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始末
作者:蒋大鸿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泰清皇老帝君运雷天童隐梵仙经
经名:太上泰清皇老帝君运雷天童隐梵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言召遣雷神将师之符咒秘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本于《太上太清天童护命妙经》,增加天蓬、天猷、翊圣、真武四神及诸雷公等。全为咒语。其中称真武为“玄天真武”,盖宋代加封“元圣仁威玄天上帝”之简称。该经盖出自元。
仙传拾遗
《仙传拾遗》四十卷。因故事性较强,得以列入小说类。原书已佚,今人严一萍有辑佚本五卷,收入《道教研究资料》第一辑。记载从上古至唐代的九十九人的修道成仙事迹,其中有一些唐人事迹是现存的道教传记中所没有的,故具有比较珍贵的史料价值。
唐人七绝诗浅释
1981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本书按年代排序,选择唐人七绝诗86首,兼及宋人、清人七绝160余首,将相类相近的绝句叠放在主题绝句之后讲解,连类而及,穿插赏析,故给人以深刻印象;其鉴赏则逐幽探微,深入浅出。作者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不仅使唐人七绝名作的意蕴得到新的阐释,更将古典诗歌的解读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时贤本事曲子集
词话。一称《本事曲》、《本事曲子集》。北宋杨绘(1017—1088)撰。一卷。绘字元素,绵竹(今属四川)人。神宗时以侍读学士出知毫州,历应天、杭州。与苏轼交善。东坡词集中与之酬答唱和之词达十三首。有集八十卷,已佚。此编作于元丰初,皆纪北宋中叶词林掌故,原有前后集,南宋尚有传本,入元则全佚。清末梁启超曾撰文考证作者及原书流传事,又辑佚文五则。是书体裁与孟棨《本事诗》相仿,偏重词作本事。所录以“时贤”为主,兼及唐五代。约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的高承《事物纪原集类》已加称引,则是集之成,当在此年之前。又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与杨元素书》云:“近一相识录得明公所编《本事曲子》,足广奇闻,以为闲居之鼓吹也。
五经类语
此《五经类语》由明代梁宇乔编撰。全书共八卷,前七卷分修齐、治平两门,修齐门有六十二子目,治平门八十七子目。修齐治平出自《大学》,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卷八为杂著拾遗。其内容为摘取五经之语,并加以阐述。此本应为清康熙时期果亲王府精钞本。原书无序跋,宇乔宗谊事迹并无考。《中国善本书提要》关于清抄本《五经类语》提要在介绍清抄本《五经类语》的刊刻人员中写道:“余疑施宗谊、吴民泰并是 (清) 果亲王府教师,盖为王府所编参考读物也。此本书写极工,疑出吴民泰手。”
楞严经贯摄
楞严经贯摄,十卷,清刘道开纂述并序,徐元文序,熊焯序,高珩序,内题楞严说通。 初名《楞严贯摄》,后改名《楞严说通》。佛典注疏。清康熙七年(1668)刘道开纂述、离指方示鉴订。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以儒者章句之例,融会经义。作者在《编辑始末》中称:“爰取《正脉》、《合辙》二书,研味参伍。……大约取《正脉》十之六,《合辙》十之四,而余间有管窥,亦附十之一。”书初成后,又以《如说》复加参订。本书撰成后即刊刻流布。今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