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存亡之秋(1949)
激流勇退 忍让为国
元旦
今天是中华民国诞生三十八年纪念日,又是元旦,我们住在首都南京,此龙盘虎踞之地,已临着兵火的边缘。
早起,晨光曦微,空庭犹寂,仅市区远处传来爆竹声。我之第一件事,是向父亲恭贺新年。十时,侍父至紫金山谒总理陵,复至基督凯歌堂默祷。
父亲近曾缜密考虑引退问题,盖以在内外交迫的形势之下,必须放得下,提得起,抛弃腐朽,另起炉灶,排除万难,争取新生。
上年十一月末起,长春、沈阳相继沦陷,徐蚌会战失败,黄伯韬将军壮烈殉国,我军全部撤离徐州。十二月下旬,行政院长及各政务委员,又因币制改革失败而总辞,全国阢隍不支。共军除军事威胁外,更扩大其心战与统战之攻势。一般丧失斗志的将领及寡廉无耻的官僚政客,或准备逃亡避祸,或准备靠拢投降,或传播共党“和谈”烟幕。一般善良同胞,亦误于共党的欺骗宣传,希望停战言和,休养生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般人精神既已趋于崩溃,父亲乃有引退图新,重定革命基础之考虑。
父亲对其引退后可能发生之情势,曾作如下之分析与判断:(一)共军南下,渡江进攻京沪。
(二)共军陈兵江北,迫李宗仁等组织联合政府,受共党操纵,并派兵进驻南京。
(三)暂停军事攻势,而用政治方法瓦解南京,然后各个宰割,不战而占据全国。
(四)李当政后,撤换各地方军政要员,或由共党加以收买,使彼等屈服投降。
(五)对父亲个人极端诬蔑、诋毁、诽谤、侮辱,使无立足余地,不复能为反共救国革命领导中心。
(六)李为共军所逼,放弃南京,以迁都广州为名,割据两广,希图自保。
(七)美国对华政策,暂取静观态度,停止援助。
(八〕俄帝积极援共,补充其军费,建立其空军,使我南方各省军政在其威胁之下,完全崩溃,无法抵抗。
父亲又对其个人之进退出处,作如下之分析:(一)进之原因:甲、勉强支持危局,维系统一局势。
乙、等待国际形势之转变。
丙、静观共党内部之变化。
(二)退之原因:甲、党政军积重难返,非退无法彻底整顿与改造。
乙、打破半死不活之环境。
丙、另起炉灶,重定革命基础。
父亲作此对局势与其进退之分析,一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前提,进固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退亦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其奋斗方法虽不同,而奋斗之目标则一。故此时考虑引退,并非欲在恶劣环境之下脱卸革命的仔肩,逃避自己的责任,而是要“另起炉灶,重建革命基础”也。
父亲虽在原则上决定引退,但仍须考虑引退之技术、方式以及时间等问题。盖引退必须出之主动,且不过于突然,否则将打击士气,震撼人心,更不利于国家及军事矣。
上月二十四日,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电呈父亲,主张“与共党谋和”。李宗仁、甘介侯辈随即宣布和平主张,提出五项要求:“(一)蒋总统下野,(二)释放政治犯,(三)言论集会自由,(四)两军各自撤退三十里,(五)划上海为自由市,政府撤退驻军;并任命各党派人士组织上海市联合政府;政府与共党代表在上海举行和谈。”彼等并公开主张,“总统下野后,由李副总统继承大任”。上月三十日,白再发通电主和;河南省主席张轸,同日要求“总统毅然下野”。在此种威迫胁持之下,以父亲生平抱负、人格及个性,无论如何,决能接受,纵欲忍让为国,亦不能即时引退也。
父亲因一面计划答复白祟禧等,一面发表文告,申述政府对和平的立场与具体的方法,并谓:“个人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取决于国民之公意。”
盖欲按既定计划,主动引退,且暗示军民作心理上之准备也。
二日
父亲本日电复张、白,表示自己出处及对和平之态度,并望其齐一意志,巩固基础,以期可战可和,致张轸电云:
