,对他们的谱系姻亲,不论亲疏详加胪列,竟有一传之中列举五、六十人者。当时人便对书中“论及诸家枝叶亲姻,过分繁碎,与旧史体例不同”表示异议,魏收答以“往因中原丧乱,人士谱牒遗逸略尽,是以具书其枝派”,可见魏收有意借史书为当时的门阀制度服务。在今日看来,后者或许有保存史料的效果,前者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猜你喜欢的书
热爱生命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名作。两个淘金人在荒野中疲惫地走着,其中一个人在过河的时候脚被扭伤,他向同伴呼救,可同伴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去,渐渐失去了踪影,只剩下他一个人独自和恐惧搏斗。他想走到湖边,那里有食物,还有船,他的同伴也会等在那里,他们可以乘船南下到达温暖的海湾。他 一路想着,一面挣扎着向前走去。他的鞋已经坏了,他只好把毯子撕成条裹在肿胀的脚上。饥饿也在煎熬着他,他甚至像牛一样大嚼起灯心草来。他费了很大力气捉鱼,没有捉住。他疲惫、绝望,在荒野上号啕大哭。天又下起了大雪,随后变成了冰冷的雨。他不能生火,没有热水,睡觉时常常被饿醒。饥饿使他异常虚弱。他继续寻找食物,捉到三条鱼,还生吞了一窝刚出壳的小松鸡。饥饿、疲惫甚至使他产生了幻觉。他遇到过熊,也碰见过狼,他的同伴比尔也已经死了。最后,他终于看到停在水中的船,他缓缓地爬向那条船。此时,一只病狼紧紧尾随着他,这是一幕残酷的求生悲剧,两个垂死的生物互相猎取对方的生命。最后,狼咬住了他的手,他拼着最后的气力,用双手掐住了狼,最终杀死了它。狼血维持了他的生命。他被捕鲸船白德福号救上船时已失去知觉,后来渐渐地恢复起来。小说将主人公的内心感觉描绘得细致、真实,通过与恶劣环境的斗争,表现出热爱生命、求得生存的坚强意志。
广博物志
类书,博物学文献。五十卷。明董斯张撰。董斯张(生卒年不 详),字避周。乌程人。素称博洽,善诗词, 著有《静味斋词》,又有《吴兴艺文志》等 书。此书续用张华“博物”之名,而在体例 上大加变化,内容广为扩张,故曰“广”。 全书分大目二十二,子目一百二十七,皆 摘录古书旧文,类编而成。所引古籍,上 起“三坟”(代表三皇五帝时代之著作,现 存本实为后人伪撰),下至隋代,内容则天文地理、山川河流、鸟兽虫鱼、居处服饰、 器用杂物,以至文学艺术、音乐歌舞、社会 人事,包罗无遗,其中不少为记述事物源 流、描述事物性状、形制、名称、生产等等 的资料,较之《博物志》、《续博物志》范围 广范,内容丰富,对研究古代科技史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但此书也存在贪多务得 的毛病,体例也不纯一,甚至大量摘引佛 道典籍中的鬼神故事,于“博物”尤少关 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它“大伤枝蔓”。《四库全书》收录此书,是目前常见的 一个版本。
痈疽神秘验方
方书。明陶华撰,薛己校。一卷。华有《伤寒六书》已著录。是书论述痈疽的病证机理,并根据痈疽的不同兼症,提出相应的治法和方剂,载有内疏黄连汤、托里荣卫汤、加味解毒汤等内服、外用之方七十二首。后薛氏将其收入《薛氏医案》 中,酌加按语,详析病因及治则,使其更臻完善。对痈疽的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供中医外科临症参阅。成书于正统十年(1445)。有《薛氏医案》 本。
江湖小集
诗总集。宋陈起编。九十五卷。收录南宋洪迈、叶绍翁等六十二家诗(姚镛、周文璞、吴渊、许棐四家附有赋及杂文)。又《江湖后集》二十四卷。收录巩丰等六十四家诗,其中敖陶孙等十七人,其人已见前集而其诗未为前集所载。两集中所收之诗,主要不是从已刻印的诗集中选录,而是直接向某些诗人索稿,故大部分是未曾刊印过的作品。南宋中后期的一些诗作即赖此得以传世。该集中的作者,大多流落江湖,布衣终身,也有一部分曾居官入仕。所收诗人的诗风,或宗江西,或尚晚唐,或远模汉魏乐府,或近规陆游、杨万里。由于该集中的某些作品忤犯当时权贵,陈起曾被黜流放,该集亦被列为禁书毁版。此集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中均曾著录,明初《文渊阁书目》载《中兴江湖集》三种,多者达五十二册,均佚。今存《江湖小集》、《江湖后集》,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
过江七事
该书以纪事本末体的方式专记南明福王政权的七件大事,是研究南明和清初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佛教与中国文学
佛教是庞大而复杂的历史事实,中国文学也是庞大而复杂的历史事实,张中行的《佛教与中国文学》这本小书用个“与”字把两者联起来,只是想说说,将近两千年来,佛教对于中国文学,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称之为“影响”,意思是:如果没有佛教,中国文学作品中就不会有或不会沿着这样的路径而有某某等内容;或者从另一面说,因为有了佛教,中国文学作品中才有或沿着这样的路径而有某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