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作者:范晔
文集。南朝宋范晔(398—445)撰。一百二十卷。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累官太子詹事。后因谋立刘义康为帝一案牵涉被杀。全书分帝纪九卷,后纪一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共一百二十卷。范晔所撰纪传,梁刘昭取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八志三十卷合成全书。上起新莽灭亡(23),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记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多年的历史。范晔撰此书前已有十八家后汉史书,范氏博采众书,斟酌去取,纪传写得颇具特色,叙述人物,多以类相从,增创有《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烈女》列传。叙事抑势力,薄公卿,褒党锢,尊独行。如表彰班超事功,为有才行的妇女蔡文姬立传。直写曹操“自领冀州牧”,“自为丞相”,为史家所赞肯。其《东夷传》、《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各传,记载和保存了大量重要的民族历史、文化习俗资料,如在《南匈奴传》里,记载了王昭君为良家女,入宫多年,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远嫁匈奴的史实。被后世戏剧创作所取材。唐史学家刘知几评范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然书中也反映出范氏反对农民起义,对黄巾军多所诋毁。又缺表,无食货、艺文、河渠等志,缺少对后汉社会经济、交通、文化情况等专章叙述。唐章怀太子李贤为纪传作注。
章节列表
升序↑- 光武帝纪第一
-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 孝安帝纪第五
- 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 孝桓帝纪第七
- 孝灵帝纪第八
- 孝献帝纪第九
- 皇后纪第十
- 志第一 律历上
- 志第二 律历中
- 志第三 律历下
- 志第四 礼仪上
- 志第五 礼仪中
- 志第六 礼仪下
- 志第八 祭祀中
- 志第九 祭祀下
- 志第十 天文上
- 志第七 祭祀上
- 志第十一 天文中
- 志第十二 天文下
- 志第十四 五行二
- 志第十六 五行四
- 志第十八五行六
- 志第十九 郡国一
- 志第二十 郡国二
- 志第十三 五行一
- 志第十五 五行三
- 志第十七 五行五
-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
-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
-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
-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
- 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
- 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
- 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
- 志第二十九 舆服上
- 志第三十舆服下
- 刘玄刘盆子列传第一
-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
-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
- 宗室四王三侯列传第四
- 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 邓寇列传第六
- 冯岑贾列传第七
- 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 耿弇列传第九
-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
-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
- 窦融列传第十三
- 马援列传第十四
-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 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第十七
- 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
-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
-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
-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
-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
-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
-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
- 班彪列传第三十
-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
-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
-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 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
-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
-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
-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
- 孝明八王列传第四十
- 李陈庞陈桥列传第四十一
-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
-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 马融列传第五十
-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 陈王列传第五十六
-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
- 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