“亥卅电悉。中之意旨,已详见元旦文告,如共党确能悔祸谋和,国家生存,民族生命独有保障,则固中窹寐以求;个人进退,自非所计。惟值此千钧一发之际,吾人如不能熟权利害,团结意志,而先自乱步趋,则适中共党分化之诡谋,将陷于各个击破之惨局;须知今日之事,可和而不可降,能战而后能和,国族之存亡系于是,兄等自身之安危亦系于是。中爱护袍泽,始终无间,尚望兄等深思熟察,共挽艰屯,只须吾人信心坚定,则一切困难可克服,光明之来必不远也。”
致白崇禧电云:
“亥敬、亥全两电均悉。中正元旦文告,谅荷阅及,披肝沥胆而出,自问耿耿此心,可质天日。今日吾人既已倾吐精诚,重启和平之门,假令共党确能幡然悔祸,保全国家之命脉,顾念生民之涂炭,对当前国是,能共商合理合法之解决,则中正决无他求;即个人之进退出处,均惟全国人民与全体袍泽之公意是从。惟言和之难,卓见已详;如何乃可化除共党赤祸全国之野心,以达成保国保民之利,如何乃可防止共党翻云覆雨之阴谋,以免战祸再起之害。想兄熟虑深筹,必已有所策划,甚冀惠示其详,俾资借镜。今大计虽已昭明,而前途演变尚极微妙。望兄激励华中军民,持以宁静;藉期齐一步趋,巩固基础然后可战可和,乃可运用自如,而不为共党所算,则幸矣!”
我一再诵读这两篇电文及元旦文告,深觉父亲对国家绝对光明,值此严重关头,确是革命领袖之抱负与人格的最好考验。
四日
自和平主张父亲准备引退消息传布之后,连日美国政府特别表示其支持我政府之策,其态度明显,盖为近三年来所未有。美国政府此时当已有一种感觉,一旦父亲引退,群龙无首,则其在华政策将趋失败,故突然一反过去对共党安抚之态度也。
八日
关于父亲引退问题,父亲除于二日亲复张轸和白崇禧电报外;本日复派张岳军先生飞汉,对白转达重要意旨:
“(一)余如果“引退”,对于和平,究竟有无确实把握。
“(二)余欲‘引退’,必由自我主动。”
西安事变的经验十分深刻的印在我们心中。当时父亲身陷虎口,失却一切自由,尚不为张学良、杨虎城等威力所劫持,此时岂可为一纸文书所屈服?
我政府照会美、英、法、苏诸国,说明政府对剿共战争力主结束,与恢复和平之决心。
希其从旁协助;但不要求其斡旋或调解,以免干涉我国内政。这就是在对内之后,复对外公开表示我政府和平之诚意。时苏俄大使未曾参加。
中午,父亲接见郑介民次长,彼系由北平慰劳各军将领而回京报告者。据云,北方局势己极严重,天津近郊业经发生战斗。父亲乃决定将北平各军由空运撤至青岛,以免无谓牺牲和损失。
第四届联合国大会本日在美国纽约开幕,我代表团向大会提出控苏案。同时共党亦在北平召开其伪“政治协商会议”城狐社鼠,袍笏登场,为俄寇作伥。
父在重庆为本党改造运动发表告全党同志书,号召全体同志研究改造方案,以新组织、新纲领、新风气与共党奋斗,争取第三期国民革命之胜利。
二十二日
昨日奉父命同龙泽汇飞往昆明。下午一时抵达,即至卢汉公馆休息。三时许至省府访卢,亲交父亲致彼函件。此行目的,除送达函件外,并布置有关父亲来函事项。
上午十时,父亲毫不介意地照预定计划由重庆乘机起飞,正午到达昆明。一到机场,即与卢汉同到其家午餐。这是卢汉事前所预料不到的。父亲并在卢宅约见在滇省重要将领,会商保护西南大局,一直到下午四点多钟才离开昆明,八时前安全到达广州。此次父亲昆明之行,固无异深入虎穴也。
父亲鉴于广州内部情形复杂,故于由渝返台途中,经广州暂停。当即召集余幄奇、顾墨三、薛伯陵、李及兰诸将领晤谈,勖以精诚团结,叮咛告诫,至再至三,并提出保卫广州计划,垫发工事经费等等,希能如期完成。
二十五日
据报:新疆当局降共通电,将于日内发出。陶峙岳亦来电报告新疆情形,谓“所部无法东撤或南移,惟待张治中前来收拾”。结果彼亦投共。
整个西北之沦亡,父亲至为痛心。
三十日
立法院今日在广州复会。父亲上午研讨全盘战局与部署部队以保卫广州之计划,略以中央兵力应形成几个重点,而以广州附近为重点之一,求与共军决胜。
美、英政府近已商定所谓台湾地位问题,声明“承认台湾为中国之领土”。美国对华政策自此又开始转变。而我向联大控诉苏俄的提案,亦获通过;这不能不说是我外交上的一个转机。同时,美国参众两院通过援助中国区域七千五百万美元法案,并决议“对远东反共联盟”之赞助。父亲访问菲、韩两国之辛劳,已获得友邦之充分的同情与支援。这种代价是不可计量的,公理正义永远会伸张的!
