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东方的遗产
作者杜兰特从文明的八大要素——劳动(耕种、工业、运输及贸易)、政府、道德(风俗与礼仪、良心与操守)、宗教、科学、哲学、文字、艺术——来勾勒人类文明的最初面貌,结合苏美尔、埃及、巴比伦、亚述、犹太、波斯、印度、中国、日本等地区或民族的文明历史,逐一展现埃及和东方亚洲灿烂的文化画卷,说明古老的东方文明为何是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背景与基石,以及为何是人类现代文明之源头。
最后的莫希干人
美国作家詹·库柏的长篇小说,《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一部。情节发生在1757年,主人公“皮袜子”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技艺高超,人称“鹰眼”、“长枪”。小说中与他并列的是他的挚友,印第安人一个部落酋长泰加茨固。库柏在美国文学中第一次塑造了印第安人的正面形象,他曾声称有意地对印第安人进行“美化”。泰加茨固和他的儿子翁卡斯真诚、纯洁、勇于自我牺牲。小说也流露出作者对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的同情。他们遭受白人殖民主义者的杀戮,在白人挑拨下各部落之间互相残杀。原是一个部落酋长的泰加茨固后来在白人酒精的腐蚀下变得如同白痴一样,翁卡斯成了“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他的情人科拉的死亡象征着整个印第安部族注定毁灭的历史命运。
白话文学史
通俗文学研究著作。胡适著。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出版,岳麓书社1986年重印。胡适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发起人之一,在倡导白话文与白话文学方面起过积极作用。20年代初期他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三届国语讲习所开设了“国语文学史”课程,此书即为他讲课时编写的讲义经修改后的一部分,只见上册,讲到第十六章“元稹白居易”止。据胡适自述,此书虽名为“白话文学史”,其实就是“中国文学史”,不过是把白话文学放到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而且是文学史上“一大段最热闹、最富于创造性、最可以代表时代的文学史”。其次,他把“白话文学”的范围放得很大,他认为“白”的标准有三:1.说得出,听得懂;2.不加粉饰;3.明白晓畅。因此,《史记》《汉书》中许多作品,大部分乐府歌辞,汉译佛书,相当一部分唐人诗歌均被纳入本书范围。他还提出“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的观点、在《白话文学史》中多次给以论述。本书属于“五四”时代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资产阶级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白话文学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并为“白话文学”运动提供了历史的依据,是中国现代学术名著之一。
曲品
曲论。明吕天成撰。二卷。天成原名文,字勤之,号棘津,别号郁蓝生,浙江余姚人。万历诸生。工古文词,精音律。有剧作八种,均佚。此书约成于天启三、四年(1623—1624)间。载戏曲作家九十人,散曲作家二十五人,戏曲作品一百九十二种。上卷专评作家,下卷专评作品。不仅为评论明代戏曲之作,且为现存最早一部传奇作家传略和目录。由此可知诸多不见于他书记载之作家及诸多已佚作品之内容梗概。有清末民初暖红室刻本
归愚词
词别集。南宋葛立方撰。一卷。立方字常之,葛胜仲之子,丹阳人,徙居吴兴(今属浙江)。绍兴进士。隆兴间,官至吏部侍郎。著有《韵语阳秋》等。词集收词三十九首。毛晋发现其中《雨中花》、《眼儿媚》诸调“俱不合谱,未敢妄为更定”。《直斋书录解题》载长沙本《归愚词》一卷。《佳趣堂书目》、《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宋六十名家词》本、《四库全书》本,题名卷数并同。又《四库全书》本、《常州先哲遗书》本及清抄本《归愚集》,亦附词一卷。
贞观政要
10卷。唐吴兢撰。约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另说成于开元末天宝初或开元八年。吴兢(670~749),汴州浚义(今河南开封市)人。本书是一部政书,汇集了唐初的政治言论,实际上是对唐太宗君臣治国经验的全面总结。在当时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全书10卷40篇,258章,共8万字左右。具体篇目分别为君道第一,政体第二,任贤第三,求谏第四,练谏第五,君臣监戒第六,择官第七,封建第八,太子诸王定第九,尊敬师傅第十,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规谏太子第十二,仁义第十三,忠义第十四,孝友第十五,公平第十六,诚信第十七,俭约第十八,谦让第十九,仁侧第二十,慎所好第二十一,慎言语第二十二,杜谗雅第二十三,悔过第二十四,奢徒第二十五,贪鄙第二十六,崇儒第二十七,文史第二十八,礼乐第二十九,务农第三十,刑法第三十一,赦令第三十二,贡赋第三十三,辩兴亡第三十四,征伐第三十五,安边第三十六,行幸第三十七,田猎第三十八,灾祥第三十九,慎终第四十。全书篇幅不大,内容却非常丰富,大凡唐太宗当政以后,大臣们论及治国安邦的各种措施,几乎全予辑录。对唐初立国方针、君道政体、刑罚贡赋、官品选任、君臣作风、君民关系、道德规范、学本文化、征伐安边等等,皆有详细的阐述。在总结“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时,对唐太宗的政绩及其晚年的衰退腐化,均直书不讳,尤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