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台湾洋务史料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匏翁家藏集
明代诗文别集。吴宽(字原博,号匏庵)著。凡77卷。其集基本上为吴宽手自编定,后其子中书舍人吴奭刻梓于家。前有正德三年(1508)王鏊、李东阳序。今存有此刻本。李序云:“《匏翁家藏集》七十卷,吴文定公所著,而手自编辑者也。为诗三十卷,不分体制,以年月先后为序;文四十卷,则分体汇载,而先后亦隐然寓乎其间。”王序所说的诗、文,卷帙与李序同。而今正德刻本实为77卷,诗30卷相同,而文则为47卷。徐原的后序也称宽子中书舍人奭搜阅笥稿,得诗30卷,文47卷,与前序不合。但与刻本相合。四库馆臣“疑七十卷以下乃宽原编,而其后七卷则出奭等所附益”。四库正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四部丛刊》也影印此刻本。《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宽学有根柢,为当时馆阁钜手。平生学宗苏氏,字法亦酷肖东坡,缣素流传,赏鉴家至今藏弆。诗文亦和平恬雅,有鸣鸾佩玉之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极称其《雪后入朝》诗,虽非高格,至谓其诗格尚浑厚,琢句沉著,用事典切,无漫然嘲风弄月之语,则颇为得实,以之羽翼茶陵,实如骖之有靳。至其作史彬墓表,称其以力田拓业,代为税长,而不载有从建文君出亡之事。后人因据以正《致身录》诸书之讹,是尤可以资考订矣。”所论较为全面,可帮助读者理解其集。
集外集拾遗补编
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是继《集外集》(杨霏云编)、《集外集拾遗》(许广平编)以后,比较齐全地选编了自一九三八年五月以来新发现的鲁迅佚文。此编选材精当,体例严谨,它承继了过去编集鲁迅佚文的优良传统,确系此版《全集》中尤具特色的一卷。
诸葛忠武侯年谱
《诸葛忠武侯集》,明有杨时伟本,近有张澍本,皆有年谱。杨本不在箧,今以张本为柢。张本年谱甚略,盖附集以行,止提大纲,体例当如此也。鄙撰则离集单行,凡言行政事、书疏条教,有关大要者多详录之,以见侯一生本末,此又鄙书之体例也。各有意指,即各有体例。惟是采辑正史及各杂书,去取极慎。凡近小说及当存疑者,置弗论。又有事实旁见他传者,亦互采取。裴注引原书有名者,仍载原名;裴自说,则曰裴注。侯之人品勋业,久有定论,不烦多赘。间有一二引申或疏辨者,各著名以别之。
发菩提心戒
发菩提心戒,一卷,石经寺主讲经律沙门志仙记,房山石经 第28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凡九十卷。唐代澄观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略称随疏演义钞、华严大疏钞、演义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澄观曾撰有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即华严经疏六十卷(又称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该书与法藏之探玄记同被称为华严经注释之双璧。其后,再将华严经疏详为解说,敷衍而成本书。本书前九卷系著者之华严思想纲要,即本书之‘玄谈’部分,素来备受重视。华严经疏演义钞三十卷,即由本书之玄谈部分别出而成。全书分为四部分:(一)总序名意,释大疏之自序。(二)归敬请加,释大疏之归敬序。(三)开章释文,广逐疏之本文,次第释之。(四)谦赞回向,略解末尾之流通偈。先详释教起因缘、藏经所摄、义理分齐、教所被机、教体浅深、宗趣通局、部类品会、传译感通、总释经题等九科玄谈,后则依经文而作注解。
辟邪集
唐元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短暂传播,仅与中国社会发生肤浅短暂的关系。明朝后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采取接近儒学、以儒释耶、著书传教的策略,促进了天主教的传播和影响的扩大。但利氏的附儒被一些士人视为窃儒而害儒之举,他在附儒的同时对佛教进行的严厉抨击,又遭致了佛僧争取反天主教儒士的支持去共同反对天主教。晚明思想界讲求儒释道三教合一,认为三教“一犹三,三犹一,如宝鼎之三足”,因此佛教附和儒家更有优势。随着利玛窦《天主实义》影响的增大及利玛窦之后艾儒略在闽浙一带传教卓有成果,反天主教思潮也在相应地发展,一些反天主教的文章或著作也陆续出现。在“迩来利艾实繁有徒,邪风益炽”的背景下,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益智旭,也以儒生钟始声的名义,撰写了《辟邪集》,包括《天学初征》、《天学再征》两篇正文,几篇书信和序、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