人情反复 世路崎岖
十月一日
共党本日在北平成立伪政府,毛浑东竟效儿皇帝刘豫之所为,不顾一切,傀儡登场,此诚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之奇耻大辱。
二日
昨日奉命自广州飞往香港,访俞鸿钧先生,今日即返广州。
今日为共党的政权成立之第二日,俄帝即宣布正式承认,并自广州召回其外交代表。父亲认为:“俄帝之承认共党伪政权,实乃既定之事,且为必有之事;而其所以如此急速,盖以我在联大控俄案通过,彼乃不能不出此一着,以作报复之行动耳。今后俄帝必与共党订立军事同盟,助共党建立空军与海军,则我为势更劣,处境更艰,此为最大之顾虑。”
汤恩伯总司令由厦门来电,以李宗仁反对其任闽省主席之声明,使其丧失威信,无法指挥部属,故不能再驻厦门作战,“决自今日远行”云云。词极愤懑。父亲甚表同情,且以汤总司令正在与当面共军拼命作战之时,亦不可走马换将,应即设法劝慰,俾得继续作战。
三日
俄国通知我驻俄大使馆,与我中央政府绝交。其外交阴谋及狰狞面目,业已全部暴露于世人之前。我政府外交部亦于本日正式声明“对俄断绝邦交”,并呼吁联合国,应充分注意俄帝侵略我国,威胁远东之行为。美国国务院亦于同日宣布:“继续承认中华民国政府。”
父亲今晨六时乘机离开广州,上午十时安抵台北。抵台后不及半小时,强烈的台风即已登岸,而飞机未发生任何意外,亦幸事也。
五日
我外交部本日又发表声明,与俄帝附庸之波兰,捷克两国断绝邦交。到此,敌我双方壁垒森严,即妄人亦不再作“和谈”之迷梦矣。
昨日过分疲劳,终夜酣睡,直到天明。今晨七时起床,即驾车上草山。
六日
今日为中秋佳节,如果是太平盛世,人们必在家园共享天伦之乐。今则世乱时危,已无这等清福。母亲在美从事国民外交,尚未返国,我乃携同妻子乘车前往基隆,上华联轮陪父过节。下午二时启碇,我亦抛妻儿,独自随父去厦。父亲此行目的在解决汤恩伯将军之任命问题,予以劝慰,并部署闽厦军事也。夜间在般上赏月,想起父亲身为全民领袖,如此仆仆风尘,席不暇暖,食不甘味,重要节日亦不能在家稍息,而一般人尚在醉生梦死,争权夺利,良可叹也。
七日
韶关又告失守,白崇禧所部已全部向广西撤退。今日风浪极大,上午十时三十分,船抵厦门。在港口即闻大陆炮声隆隆作响,此地与共军相隔不及九千米,父亲身系国家安危,竟如此冒险犯难,亦无非为国家尽最后之心力耳。下午四时登陆,父亲即在汤恩伯总司令寓所召集团长以上人员加以慰勉,并会见当地绅老。八时后回船,与汤总司令话别,再予以劝慰鼓励,并切嘱其在厦门击退来犯之共军,巩固金、厦,为公私争气,再言其他也。
八日
