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鉴录
作者:谢蕡谢蕡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星命溯源 [四库本]
五卷。未着编者姓名。是书第一卷为《通玄遗书》。书云:“先生姓张名果,生尧之丙丁至唐犹存。玄宗召试其术,神之,因赐号通玄先生”。本卷即收张果之说;五星论、四时论、玉衡经。第二卷为《果憕问答》,称明李憕遇张果所口授。有:通玄先生评人生禀赋分金论、至宝论、五星先天口诀、后天口诀四篇。第三卷为《通玄玄妙经解》,称张果撰,元郑希诚注。第四卷为《观星要诀》。第五卷为《类次郑氏诸家观星心传口诀补遗》,有:论五星相生、论五星守命、论五命等。该书是托名于所谓仙人张果,以五星宫度等推卜人生吉凶祸祸之占卜书,称张果自尧至唐至明未死,已属神话,其卜法亦不足取。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经
中国早期道教五斗米道的主要戒律,后成为道教授受传承的大戒之一。又名“老君百八十戒”、“长存要律百八十戒”,简称老君百八十戒、百八十戒。《太上老君经律》、《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五、《云笈七签》卷三十九均收有戒律全文。内容包括: 不得多畜仆妾,不得淫他妇人,不得盗窃,不得杀伤一切物命等180条具体规定,涉及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道教对修道之士修行节目的具体规定。认为这些条目和戒律的遵循是成仙得道的基本途径。
二谛义
凡三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七册。乃详述三论教义中之枢要二谛义,总分大意、释名、相即义、物体、绝名、摄法、同异等七科。日本元禄十年(1697)仙台龙宝寺之实养,开一名刹之宝藏,得上、下二卷,校订刊行。宝永七年(1710),复有慧旭寂公依古本校订讹误,增补中卷之全文及上卷中二十余纸之脱文,而得三卷之全,校刊行世。
决定藏论
梵名Vinirn!i^ta -pit!aka-s/a^stra 。凡三卷。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论唯有心地品一品,属大乘论部,系瑜伽师地论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品之异译,相当其第五十一卷以下四卷,二者译语相异处不少。本论并无注疏,若将瑜伽师地论略纂卷十三(乃瑜伽师地论意地品之注疏)方便视为本论之解说,依之,本论上中二卷分十门揭明阴、入、界、四谛、因缘、二十二根等六种胜智,下卷广释之。
华严经文义纲目
全一卷。唐代贤首大师法藏撰。又称华严八会纲目章、大方广佛华严八会纲目章、华严经纲目、华严纲目。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内容系开立十门以述说华严经之大要,即:(一)辨教起所因,(二)释经题目,(三)明经宗趣,(四)说经时处,(五)辨定教主,(六)明众数差别,(七)请说分齐,(八)所入三昧,(九)佛光加持,(十)正说品会。本书之撰述年代,依本书十门之第一辨教起所因之条所载,成于唐代永隆元年(680)法藏三十八岁之际,即在华严一乘教分记之草本撰述之后,华严经探玄记及大乘起信论义记撰述之前;或谓系法藏五十一岁前后之作品。然其全盘继承智俨之十玄门,而为探玄记撰述前概述华严经之大纲及要点,当无疑问。本书之注疏有华严纲目甲午记一卷(僧朗)、文义纲目玄谈并分科一卷(宜然)、文义纲目讲录一卷(湛幸)等。
法苑珠林
佛教类书。道世撰,100卷。自宋以后开始入藏。宋、元、明、清各藏皆录为100卷。但嘉兴藏为120卷。道世,中国唐代僧人。俗姓韩,字玄恽。原藉伊阙(今河南洛阳),迁居京兆(今西安市)。12岁时,在青龙寺出家,“律宗研核,书籍钻寻”。曾受朝庭徵召,准备参与玄奘译经,后又召入西明寺,与道宣律师同伍,因之受人尊敬,称“人莫我及,道望芬然”。主要著作还有《善恶业报》、《信福论》、《大小乘禅门观》、《受戒仪礼》等10部153卷。他“以为古今绵代,制作多人,虽雅趣佳辞,无足于传记。由是搴文囿之菁华,嗅大义之瞻蔔,以类编录,号《法苑珠林》总100篇,勒成10帙”。以《动量篇》始,《传记篇》尾。每篇记述1个主题,篇下又分小部,总计668部。内容涉及了佛教教义、信仰、经论、戒律、神异、感通、人物、寺塔、供养、僧侣、居士、呗赞,和儒道的君臣、修身、忠孝、交友、富贵、贫贱、诤讼、谋略,以及祭祠、占相、渔猎、园果、杂耍等方面内容。篇末附有《感应录》,以证其说。全书夹叙夹议,引用书籍达400余种,其中佛教外典籍140余种。所引书名都详加标示,非耳闻目睹的事情,也要注明何人所说,表示言之有据,决非虚构。该书使许多已佚的著作,都在里面保存了若干条,故史料价值极高。又由于其分门别类,便于找寻,为学者重视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