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国史

作者:吕思勉
大中国史

《大中国史》是我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通史著作,上起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以时间顺序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为纬,详细记叙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制度沿革、疆域变迁、风俗更易、学术源流等诸多问题,将中国历史抽丝剥茧般层层拨开,向大家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长画卷。《大中国史》观点权威,体例严谨,考证精详,实为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本。此外,作者不时发一家之言,打破大家固有的历史印象,如讲述汉武帝为穷兵黩武的帝王,王莽为值得景仰的改革家,岳飞为骄横跋扈的地方军阀等等,常令读者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女诫

女诫

中国东汉时关于妇女家庭伦理著作。作者班昭,一名姬,字惠班,号大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其著作还有赋、文等16篇,并将其兄班固未竟的《天文志》、《表》等续完。本书共7篇,中心思想是宣扬男尊女卑的家庭伦理观。第1篇论述妇女应遵守的3条基本规范。一是柔弱卑下,谦恭让人,有委屈忍着。二是学习劳苦,作事谨慎。这主要是晚睡早起,将家务做得端端正正。三是侍奉夫主,供奉祖先。第2篇论述夫妻之间的伦理规范,认为天地间阳尊阴卑,夫妇间夫尊妇卑。男子的职责是学习礼节与齐家治国之道;女子则学纺织、作饭,以侍奉丈夫。第3篇继续论述男尊女卑的伦理观,认为男子应该刚强,就象狼一样;女子应该柔弱,就象老鼠一样。敬顺是妇人的大节,要度量宽大,不能和丈夫争辩,否则就会放肆、忿怒、欺辱夫主。第4篇论述妇人的4种品行,一是妇德,即清闲贞静,礼节整齐,行事有廉耻、动静有常法。二是妇言,即不要花言巧语,话要拣着说,不说不好的话。三是妇容,即常洗衣服、身体,一切要洁净。四是妇功,即专心纺织续麻,做的酒饭要整齐。第5篇论述夫有再娶主义、妇无再嫁之礼的伦理观。第6、7篇论述妇女如何处理和舅、姑以及小叔、小姑的关系,即委曲顺从,不要争分曲直、是非。本书对妇女提出的某些道德要求是合理可取的,但把这种要求单向地强加于妇女身上,迎合了男尊女卑、夫权统治的封建伦理观。

纯阳真人浑成集

纯阳真人浑成集

纯阳真人浑成集,旧题唐末道士吕喦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本书为吕喦(吕洞宾)所撰诗集。据书前金朝清真道人何志渊序称:于藏室中发现吕喦诗章二百余首,编为二卷,「以其浑然天成」,故名曰「浑成集」。其诗歌多抒写仙人逍遥世外,游戏人间之乐趣。宣扬人世无常,劝人看破名利,修道求仙。又多言修心炼性,谓「真性之来得自由」,「一念不起,万缘何生?虚无浩浩,月白风清」。又有《最玄吟》二十六首,专门咏述内丹功法。又有《剑仙诗》,抒写道人除恶安良之豪情。如云:「髭头血滴眼如环,吐气云生怒世间,叵耐不平千种事,须期一诀荡凶顽」。可见其豪爽之气。从全书内容看,大旨与金元全真道道士所撰诗文集相似。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3卷。撰者佚名,撰年不详。清闵一得订正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此书吸取道、佛、儒诸家气功之精华,阐述有为与无为两种气功锻炼法。包括意守夹脊双关、凝神下田、开天门、闭地户、聚火开尾闾、子时采药、卯酉周天等功法。现存《道藏续编》(第一集)本、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真秘要》排印本。

王榭传

王榭传

传奇小说。佚名撰。一卷。故事写王榭海上遇难,漂流到燕子国,被一老翁救起,娶老翁之女为妻。后回故乡,其妻赠与灵丹,能召魂再生。其国王赠以“飞云轩”,即一乌毡兜子,榭入兜瞬息便至家中,家人告榭,其子刚死半月,榭便以灵丹救活其子。并以燕子秋去春来,传递榭与妻之感情。以刘禹锡《乌衣巷》诗化入作品,“改谢成榭,指为人名,且以乌衣为燕子国号,殊乏意趣。”(鲁迅《稗边小缀》)。通过王榭在燕子国一段奇遇,将王榭与老翁女一段难舍难分的爱情写得曲折感人,海上惊涛,女儿情态,离奇故事,颇为引人可读。见于刘斧《青琐高议》别集卷四,以《唐宋传奇集》本通行。

国初礼贤录

国初礼贤录

国初礼贤录,一卷,原文未题撰者姓氏。一说刘基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二记:‘此书艺文志、千顷堂书目皆作基撰。然录中所载,即明太祖任用基及叶琛、章溢、宋濂四人事,且有基驰驿归里,居家一月而薨之文,则非基所作审矣。’故阙名,不取刘基说。

诗经通义

诗经通义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着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大布衣”。鹤龄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擅长笺疏之学,所撰《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一时甚有影响。所作诗文,宗杜甫、李商隐,感事伤时、沉郁顿挫,内容颇丰。后从顾致力经学,造诣颇深。鹤龄着述宏富,有《愚庵诗文集》、《读左日钞》、《禹贡长笺》、《春秋集说》、《易传义略》、《尚书埤传》及是书,并传于世。是书专主《小序》,而力驳废序之非,持论近于汉、唐。所采诸家,于汉用毛亨、郑玄,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清用陈启源。其释音,明用陈第,清用顾炎武。其凡例九条及考定郑玄《诗谱》,皆有条理。立说严谨,皆有根据。然鹤龄学问深博,往往嗜博好奇,引经繁富,伤于芜杂。有海源阁杨氏旧藏钞本《诗经通论》,可能朱氏所录是书副本,其小注二本多有不同。是书有雍正六年刊本,康熙乙巳(1665)刊本及《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