今日上午八时,华联轮抵达马公。九时,随父改乘飞机,十时十分抵达台北,父亲忽接洪兰友先生电称:“广州危急,李宗仁有‘知难而退’之意。”又接顾总长墨三电称:“粤省西北与湘、黔军事,已趋劣势;请毅然复任总统,长驻西南”云云。父亲对此尚无表示。
九日
奉命迎于右任、吴礼卿二先生来台北。
整个西北陷入共军手后,毛昭宇等六人在宁夏被共军扣押,迫飞北平附共。不料毛等忠贞不屈,竟在起飞之顷,设计反击共军之监视人员,夺机飞来台北。此亦反共抗俄战争中之一英勇事迹也。
父亲以其忠勇可嘉,于上午十时特予召见,面加奖励。
下午吴礼卿先生来见父亲,报告与李宗仁谈话经过,李希望父亲“复位”。吴先生亦以为一旦广州失守,政府迁渝,情势更为混乱,父亲倘不复出,将使国家前途陷于不可收拾之境云。
十日
本日为双十节,父亲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揭橥反共抗俄国策,斥责共党伪政权系俄帝一手导演,志在灭亡我国;并指示全体军民救亡图存,公理正义必胜强权。
十一日
华北、西北、西南各重要地区相继失陷;海南与舟山两地,已成孤立无援地带。今后对此两地之运输补给困难尚在其次,而“以寡敌众”的形势,恐终将为共军所蚕食也。
今日接获报告称:“舟山之六横、虾峙各岛业已放弃,金塘亦因之失陷。”父亲不得不亲自前往该地视察。下午一时四十五分飞往定海,我亦随行。
此为我本年内来定海的第四次。此间情形是一次比一次差,今则共军已占金塘岛,定海大门敞开,形势益见危急矣。
十二日
政府宣布本日自广州迁重庆办公。
上午六时半,我乘B-25机至金塘、大榭、梅山诸岛,穿山半岛,镇海与宁波上空观察。
父亲于上午十时召见桂永清、石觉、周萼等海陆空军将领会谈,研究防卫定海,收复金塘、六横岛之计划。
十三日
大嶝岛为共军所占,金门方面大受威胁。李宗仁于本日离穗飞桂,广州即于此时失守。
父亲对广州之保卫战,真空费一番心血了!
上午九时,父亲乘车出定海西门,复步行二三里,至天童山麓。沿途视察驻军阵地,一连一排的走至敦头营部,又约有十余里矣。
十四日
上午,父亲乘机由定海起飞,十二时二十分安抵台北。父亲此次定海之行,对于情报工作人员多能奋斗不懈,空军亦能尽职作战,甚觉欣慰。李宗仁本日由桂林飞抵重庆。
十六日
中共与苏俄双方订立“哈尔滨协定”与“莫斯科协定”,规定共党之军事、经济均受俄帝控制,毛泽东之“一面倒”的卖国政策已经进一步地实行。
晨间接获报告,谓共军已多方面袭击厦门,且已有部份登陆。晚间复接厦门情势混乱之报告,但又称“共军已有撤退之迹象”。或亦战况激烈,屡进屡退,乃有此纷歧之战报欤?