-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
-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
-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 刘虞公孙瓚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 上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
-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
-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
- 文苑列传第七十
- 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
-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
- 列女传第七十四
-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
- 西羌传第七十七
- 西域传第七十八
-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
-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
范晔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黑色方尖碑
1923年,德国正处于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中。主人公路德维希25岁,热爱艺术和诗歌,他17岁时便应征入伍,和许多同辈一样参加过“一战”,如今在一家墓碑公司里工作,黑色方尖碑是这家公司最有历史也最值钱的纪念碑。战争对这一代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体现在战后的艰难生活中,正如本书副标题所揭示的,这是一个关于“被耽搁的青年时代的故事”,这一代人的青春由于他们参加战争和战后过着迷茫的生活而被耽误了。
黄文献集
元黄溍所撰之诗文集。其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黄溍,字晋卿,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博学工文辞。延祐二年(1315)登进士第,授宁海县丞,历诸暨州判、翰林应奉,转国子博士,出为江浙儒学提举。至正七年(1347)起为翰林直学士,升侍讲,十年复归。卒谥文献。著有《日损斋笔记》、《文献集》。《文献集》10卷,黄潛有《日损斋笔记》已著录。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赋,卷4为题跋,卷5、卷6为序,卷7为记,卷8、卷9为墓记和墓志铭,卷10为碑文。黄溍曾自称:“文辞各载夫学术者也。”学问渊博,善于养气,故其文不同凡响。其门人宋濂在《文献集序》中说:“天地之气日新而无穷,文辞亦与之无穷,盖其升降翕张俯仰变化,皆一神之所为。神也者形之而弗竭,用之而弥章,气之枢,文之所囿也。”宋濂并且把黄滔的诗文比作气势磅礴而又多变的大海。他说:“蹄涔之水,其流不能寻尺,通河巨海则涵浴日月,一朝而万变。”纪昀在《四库全书·文献集提要》中说:“其为文原本经术,应绳引墨,动中法度,学者承其指授多所成就,宋濂、王祎尝受业焉。”黄溍的诗作以五古和七律见好,杨维桢为黄溍写的墓志铭说黄溍诗歌“多冲淡简远之情”,大抵即指其五古而言。
种鱼经
中国现存最早的淡水养殖专著。又名《养鱼经》、《鱼经》。著者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山人,南京吴县人。举嘉靖乡试。成书于1540年以前。全书凡三篇。第一篇述鱼种。记载了天然鱼苗的捕捞及养殖方法,以及青鱼、草鱼鱼秧的食性及鲢鱼鱼种养殖中要注意的事项。所记明代松江府海边的鲻鱼养殖,是中国鲻鱼养殖的最早记载。第二篇述养鱼方法。对于鱼池建造,总结出一套有成效的方法。如主张二池并养,可以蓄水,可去大存小,免除鱼类受病泛塘而受的损失等。池水不宜太深,深则缺氧,水温低不利鱼类生长。但池塘正北要挖深,以利鱼受阳光,可以避寒;池塘环境要适应鱼类生长需要,指出池中要建人造洲岛,以利鱼类回游,可以快长;环池周围可种植芭蕉、树木、芙蓉等植物。对于鱼病防除,科学地指出鱼类排泄物不可过多,否则鱼食之会发病;池中流入碱水石灰也会使鱼得病泛塘。强调饵料的投喂,要定时、定点,要根据鱼类生长阶段及食性投喂。还指出不可捞水草喂鱼,以防夹带鱼敌入池。《种鱼经》反映了明代淡水鱼类养殖技术的经验及成就。第三篇主要记载海洋鱼类的性状及异名。全书约3000余字。有《居家必备》、《明世学山》、《百陵学山》、《夷门广牍》、《小史集雅》、《文房奇书》、《广百川学海》、《丛书集成》等版本。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
《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撰人不详。内容文字与《洞玄灵宝道要经》类同,盖系隋唐间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经乃元始天尊告诫三真孝王(又号至孝真王),以宣扬孝道为宗旨。内称「孝道至大,与元并生,治于三光,照耀幽夜」。修持孝道者,可离生死、暗障、饥寒等怖畏,即身成道,升入无形;而不守孝道,则沦下地狱,轮回不已,永无出期。又称下世明王以孝治天下,可使家国太平,八表归一。乃至于百病不生,众毒不害,草木不枯,风雨以时。田蚕丰收,诸瑞呈祥。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撰人不详。内提及元代加封文昌帝君、纯阳帝君(吕洞宾)尊号,应出于元末明初。原书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全书分忏仪、赞叹、皈依、除罪、断障、消灾、集福、成真、结意、满愿十节。各节内容体例大致相似,皆首述建斋设醮。供奉玉皇上帝等天尊神灵,然后礼拜颂扬玉皇,表达志心归命,祈求除罪消灾之愿,恳请玉皇垂悯,消灾赐福。本书内容与《玉皇宥罪锡福宝忏》近似。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南宋甯全真传授,宋末元初林灵真编辑。二人皆为宋元道教灵宝东华派宗师。据考林灵真所编原书仅十二卷。今《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所收则增至三百二十卷,并附目录一卷,盖为元明间道流陆续增补而成巨帙。书中多次出现「大明国某州县某乡某里人」。即明人增修之证。书分二十品,辑录设斋建醮、祈禳炼度所用之各种科仪。包括立坛法度、各种斋醮之程式、仪轨及所用表章格式、符书云篆、偈赞颂词一等等,并附有多种符箓图像。所列科仪斋法虽极繁多,然其论斋醮之要,仍以内炼存思为科仪符法之本。强调法师须先内炼,自全其阳,方能为人炼度亡魂阴鬼,使其超升脱离幽冥。是为宋元诸符箓道派之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