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坤

吕坤
  • 姓名:吕坤
  • 别名:字叔简,号新吾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宁陵(今属河南)人
  • 出生日期:1536年10月24日
  • 逝世日期:1618年7月24日
  • 民族族群: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明代著名学者。字叔简,号新吾,宁陵(今属河南)人。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进士,因丁母忧,神宗万历二年(1574)始援襄垣知县。历任户部主事、郎中、山东济南道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和左、右佥都御史等职,官至刑部侍郎。关心民情日用,注重经济民生,提出“盈天地间,只靠二种人为命,曰农夫、织妇”。(《呻吟语》卷五)同情农民疾苦。二十五年(1597)上疏论天下安危,抨击时弊,疏入不报,又遭张位等诬劾,辞官归里,潜心著述。初习心学,中年以后摆脱理学影响,自言其学术立场,曰“我不是道学”,“我只是我”(《呻吟语》卷一)。以理学为无用的俗学,指斥道学先生非伪即腐,“伪者,行不顾言;腐者,学不适用”(《去伪斋集·杨晋庵文集序》)。视理学为儒者之异端,认为其各派均不值得效法,批评朱熹,否定王守仁心学。主张学术研究应以国家之存亡、万姓之生死、身心之邪正为出发点。在哲学上,认为“气”是宇宙的本源“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同上),并认为“气即是理。理者,气之自然者也。”(同上)主张道寓于器,认为“舍器则道为杳冥,舍道则器皆糟粕。道无形,以万有为形。”(《去伪斋集·与总河刘晋川论道脉图》)否认所谓圣人之道,提出道无津涯,鼓励人们发圣人所未发,为圣人所未为。论天人关系,反对天人感应论,主张任自然,夺自然,相信人有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反对人死为鬼的谬说。吕坤学术的创新与批判精神,对后世有积极影响。著有《去伪斋集》、《呻吟语》、《阴符经注》、《四礼疑》、《四礼异》、《实政录》等。

猜你喜欢的书

小妹妹

小妹妹

马洛受雇于堪萨斯州来的小妹妹奎斯特小姐,寻找她失踪的哥哥奥林。 根据小妹妹提供的地址,马洛开始调查。令人胆寒的是,马洛走到哪里,哪就有被碎冰锥扎死的人等着了。 好不容易查到奥林受雇于斯蒂尔格瑞夫医生。但毫不例外的是,医生马上就被人谋害了。最后奥林终于现身时,又死在了马洛的眼皮底下。 谁是这出戏的导演呢?小妹妹吗?聪明的马洛或许知道。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

明成祖朱棣编撰的文集,现存卷三、卷四两卷,明内府精抄本。卷第三为序,内容依次为:1.太祖高皇帝宝训序,2.太祖高皇帝实录序,3.永乐大典序,4.圣学心法序,5.大诰武臣后序,6.文革宝鉴序,7.性理大全序,8.为善阴骘序,9.为善阴骘后序,10.孝顺事实序,11.古今列女传序,12.太微济世经书序。卷第四为序二,内容依次为:1.普庵语录序,2.普庵实录序,3.金刚经集注序,4.道藏经序,5.传心妙诀序,6.传心妙诀后序,7.大齐瑞应录序,8.淮安施经瑞应序,9.报恩寺施经瑞应序,10.五台山施经瑞应序,11.神仙传序,12.神僧传序,13.水懴序,14.般若论序,15.喜金刚本续序,16.正宗大觉妙经序,17.四部经序,18.佛顶经咒序,19.大悲经咒序,20.华严经序,21.真实名经序,22.观世音普门品经序,23.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

姑溪居士文集

姑溪居士文集

诗文别集。北宋李之仪撰。五十卷,后集二十卷。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入定州幕府,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后因事居姑苏。以词着名元祐间。另有《姑溪词》。前集五十卷为乾道三年(1167)吴芾所编。后集二十卷,亦宋佚名氏所编。前集诗十一卷,含赋、古体诗、七律、五律、绝句、挽词等三百三十五首;词曲三卷,九十四首;文三十六卷,含赞、铭、表、启、书、手简、序、记、题跋、祭文、青词、墓志铭等计六百〇六篇。后集凡诗词十三卷,收各体诗三百十四首,文七卷,收各体文九十三篇。前后集计收诗六百四十首,词曲百〇三阙,赋二篇,文六百九十九篇〇之仪于尺牍尤工,东坡极称之。其文皆神锋俊逸,颇具苏轼体魄。其诗名稍逊于黄庭坚、陈师道,然亦笔力雄厚,轩豁磊落。尤长于淡语、情语、景语。《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至今被传诵。有《丛书集成初编》据《奥雅堂丛书》本排印本。另有《四库全书》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抄本。

憨休禅师语录

憨休禅师语录

十二卷 清如乾說,繼光等編,有像贊,何瑞徵序,張恂序,董文昌跋。跋與助刻題名,誤訂在前,今移後。南嶽下第三十六世,嗣雲峩喜。依駒本印。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简称《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佛典注疏。宋元丰二年(1079)净源述。一卷。依据澄观的《华严经疏》和《演义钞》,解释法藏的《华严还源观》,以便“补其遍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书中对《华严还源观》所讲的诸种观法及相关的名词、概念和命题等均作了解释,并进一步沟通《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第一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