结果国军终于主动撤离厦门,退守金门。
上午九时,革命实践研究院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父亲亲往主持,并作一小时之训话。
父亲着手研拟党政军制度纪律之建立,并制定经济、社会、教育等政策与其实施方案。
父亲认为:“军事教育应着重下列三点:(一)军队战胜之基本条件在以主义与信仰为军人之灵魂;以纪律、组织、理论与学术为精神;以主管长官与党员(忠实)为骨干;以政工与党部为核心(负责与示范)。(二)战争目的:为谁而战?为维护民众自由,保卫国家独立而战;为实行三民主义,扫除革命障碍,提高人民生活,减租减息,反对剥削,反对专制压迫,反对侵略,反对汉奸而战;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实现民生主义而战。(三)军队生活方式:官兵一体,生活一致,经理、人事公开,一切都是从人民及国家民族利益着想。
十八日
上午十一时,父亲与张晓峰先生谈及出处问题,旋即召集中央设计委员会议,研讨“复行视事”问题之利弊。父亲认为:“个人的出处事小,国家的存亡事大,此时应研究,应该不应该再起,不能问再起后之利害得失,只要对人民军队与国家有再起之必要,即不必研究外交或其他关系问题,一切只有自立、自强,始能获得外援,倘自己内部无可救药,即有外援,亦无能为力。”
大多数皆主张父亲“复行视事”。晚间,父亲又约党国元老丁惟汾、于右任、吴礼卿诸先生商讨此项问题,佥认必须李宗仁出于至诚,自动退职,再行“复位”。
二十二日
金门岛离大陆共军阵地,不过一衣带水,国军退守此地之后,父亲以其对军事和政治均具极大意义,必须防守。因于午间急电驻守该阵地作战之汤恩伯将军,告以“金门不能再失,必须就地督战,负责尽职,不能请辞易将”。此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卢汉今日再请辞职,父亲即复电勉以道义。但此人反复无常,朝秦暮楚,态度变幻莫测,恐收效甚微,亦姑尽人事而已。
二十六日
今晨,接汤恩伯总司令电话报告称:“金门登陆之共军已大部肃清,并俘获共方高级军官多人。”我于本日奉命自台北飞往金门慰劳将士,十一时半到达金门上空,俯瞰全岛,触目凄凉。降落后,乘吉普车迳赴汤恩伯总司令部,沿途都是伤兵、俘虏和搬运东西的士兵。
复至最前线,在炮火中慰问官兵,遍地尸体,血肉模糊。看他们在极艰苦的环境中英勇作战,极受感动。离开前线时,我军正肃清最后一股残匪。下午四时,飞离金门,但脑中已留下极深刻的战场印象。到达台北,已万家灯火矣。
金门登陆共军之歼灭,为年来之第一次大胜利,此真转败为胜,反攻复国之“转折点”
也。甚愿上帝佑我中华,使我政府从此重振旗鼓,得以转危为安,转祸为福,幸甚幸甚。
二十七日
父亲上午召见桂永清总司令,说明海军之急务与海南岛榆林港根据地之重要性。并着将刘安棋部队由粤之阳江运驻定海之进山及海南岛方面。旋得不幸的消息,刘安棋部已在阳江失败,致调动计划完全落空。
三十一日
父亲决定以陈辞修先生代理革命实践研究院的院长职务,责成专门为国家造就人才,以应反共复国之需要,完成国民革命未竟之大业。
本日为父亲六十三岁华诞,晨起拜寿。九时随父由草山乘车出发,经新店坪林而达宜兰县境,在礁溪午餐。下午四时由礁溪乘火车返抵台北。夜间,父亲在日记中曾作自省云:“本日为余六十三岁初度生日,过去之一年,实为平生所未有最黑暗、最悲惨之一年。惟自问一片虔诚,对上帝、对国家、对人民之热情赤诚,始终如一,有加无已,自信必能护卫上帝教令,以完成其所赋予之使命耳。”又作“六三自箴”曰:“虚度六三,受耻招败,毋恼毋怒,莫矜莫慢。
“不愧不怍,自足自反,小子何幸,独蒙神爱。
“惟危惟艰,自警自觉,复兴中华,再造民国。”
父亲救国救民,念兹在兹。其操心之危,虑患之深,虑境之苦,谋国之忠,岂一般人所能了解于万一乎!
