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史料续辑

作者:佚名
郑氏史料续辑

本书(一○册一、二七二面七六三、二○○字)分十卷,系据「明清史料」甲编、丁编、戊编及己编将清顺治年间应付郑成功之一切官方档案辑录编次而成。就其内容言,有三分之二属于军事措施,三分之一属于招抚、禁止下海与查办「通敌谋叛」等事。全书共档案三百九十八件,按照时日排比:卷一自顺治四年迄九年十二、卷二自十年正月迄十一年十二月、卷三自十二年正月迄十三年三月、卷四自十三年四月迄八月、卷五自十三年九月迄十四年十二月、卷六自十五年正月迄九月、卷七自十五年十月迄十二月、卷八自十六年正月迄九月、卷九自十六年十月迄十二月、卷十自十七年正月迄十八年十二月。

猜你喜欢的书

吴礼部集

吴礼部集

诗文别集。二十卷,附录一卷。元吴师道撰。师道年轻时与许谦同师事金履祥,所著有《易杂说》、《诗杂说》、《书杂说》、《春秋胡氏传附正》、《战国策校注》、《绛守居园池记注》、《敬乡录》等。此二十卷诗文集系清人王士禛抄自昆山徐秉义家,因而传于世。本名《兰阴山房类稿》,因师道致仕以后授奉议大夫礼部郎中,遂以官名为集名。卷一为赋,卷二、卷三为五言古诗,卷四、卷五为七言古诗,卷六为五言律诗、五言长章,卷七、卷八为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卷九为七言绝句,卷一○至卷二○为文。附录有吴师道墓表、墓志铭和碑。又有明写本《吴正传先生文集》二十卷,前有黄溍序,附录墓表、墓志铭和《元史》本传,显然不是昆山本。《四库全书》所收为昆山本。

国学讲义

国学讲义

《国学讲义》是一部收录了太炎先生1913年~1396年间,于北平、上海、苏州三地开展的国学讲演纪要,内容涉及国学概论、国学派别、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内容,充分梳理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传承脉络。其中,书中收录的先生关于对白话与文言之关系、读经史儒之利弊等问题的探讨文字,更将对生活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的我们,对重读经典的我们,有深深地启发。

女论语

女论语

封建社会传统女教之书之一。唐代女学士宋若莘撰,其妹宋若昭对书进行了申释。共10篇,包括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侍客、和柔、守节等十二章,体例仿效《论语》。以前秦设学授业的女经学家宣文君宋氏代替孔子,以东汉曹大家(即班昭)等人代颜渊、闵损,用问答体,四字一句,阐述封建妇道。《女论语》在序言中,就申明了三贞四德的女教大义,“古来贤妇,九烈三贞。名标青史,传到而今。后生宜学,亦匪难行。第一守节,第二清贞。”《女论语》还特别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行为规范,如在处理夫妻矛盾时,“夫若发怒,不可生嗔”,要“退身相让,忍气吞声”。孝敬父母,是妇女之道的应有之义,“女子在堂,敬重爹娘,寒则炕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对家庭其他成员和东邻西舍均要“以和为贵”,要“上房下房,子侄宜亲,东邻西舍,礼数周全”。妇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矜持端庄,谨行循礼,“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交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即使坐谈应对也要循礼有节,“凡为女子,当知礼数。女客相过,安排坐具,整顿衣裳,轻行缓步,敛手低声,请过庭户,问候通过,从头称叙,答问殷勤,轻言细语,备办茶汤,近来送去……如到人家,当知女务。”《女论语》主要强调敬事,在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上,把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但较之《女诫》似乎平和,内容也更丰富具体。其中也包含着不少女性修养的合理因素,反映了东方女性特有的矜持端庄、温文尔雅等女性美。今存的《女论语》托名曹大家撰,语句均为四言韵文,亦非问答体。后人推测可能不是宋若莘原著,或许是宋若昭的申释之书。

药笼小品

药笼小品

本草类著作。清黄凯钧撰。一卷。凯钧字南熏,号退庵。浙江嘉善(今浙江嘉兴) 人。工诗。行医多年,施舍善药五十年弗懈。著有 《友渔斋医话六种》,此书为六种之一。以笔记形式,记录临床辨证用药心得体会。多选常用药品,简述功效、炮制、应用、用法、服药忌宜。简明扼要,颇有发挥。间附效验方于后,可供医者选用。有嘉庆十七年 (1812) 刊本。

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

太乙元真保命长生经

托为太乙元真为诸仙说“道”。以积阳为神,积阴成形,阴阳两半,合成其身。修道者通过内视、存神、引气、诵咒等以阳化阴,至阳气独化,则可飞升无碍而保命长生。收入《道藏》第29册。

二京赋

二京赋

辞赋名篇。东汉张衡作。《文选》见载。二京,指汉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后汉书·张衡传》云:“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仍成。”一说:“昔班固覩世祖迁都于洛邑,惧将必逾溢制度,不能遵先圣之正法也,故假西都宾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而为东都主人折衷以答之。张平子薄而陋之,故更造焉”(《艺文类聚》载《西京赋·序》)。上篇《西京赋》,假借凭虚公子之口,先状西京地理形势之优越、高祖之定都,随即从各方极力铺陈西京的豪华奢靡:宫廷建筑的宏伟、城廓宅第的宽整、市场的繁荣、商贾的欺诈、游侠辩士的豪为、郊畿的殷富,及上林禁苑的游猎水嬉、百戏淫乐等。下篇《东京赋》则借安处先生之言,追溯历史,从周姬之末“政用多僻”,到西秦“思专其誃”的破灭,再历数两汉各代帝王,赞美了汉高祖、文帝、武帝、光武帝等的文治武功,又极状洛阳形胜,汉室仪轨等。《西京》意在讽谏,暴露了王室的腐败,反映了某些社会现实;《东京》旨在陈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文章描摹宏富,变化多端,辅陈夸张,跌宕有致,议论真切。晋夏侯湛《张平子碑》称其“《二京》、《南都》,所以赞美畿辇者与雅颂争流,英英乎其有味与。”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张衡《二京》,迅拔以宏富。”文章旨在超出《两都》,极力追求完备,铺叙夸饰之不足,则继以风发议论,成为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既是汉代最后一篇京苑大赋,也是前人赋宫殿游猎山川京城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