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续录选辑
作者:佚名
本书分据王先谦纂清乾隆、嘉庆、道光及同治四朝「东华续录」并潘颐福纂咸丰朝「东华续录」选辑,依次列乾隆朝、嘉庆朝、道光朝、咸丰朝及同治朝五目,不分卷。王氏所纂,第二六二种「东华录选辑」篇已略及之。至何以未见王氏咸丰朝「续录」而适另有潘氏之纂,待考。接清代以乾隆朝为极盛,自此以降,由盛而衰。由於内变与外侮日亟,台湾史事遂与大陆各地息息相关。本书所见,先有乾隆朝林爽文之事变,与东南各省天地会有关;继有嘉庆朝蔡牵事件,乃受安南艇匪侵扰浙、闽、粤诸海之影响。道光以下,就内变言,咸、同间太平天国革命後期,台湾有戴潮春事变,虽彼此未见有显着之关系,而在清廷措置上往往联在一起;就外侮言,道光朝鸦片战争有英船犯台事件,咸丰朝签订天津、北京两条约後有台湾开口之交涉及其後教案、樟脑事件之纠纷,同治末年更有因牡丹社事件导致日兵侵台一役,台湾渐已成为列强侵略目标之一。
猜你喜欢的书
论学绳尺
文章总集。宋魏天应编。十卷。 专为当时科举应试写作论说文而编写。所选之 文分为十卷,甲集十二篇,乙至癸集俱十六篇, 每两篇立为一格,如“立说贯题格”、“贯二为一 格”等,共七十八格。每题先标出处,次举立说 大意,而缀以评语。全书选文前另置《论诀》一 卷,先引吕祖谦、陈亮诸人论文之语,然后就文 章写作之“认题”、“立意”、“造语”、“破题”、“原 题”、“讲题”、“使证”、“结尾”等分别加以说明, 对宋代文章评点之学的发展,对明代八股文的 形成均有一定的影响。有《四库全书》本。
法帖谱系
二卷。宋曹士冕撰。曹士冕,字端可,号陶斋,都昌 (今属江西省)人。南宋末年曾由幕僚而做到州郡一级的官。此书序宋代法帖的源流,上卷著录谱系图,首先是淳化法帖,以下为二王府帖,绍兴国子监本,淳熙修内司本,大观大清楼帖,临江戏鱼堂帖,庆历长沙帖,刘丞相私第本,长沙碑匠家本,长沙新刻本,三山木版黔江帖,北方印成本,乌镇本,福清本,澧阳帖,鼎帖,不知处本,长沙别本,蜀本,庐陵肖氏本等,共二十二种。下卷著录的,首先是绛本旧帖,以下为东库本,亮字不全本,新绛本,北本,又一本,武岗旧本,武岗新本,福清本,乌镇本,彭州本,资州本,木本前十卷,又木本前十卷等,共十四种。在编排上以《淳化阁帖》为主,其次为《绛帖》,其他诸本作为支流。每条下都叙述了摹刻的始末,考订其异同,评述其工拙优劣。《书史会要》上说,曹士冕“博参书法,服习兰亭,宜其鉴别不苟”。古今法帖都是拓本,惟此书载有印本法帖。书成于南宋淳祐五年 (1245),书前有自序一篇。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1310—1391)作。这是一篇赠序。洪武十一年 (1378),已经告老辞官的宋濂从家乡到南京入朝,同乡晚辈,正在太学学习的马君则拜见他,这篇序是宋濂写给马君则的临别赠言。文章的主旨是勉励青年专心求学。作者先写自己少年时代得书、从师和求学之难,后写当今太学条件优越,得书、从师和求学之易,告诉太学生: 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决不是别的原因,而只是自己用心不专。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寓道理于事实的描写和分析之中,是教诲,但没有教训的口气,读来使人感到温暖、亲切,使人奋发上进。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自己少年求学生活的清苦,写大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对比强烈,发人深省。语言朴实,笔调如涓涓流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中西温热串解
温病著作。8卷。吴瑞甫(锡璜)撰。作者将中西温热各说繁征博引,融会其要,阐述温病诸证证治。摘引《感证宝筏》、《四时病机》、《寒温条辨》等书内容,参以30年临证所得,间附西医理论加以阐释。主张中西医学“参互考证,以汇其通”。对后世中西医结合治疗热性病有所启发。现存1920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一卷,唐解脱师子译,略云都表如意轮秘法,尾题都表如意轮仪轨。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灵鹫山,观音菩萨说一根本咒与一结界咒与一奉请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