不顾成败 护党卫国
十一月一日
上午,父亲约见陈辞修先生研讨定海防务,共军在浙江沿海一带积极征集轮船、木船,估计千余艘,有同时进犯定海、岱山,使我不胜其防范之企图。决定加派五十二军前往增防。此时共军有向登步岛攻击模样,定海形势更形危急。
李宗仁以巡视为名,由重庆飞往昆明,张岳军先生同行。李在昆明竟徇地方人士请求,对被捕之反动份子批准“从宽办理”。滇主席卢汉亦未经呈准长官公署,迳予全部开释。此辈恢复自由后,更多所活动。卢之部属原主附共者,更相与结纳,对卢包围愈甚,卢遂复萌异志。
三日
共军在定海登步岛登陆,正在激战中。
四日
明日为父亲农历六三华诞。今晨九时下山,乘机至嘉义稍憩后,即至北门车站,坐火车登阿里山。李君佩、马超俊二先生同行。沿途风景甚佳,古木参天,他处不易看到。车行六小时达阿里山车站。正当夕照,晚霞云海,如入画中,不禁心旷神恰。夜伴父宿于招待所。
五日
今日为父亲六三华涎,阿里山上天气清朗。凌晨三时三十分起身,向父行礼祝寿后,即随父在月光下步行,复蜿蜒登祝山。明月高照,清光无极,如入水晶世界,美丽无比,难以笔墨形容。自住所至祝山徒步八华里,父亲直行至山顶,毫无倦意。五时廿分在山顶远望,正落月西沉,东方发白,相映成趣。历半小时,旭日初升,鲜艳夺目,红光渐满大地,似从新高山山巅腾空而上也。父亲东向肃立,对天地祷告,随员亦在祝山向父祝寿。旋回阿里山寓所。中午同在神木下进餐,晚间设宴为父祝寿。
在登步岛登陆之共军已被我军驱至海滨,尚在激战中。
六日
登步岛登陆之共军已于上午九时完全肃清。此为我军继金门大捷后之又一胜利,不仅有利定海防务,且对全军士气将更为振作矣。
今日父亲由阿里山经嘉义返抵台北。
七日
今日上午十时,父亲在草山革命实践研究院讲“精”和“实”的要求。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讲,听的人也不知多少,而切实做到的人实在太少了。
非常委员会秘书长洪兰友先生飞抵台北,晚间晋见父亲,对“复行视事”问题之意见与态度有详细报告。父亲认为李宗仁之求退,并非心悦诚眼,亦仅知难而退,想脱却沉重包袱而已。吴礼卿先生则谓“不应研究李之有否诚意为出处之基准”,父亲认为此言甚为切要。
八日
张岳军先生向父亲电陈:“已与邱昌渭同返重庆,惟李宗仁则先返桂林,然后来渝。”
并渭:“李宗仁近已深感进退维谷,其情绪流露,日形烦懑。”
九日
奉命飞赴定海慰问三军官兵。
下午,父亲复接张岳军先生来电,谓“李宗仁由滇直回桂林,不敢回渝主政;必待总裁抵渝后,彼再来渝”。李之用意何在,不得而知。
十一日
上午,父亲特访吴稚晖老先生。其对国内外时事之观察与批评,皆比任何人为精辟,尤其对英、美、俄政策与当前人才之评判,更为深刻可佩。彼对父赴渝一事甚表赞成,但谓“万不可使李宗仁脱卸其政治上应负之责任”。老成谋国,令人折服。
父亲接阎院长百川来函,略谓“渝东、黔东军事虽有布置,尚无把握,非钧座莅渝,难期挽救”云云。嗣又接其来电称:“今日政务委员会决议,一致请钧座早日莅渝。”父以阎院长语出至诚,代谋甚忠,且各方催促频仍,乃决计前往。晚间在反省录中写道:“李德邻由滇直回桂林而不返重庆,在此贵阳危急,川东陷落,重庆垂危之际,政府岂能无主?党国存亡系此俄顷,不问李之心理如何,余为革命历史及民族人格计,实不能不顺从众意,决心飞渝,竭尽人事,明知其不可为,而在我更不能不为也。至于生死存亡,尚复容计乎?乃决心飞渝,尚期李能彻悟回头也。”
十三日
