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从事录

作者:蒙正发
三湘从事录

明代崇阳人蒙正发圣功撰。蒙 正发于南明隆武元年 (1645) 十月在蒙阳起兵复城, 遂至湖南,依于督师何腾蛟、巡抚章旷题为参军,身历 行间,据其见闻,撰成此书。乙酉十月大顺农民刘体 纯、王进才等联明抗清之战,克复岳阳,直抵汉水,俨 然有中兴气象,至永历三年 (1649) 正月以何腾蛟抚 御失宜,章旷不能调辑主客之兵,团结一致,使明军张 先璧等横行掳掠,失去民望,以致偾事,清军攻破湘 潭,何腾蛟以身殉国。所记隆武、永历两朝时事,与清 军抗击事迹,由湖湘而涉及全局,故曰“三湘从事录”。 此书“屑玉丛书本”前有王夫之序,章旷之子章有谟识, 后附无名氏跋。清光绪年间金永森刻之于《崇阳蒙先生 遗集》中,重为校雠,并加注释,前有全序及凡例。民 国年间收入《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

蒙正发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D坂杀人案

D坂杀人案

某天下午,“我”坐在白梅轩咖啡厅里悠闲地喝着咖啡,并与刚结识不久的明智小五郎一同观察稍微有些异样的旧书店。只是,原本每晚都独自看店的性感老板娘今晚迟迟不现身,加上最近传闻老板娘身上伤痕累累……一思及此,我与明智小五郎立刻奔赴书店,却意外看到遭人勒死的老板娘。到底谁杀了老板娘,她身上的伤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鹿洲初集

鹿洲初集

文集。清蓝鼎元撰。二十卷。鼎元字云锦,号玉霖,又号鹿洲,福建漳浦人。雍正时以拔贡生授广州府知县,康熙、雍正时文学家,以古文见长。著有《平台纪略》、《东征集》、《棉阳学准》等。此集为其友人旷敏本所编,初编定于雍正四年(1726)。雍正十年又合其续稿重加选编,整理为20卷。全书按文章体裁分卷,各体文章之间按年排列。所收作品起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止于雍正十年。故前有旷敏本序,序后又有旷敏本纪,各述其始末。全书约二十万字。

嘉靖大理府志

嘉靖大理府志

地方志。 [明]李元阳纂修。1983年4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据云南省图书馆传抄本翻印。原志10卷,成书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散佚8卷,今仅存一二卷(皆为地理志)明嘉靖刻本。存于北京图书馆。记载了大理府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名胜古迹,特别是南诏、大理国史事记述甚详。为国内现存同地区志书最早孤本,系难得的地方史料。

菉竹堂集验方

菉竹堂集验方

方书。明姚思仁撰。六卷。思仁字善长,又名罗浮山人,嘉兴 (今属浙江) 人。万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 《律例解》、《救荒全书》 等。历官四十余年,利用公余之暇,抄录方书,搜集散失于民间之秘方,参以己见,分别门类,编撰成书于万历四十七年 (1619)。卷一,分固精、种子、妇人诸门; 卷二,分小儿、诸风、痰火、须发诸门; 卷三,分眼目、咽喉、牙齿、咳嗽、心气、脾胃、安神、蛊胀诸门; 卷四,分疟疾、痢疾、下部、扑跌、火疮、瘰疬、杨梅疮诸门; 卷五,分乳痈、肿毒、臁疮、痔漏诸门; 卷六,分腋气、杂科、伤寒、黄疸诸门。共分三十门。载方约六百五十首。包括临床各科病证。选方以验方为主,多为屡试有效之方。可供临床参考。有康熙三十五年 (1696) 重刊本。

南诏德化碑

南诏德化碑

叙述南诏国叛唐投靠吐蕃政权缘由之碑。碑高390厘米,宽240厘米,楷书,碑阴阳两面现存830字。唐朝初年,中央政府曾对南诏六部进行积极经营。建置州郡,任命当地首领为刺史、县令等职。但由于吐蕃的侵扰,只有蒙舍诏始终归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 (738),唐玄宗册封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并派御使严正晦,中使王承训帮助其完成了统一南诏六部大业。南诏国建立后,向东扩张,欲吞并西爨诸部。而西爨诸部隶属唐朝,两国产生矛盾。天宝四年 (745),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在安宁筑城,扼制南诏东进之路,战争遂起。南诏借地利之便夺得西爨。皮逻阁死后,其子阁逻凤承袭王位,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与剑南留后李宓等先后率兵征讨,南诏被迫依附吐蕃。阁逻凤为此立碑国门,述其苦衷,并告诫子孙: “我上世世奉中国,累封赏,后世容归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 《南诏德化碑》碑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南诏德化碑。此碑现立于云南大理原太和城故址上。

眉庐丛话

眉庐丛话

《眉庐丛话》是“清季四大家”之一的况周颐先生在清廷灭亡之后不久写的一部笔记,发表在《东方杂志》第11卷第5号至第13卷第2号,共有五百一十五则。辛亥革命之后,况周颐流寓上海,自称“遗老”,不再理会政治。况氏为晚清词学大家,兼治野史掌故,该书即其野史掌故方面的名作。全书内容广泛,以清代宫廷轶闻、朝野逸话、典章制度为主,稍及前代历史。原连载于《东方杂志》,后有单行本行世。今据《东方杂志》原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