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逸史

作者:佚名
海东逸史

撰人不详。原题翁洲老民手稿。十八卷。纪传体。记南明鲁王政权事迹。前两卷为鲁监国纪,卷三为家人传,记监国诸妃,卷四至十三为诸臣列传,卷十四至十七为忠义传,卷十八为遗民传。称郑成功先后奉监国驻金门、澎湖,为他书所不载。约成书于清康熙年间。

猜你喜欢的书

阿霞

阿霞

《阿霞》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完成于1857年,首次发表在《现代人》杂志1858年第一期上,副标题是《尼·尼所讲的故事》。阿霞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和一个女农奴的私生女。女农奴死后,由父亲抚养成人;父亲死后,由其同父异母的兄长带着到异国旅行。在德国的小城津齐格矿泉疗养地,阿霞与尼·尼邂逅,并爱上了他。尼·尼也热烈地爱着阿霞。当阿霞主动提出与他约会、向他表白自己的感情时,他却惊得目瞪口呆,畏惧地退缩了。他对自己说:“如今,幸福来到了——而我却动摇了,我竟把它推开了,……幸福的突然到来反使我心慌意乱。我承认,阿霞本人,连同她火辣辣的性格、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这一个有吸引力却又古怪的少女,着实把我吓住了。”他伤了她的心,也伤害了她的自尊。她决定与他诀别。当尼·尼意识到自己与幸福擦肩而过时,他自责、后悔,追怀不已。

甲申闻见二録补遗

甲申闻见二録补遗

先公任諌官时,大旱,请对,乞驾出祈雨。仁宗曰:"太史言:‘月二日当雨。"月一日当出。"先公曰:"臣谓是日无雨。"上曰:"卿何以知之?"曰:"陛下既知有雨,则安用祈求?知有雨而求,非诚也。天非至诚不格,臣是以知无雨也。"上曰:"明日当出。"先公曰:"臣乞传旨合门。"上即召近珰喻曰:"明日于醴泉观等处祈雨。"先公曰:"何不远出?岂惮热乎?凶岁百姓衣食将不给矣。"上每意动则耳轮先赤,厉声曰:"待去西太一宫。"先公曰:"乞传旨。"上曰:"卿不知典故,出城不预告也。"

湖岳村叟医案

湖岳村叟医案

医书。翟竹亭遗著。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1963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17门,237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 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1984年9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天对

天对

唐代柳宗元著。中国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著《天问》,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提出一系列问题。柳宗元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著成《天对》一书。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元气,在天地尚未形成之前,“惟元气存”。元气快速运动(吹)就是阴,慢速运动(吁)就是阳。元气快慢运动产生阴阳,阴阳相互作用产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都是元气自然形成的,不是造物主的创作,也没有什么功劳。人类社会也不是天命主宰的,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称霸天下,后来子孙残杀,虫流出户,不是天命反复变化,而是由于他自己骄傲自满,用人不当。对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一些自然现象,柳宗元也都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宋代晁补之说:“宗元为《天对》以媲《天问》,虽问对相反,其于发扬则同。……《天问》因对而益彰。”可见《天对》是进一步阐发了《天问》的思想。《天对》收入《柳河东集》卷十四。另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11月出版《天问天对注》。

楞严经势至圆通章解

楞严经势至圆通章解

楞严经势至圆通章解,一卷,清行策撰,出淨土警语。

菩提心观释

菩提心观释

一卷,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略释菩提心非性非相,无生无灭,非觉非无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