昨日,立法院副院长陈立夫先生及本党党籍立法委员七十人由重庆来电,请求父亲“赴渝坐镇,挽救危局”。同时,张岳军先生亦向父亲电陈:“连日电催德邻返渝,顷接戊文桂电:‘拟赴各地巡视,以激励士气民心,请速电总裁促驾,不必候仁返渝’云云”。李宗仁前倨后恭,其心可知。此时川、黔战局日趋严重,大祸迫在眉睫。川东共军于本日占领彭水旧城,南路共军亦已占领贵阳市郊的图云关,父亲不得不再飞重庆,策划一切。晚间在日记中写道:“德邻飞桂后,闪避不回重庆行都,整个政府形同瓦解,军民惶惑,国难已至最后关头。不管李之心理行动如何,余不能不先飞渝,主持残局,明知其挽救无望,但尽我革命职责,求其心之所安也。”
十四日
本日桂林失守,李宗仁自桂林飞至南宁。
父亲于上午十一时自台北松山机场起飞,下午四时一刻到达重庆。此地已充满了恐慌、惊怖和死寂的空气,因国军已自贵阳撤退,秀山失守,共军已迫彭水也。
父抵渝后,即电李宗仁,略云:“迭承吾兄电嘱来渝,共扶危局,昨闻贵阳危急,川东告紧,故特于本日来渝,望兄即行返渝,共商一切。”同时又电白崇禧:“昨闻贵阳垂危,川东吃紧,已于本日飞渝,甚望德邻即日飞渝,策划全局。请兄力催命驾。”孰料李宗仁置若罔闻,避不来渝。
父亲在渝,重新将云南问题提出讨论。卢汉已提三次辞呈,准备摆脱主席职务,且自动休假半月,个中真相如何,可以暂且不问,但其消极态度,不免可疑可虑。父亲决定仍以全力协助,使之安心,俾免再生波折。
父亲独自研究战局,拟调胡宗南部增援重庆。彭水已于夜间失守。第二军部队在芙蓉江东岸地区亦被共军包围。
十八日
今日为国民政府林故主席子超先生奉安六周年的纪念日,父亲亲在墓园致祭,并献花圈。
共正规军己窜入乌江西岸江口,我军右侧已受威胁。
父亲上午召见王方舟,正午约张岳军、顾墨三诸先生商讨滇事与渝东作战部署。父亲本拟飞南郑视察,以今日气候不良作罢。晚间阎院长百川提及滇卢态度突变,至为焦虑。此固在意料之中,但彼之反复无常,对之不能不有坚决之方针也。
十五日奉命赴前线视察战地实况,于当日下午四时在重庆海棠溪过渡,车至綦江,天色昏黑,即在驻军军部过夜。翌晨三时卅分起身,四时出发,经过南川,越过长江水坝、白马大山,于傍晚始达江口。沿途所见,均自前方败退的部队,情况非常混乱,伤心之至!在江口遇见宋希濂和陈克非两人,曾将父亲希望他们固守乌江的来意相告。昨夜住宿南川。今晨五时起床,六时动身,九时到达綦江。在该地遇见罗广文军长,详谈二小时之久。下午四时返抵重庆,向父复命。
二十日
父亲日内曾召集党政干部会商,决电白崇禧,嘱其陪同李宗仁飞渝,以安民心。
本日白衔李命飞渝,下午三时卅分晋见父亲,报告李宗仁业已于今日上午飞往香港,闻之不胜骇异。李宗仁在其发表之宣言与私函中,对其职权并无交代,仅藉“胃病复发”为由,仍以“国家元首”名义“出国就医”。此将陷国家行政于紊乱状态,其个人之信誉与人格,亦扫地以尽。是诚何心?父亲不得已乃于晚间约本党中常委商讨应付当前局面。最后决定先派员赴港,挽李回国,待其反应再定办法。同时并请张岳军先生飞滇,处理滇卢事。
奉命自渝飞梁山转赴万县,访孙德操先生。
廿一日
父亲为顾全大局,今日又约白崇禧谈话,表示决不于此时“复行视事”,为恐李宗仁在海外丢丑,必须李本人克日回渝,面定对内对外大计,然后未始不可出国。但必须由行政院长代行总统职权,以符宪法规定。
本党中央决定派居觉生、朱骝先、洪兰友诸先生为代表,携父亲致李宗仁之亲笔函件飞往香港,劝李返渝。李未应允。
今日我自万县乘货车至梁山,改乘飞机,冒恶劣气候飞返重庆。
廿五日
父亲昨日曾电罗广文:“望严责所部有进无退,死中求生。”不料该部已完全放弃南川,不留一兵一卒,致共军长驱直入,进迫綦江。同时,贵阳失守。
