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蕡

- 姓名:谢蕡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谢蕡[fén],字维盛,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正德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撰有《后鉴录》。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谢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容春堂集
明代诗文别集。邵宝(字国宝)著。初刻于正德年间,题名为《容春堂前集》20卷、后集14卷、续集18卷、别集9卷。集前有李东阳序、正德九年(1514)浦瑾序、正德十二年王鏊序。《四库全书》收录本正是以此刻本为底本。嘉靖十三年(1534)慎独斋刊刻《容春堂集》,为66卷本。前集20卷,除王鏊、浦瑾序外,还有邵宝自序,林俊的后序。卷21起接别集,凡9卷。卷30至卷66,不再分后、续2集。此集较正德4集刻本多出5卷。据《千顷堂书目》记载,邵宝除4集本外,还有《勿药集》14卷,此集今存有正、嘉间刻本,但书藏在台湾,目前还无从与正德4集刻本、嘉靖66卷刻本相互比勘。《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今统观四集,其文边幅少狭,而高简有法,要无愧于醇正之目。《明史·儒林传》称其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其文典重和雅,以李东阳为宗,而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殆非虚美。其诗清和淡泊,尤能抒写性灵。顾元庆《夷白斋诗话》极称其《乞归终养上疏不允》一篇,谓其感动激发,最为海内传诵,盖其真挚不可及云。”陈田《明诗纪事》亦评其诗说,其“诗格平衍,其蕴藉入古处,则学为之也。在茶陵诗派中,不失为第二流”。
家族以外的人
我蹲在树上,渐渐有点害怕,太阳也落下去了;树叶的声响也唰唰的了;墙外街道上走着的行人也都和影子似的黑丛丛的;院里房屋的门窗变成黑洞了,并且野猫在我旁边的墙头上跑着叫着。
沂阳日记
明代人撰写的随笔。作者不详。
金刚顶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一字顶轮王之修法者。
弥勒来时经
全一卷。弥勒六部经之一。译于东晋。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与竺法护所译十七纸之下生经(已佚)、鸠摩罗什译之下生经为同本异译。本经之说法中肯,尤以最初及最后之叙述方式异于其他诸经,颇堪注意。经初无‘如是我?闻’之句,以‘舍利弗者,是佛第一弟子’为始,终于‘弥勒佛却后六十亿残六十万岁当来下’。或谓本经系节录自他经,故有此型态出现。
摩尼教残经
摩尼教经典。北宇56、新8470。全卷十七纸粘接,存三百四十五行。首残尾全,无题名。初由罗振玉名为《波斯教残经》,刊布于《国学丛刊》第二册,后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五十四卷。1911年,法国沙畹、伯希和考定此经系摩尼教残经,并将其法译发表于《亚洲学报》,题为*《中国发现的摩尼教经典》。1923年,陈垣对该卷重加校录,名为《摩尼教残经》,刊于《国学季刊》第一卷第三号。此经为中国迄今收藏的唯一汉文摩尼教经典,经文以教主对弟子答问的形式,阐发摩尼关于人类自身并存明暗二性的教义;行文颇类佛经。对于研究摩尼教及其在中国的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法、德、英文译本。陈垣疑此经即为摩尼教著名的《二宗经》,林悟殊则疑其为失传的唐代摩尼教经典《证明过去教经》。今之德国学者从柏林收藏的吐鲁番文献中,找到一些帕提亚文残片,内容与此经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