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元城语录解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永卿方为主簿,受学於安世,因撰集其语为此书。安世之学出於司马光,故多有光之遗说。惟光有《疑孟》,而安世则笃信之,亦足见君子之交不为苟同矣。其中艺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於附会,然安世非妄语者,或记忆偶未确耳。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云云,然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辨非正理矣。安世风裁岳岳,气节震动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录》,於王安石、吕惠卿皆有所节取,乃独不录安世。董复亨《繁露园集》有是书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录》不载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公所以不录先生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尝上疏论程正叔,且与苏文忠交好,又好谈禅。文公左袒正叔,不与文忠,至禅则又心薄力拒者,以故不录。其说不为无因,是亦识微之论。然《道命录》备载孔平仲诸人弹论程子疏议,以示讥贬,独不载安世之疏,不过於孔平仲条下附论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安世之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动摇,未敢丑诋之也。近时有安邱刘源渌者,作《冷语》三卷,掇拾伊、洛之糟粕,乃以卫道为名,肆言排击,指安世为邪人,谓其罪甚於章惇、邢恕,岂非但执朋党之见,绝无是非之心者欤。要之,安世心事如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众目也。《行录》一卷,明崔铣所续编,大名兵备副使於文熙又补缀其文。旧本附语录之末,今亦并存之,庶读者知安世之行,益足证安世之言焉。至语录之中,时有似涉於禅者,此在程门高弟游、杨、吕、谢之徒,朱子亦讥其有此弊。是不必独为安世责,亦不必更为安世讳矣。
金箓上寿三献仪
金箓上寿三献仪,原不署撰人。其祝文中有「永乐大明、弘开寿域」之语,应成书于明成祖永乐中。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科仪用于皇帝诞辰,为皇帝设斋祝寿,祈祷「圣天子之万年」。其法事中有初献、亚献、终献三节,故称三献仪。
芳兰轩集
诗别集。一作《徐照集》、《芳兰轩诗集》。宋徐照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著录,凡三卷。据《水心集》卷八《徐师垕广行家集定价三百》诗,照集有家刻单行本,此本或即《直斋》著录之本。宋时尚有《永嘉四灵诗》丛刻本,收照及徐玑、赵师秀、翁卷之诗。其本,明末钱谦益藏于绛霎楼,楼遭火,仅存前半部,后归汲古阁毛氏,已佚。其后以钞本流传。本集幸在残存的前半部中,凡甲、乙、丙三卷,总诗二百五十六篇。本集尚有另一流传系统。明潘是仁刻《宋元名家诗集》,收本集,凡诗一百零五首。顾修据潘本收入《南宋群贤小集》,又自《瀛奎律髓》等书补诗十二首,乐清郑氏本因之。1915年,冒广生《永嘉诗祠堂丛刻》本据《东瓯诗存》增诗一首,上海医学书局丁氏聚珍本因之。1928年,永嘉黄群校勘本集,收入敬乡楼丛书铅印本中。其本以影钞《永嘉四灵诗》为底本,卷末自顾氏本补《莫愁曲》、《三峡吟》、《李夫人》三首,共诗二百五十九首,照诗皆备于是。常见者有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之《永嘉四录诗集》本。
常建诗
诗别集。三卷。唐常建撰。常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无知名之士,且集中仅有《宿王昌龄隐处》一首。《常建诗》卷一、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绝句。共存诗五十七首。卷末有附录。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而自然,善于用幽深的笔意,表现孤介的情怀,有浓厚的山林隐逸气,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过去多将其与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并称,属山水田园诗派。殷璠《河岳英灵集》肃代之间所录二十四人,首列常建,录诗亦为最多。并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并举《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诸句,称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将军墓》,以为善叙悲怨,胜过潘岳。宋欧阳修亦特别称赏其《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云:“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题青州山斋》)。其诗略嫌不足者,在于题材比较狭窄,虽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隐趣的,这与他的经历和生性有关。常建诗集《唐书·艺文志》载为一卷。此三卷本,乃毛晋汲古阁本,云不知何人类而析之,据《书录解题》作于宋末,尚称一卷,则元明人所分类。此本辑入《唐六名家辑》。《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有《常建集》二卷,辑入《唐百家诗》。又有明铜活字本《常建集》二卷。又有《常建诗集》二卷,辑入《唐诗二十六家》。
小三吾亭词话
冒广生撰。五卷。多为清末民初词坛轶闻、交游纪实与词作评论,时间跨度数十年。所载名家众多,有周星誉、叶衍兰、王鹏运、文廷式、汪瑔、何兆瀛、朱祖谋、江标、郑文焯、易顺鼎、程颂万、曹元忠、谢章铤、张景祁、张鸣柯、沈曾植、冯煦、潘飞声、钱振锽、陈衍、林纾、缪荃孙、夏孙桐、金武祥等五六十家。其间所记学词经历及酬唱之作,为他书所未载,尤为可贵。如卷一云番禺叶衍兰“主讲越华书院十年。余与姚伯怀、潘兰史皆从问学。后堂丝竹,至今犹绕梦寐。乙未(1895),余计偕北上,先生手书‘文章有神交有道,珍珠无价玉无瑕’十四字楹帖见贻,又为赋《庆春泽》慢词以宠其行”。又如卷三记江标 (建霞)“尝为余画扇,题《念奴娇》词于上。词云(略)。时已亥(1899)八月,距建霞之殁,不过五十日,盖绝笔也”。其他如与朱祖谋、文廷式、易顺鼎兄弟等唱和之作,亦赖此以不坠。至于所评当时名流词作,持论精当,足备一说。如卷三谓钱振锽“负气坎轲,不可一世,世目之为狂,非真知梦鲸(振锽)者也。梦鲸人有风骨,能以身分为重,名位为轻,处此颓流,眼中之人吾见亦罕”。又称其词《蝶恋花》、《清平乐》、《菩萨蛮》、《临江仙》等,“皆性灵语,雅与元人为近”。而卷五所评林纾《补柳词》一卷,“殆绝似吾乡王通叟《冠柳词》也”,更为世人所不尽知。是书有国学萃编本,《词话丛编》据以辑入。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周一良撰。中华书局1963年初版。本书收入了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论文,基本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文章大致按年代顺序编排,上编多写于1949年之前,下编大都写于20世纪70年代后。包括《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学》《论诸葛亮》《论梁武帝及其时代》等一组论文,以及关于官制、礼制、词语的考证文字,均可见作者对魏晋南北朝史多方面的贡献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