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实政录

作者:吕坤
吕公实政录

一名吕新吾先生实政录。明吕坤著,七卷。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文炳刊印,集于《吕子遗书》第四函。本书集著者于万历年间历任山东、山西、陕西各官时所作之各类政牍、文稿,共七十一篇,汇为一书。全书内容分五部分:(1)明职(卷一),分别评述仓官、巡检、税课司、司狱官、教官、州县佐贰、知州、知县、知府等各官应尽之职,计二十五篇;(2)民务(卷二、三、四),分为养民之道、教民之道、治民之道三目,内有糴谷条约、禁约风俗、有司杂禁附官问二十三条、编审均徭、弭捕盗贼等二十六篇;(3)乡甲约(卷五),内有乡甲会规、圣谕格叶、和处事情以息争讼、纪恶以示惩戒等十一篇;(4)风宪约(卷六),内有提刑事宜五十三款(分人命、盗情、奸情、监禁、听讼、用刑等目)、各类起诉状式二十七种、审失单式、按察事宜二十款及报政实单等五篇;(5)狱政(卷七),内有监犯、仓犯、驿犯等三篇,附辨盗一篇。各部分前有总论,以下分各篇详述,内容丰富,事涉广泛,其中各类状式对研究明清州县法制具体状况尤具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的书

海上劳工

海上劳工

长篇小说。法国雨果著。主人公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青年渔民。当老水手勒杰律的船触礁沉没时,他乘一小船前往相救。在特大风暴和腾空巨浪中,成功地把沉船上的机器转移到小船上。接着又经受了20小时的暴风雨,战胜了章鱼的袭击,排除了暗礁的危险,最后把机器运回。他本来爱着老水手的女儿戴吕舍特,乘船相救前,父女俩又曾以婚配相许,事成后完全有权娶她为妻。但当他发现对方爱上青年牧师艾伯莱兹时,便决定成全他们,牺牲自己,任海浪淹没死去。小说具有鲜明的浪漫色彩。其自我牺牲行为虽包含了基督教思想,但将普通劳动者英雄化,歌颂他们的刚毅精神和高尚品质,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晋五胡指掌

晋五胡指掌

三卷。明张大龄撰。此书主要论述与晋代并立的五个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发展、风俗、民情等,所论中肯简明,叙次编排简炼得当,文辞雅致,引证精详,且一改历代贬斥少数民族之意。此书有旧抄本。

周易参义

周易参义

十二卷。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服。书成,将授以官,复以病辞归,结庐石门山。学者称为“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著述颇丰,除《周易参义》外,尚有《礼书演义》、《周礼考注》、《春秋考义》、《诗演义》、《石门集》。此书为寅所作《周易》之义疏,成于至元六年(1269)。书前有寅之自序。该书大旨以《程氏易传》主理、朱熹《周易本义》主象,稍有异同,因融会参酌,合以为一。又旁采诸儒之说以阐发之。书分《上经》、《下经》、《十翼》,一依古《易》篇次。诠释经义,平易近人,言理而不涉虚无,言象而不涉附会。大都本日用常行之事,以示进退得失之机,故简洁详明。虽剖析尚欠精微,“论其醇正,要不愧为儒者之言焉”。( 《四库全书总目》)该书有清康熙十九年 (1680)通志堂刊《通志堂经解》本,今藏于北京图书馆等多处。

原要论

原要论

自来医之一道,内症凭脉象,外症凭形状。外症惟痘 最关紧要,痘症见于古人坊本者甚多,而于治 则尚略。迩来痘 ,迥非昔比,调治非时,变为棘手。吾郡袁氏沈氏虞氏,有治抄本,其论症辨状,甚为了然。对症用药,亦极详慎,爰纠同志,登诸梨枣,以广厥传。至症之轻重,时之寒热,地之燥湿,则尤在高明者因宜增减,谅不泥于古也。

那先比丘经译注

那先比丘经译注

简称《那先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二卷。约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北印度,最早所用的语种不详,有梵语、混合梵语等不同说法。后形成南、北两种传本。北本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即收入汉文大藏经中的二卷本。南本则约定型于公元4世纪,即收入南传巴利三藏并流传于南传佛教各国的《弥兰陀王之问经》(巴利文Milindapanha)。北本的内容相当于南本的序言及前三部分,篇幅约为南本的四分之一。该经以公元前2世纪入主西北印度的希腊系大夏国王弥兰陀与印度佛教僧侣那先进行讨论的形式,论述了轮回业报、涅槃解脱、灵魂观、佛身观等一系列佛教理论问题,对于了解印度佛教、印度与希腊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汉文异译本有:(1)三卷本,失译人名,附东晋录;(2)一卷本,已佚。巴利文本则有僧伽罗文、泰文、罗马文等不同文字的拼写本,内容基本相同,略有差异。近代并有英、法、德、日等各种文字的译本。

经分别

经分别

巴利名Sutta-vibhan%ga 。巴利文律藏三大部之一。又作经分律。主要内容为戒之条文、说明成立之因缘、条文字句之解释及条文运用之实例等。包括说明比丘二百二十七戒之大分别(巴Maha^-vibhan%ga ,又作比丘分别),及说明比丘尼三百十一戒之比丘尼分别(巴Bhikkhuni^-vibhan%ga )。大分别系包括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二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七十五众学、七灭诤;比丘尼分别则总括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百六十六波逸提、八波罗提提舍尼、七十五众学、七灭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