下午四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诺兰夫妇,自台飞抵重庆晋见父亲。在国家处境最困难的时候,彼夫妇从太平洋彼岸,远道飞来,期对我有所贡献,真是“患难中之知己”。其友谊与热情令人感慰难忘。父亲与彼相见道故,即于当晚八时设宴款待,宾主尽欢。父亲认为:“此实为近年来最为欢欣之事。”内心至为愉快。
中央派赴香港之代表居觉生、朱骝先诸先生亦于今日联袂回渝,当晚向父亲报告与李宗仁洽商经过。据称:李最后以美国政府不欢迎其入境,乃改变计划,愿以副总统私人名义出国,并极望父亲早日“复行视事”。
廿七日
随父访张伯苓先生于沙坪坝南开中学。
本党中央常务委员于今日召开会议,对李宗仁擅离职守事明白表示中央意旨。同时全体常委一致主张父亲必须“复位”。惟对“复位”的时间问题,则有不同的意见。
父亲在会议中表示:“对外关系,尤其我国政府在联合国中之代表地位问题,极关重要。如果李宗仁长期滞港,不在政府主持,而余又不‘复行视事’,则各国政府乃至友邦,可藉此以为我国已无元首,成为无政府状态,则不得不考虑对于北平政权之承认。此外,对内尚有维系人心之作用。此时举国上下,人心动摇,如云南之卢汉等已明言,李既出国,而蒋总统又不肯‘复位’,则国家无人领导,尚何希望之有!因此,不能不作‘复行视事’之准备。惟对时间问题尚须加以研究。”
中常会最后决议:仍设法劝李宗仁回国视事;否则,应请总统“复位”。李对此十分焦急,以其在港已处于进退维谷之窘境也。
廿八日
自前日午夜共军攻占綦江,罗广文只身脱逃来渝后,重庆外围已趋危急。父亲今日对放弃重庆问题研讨甚久。如果撤退太早,贝则共军必可于半月内到达成都,而我之唯一主力陕南胡宗南部,本已撤至汉中以南,将无法转移睛成都以西地区。如此西南大陆将整个为共军所控制。故决缓撤重庆守军,并在沿江设岗,以确保成都。不料共军业以攻抵南温泉,重庆危在旦夕矣。
午后,随父巡视重庆市区,沿途车辆拥塞,交通阻梗,宪警皆表现无法维持现状之神态,一般人民更焦急徬徨,愁容满面。部队亦怪象百出,无奇不有,言之痛心!
廿九日
本日,我政府行政院迁至成都办公。本党中常会复派朱家骅、洪兰友两先生代表飞港,促请李宗仁返国土,以尽最后之努力。万县有两艘军舰叛变,向长江下游下驶。重庆近郊,我军已与共军激战。正午黄桷桠方面页亦已发生战斗,重庆市内,秩序异常混乱。父系乃决心于明晚撤守沿江北岩之指挥部署。午间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新的作战计划,对第一军之后撤准备,亦有详细指示。但前方已传共军在江津上游二十里之处渡江矣。
前方战况猛烈,情势危急,重庆已负包围。而父亲迟迟不肯离渝,其对革命的责任心与决心,感人之深,实难墨形容。了午十时,林园后面已枪声大作,我只好向父告实情希望早离此危险地区。同时罗广文自前线回来报告,知其军力已披共军击散。而周围各兵工厂爆炸之声又四起,连续不绝。此时山洞林园前,汽车拥挤,路不通行,混乱嘈杂,前所未有。故不能再事稽延,乃决定赴机场宿营。途中为车辆阻塞者三次,无法前进。父亲不得已,乃下车步行,通过后改乘吉普车前进,午夜即时达机场,即登中美号专机夜宿。当此兵慌马乱之内,父亲指挥若定,其安详镇静有如此者。
夜间与复恩闲谈,得以聊解心中抑郁。
三十日。
今日凌晨六时,随父由白市驿机场起飞,七时到达新律,换机转飞成都,入驻中央军官学校。当父亲由白市驿起飞时,据报:“在江口过江之共军,已迫近距重庆白市驿机场之前方二十华里。”白市驿机场旋即自动炸毁,免为共军利用。时尚有驱逐机四架及高级教练机六架,以气候恶劣,不能飞行,亦一并炸毁,殊可痛借。
广西之南宁亦于今日失守。
刷新更生 奠基再造
十二月一日
重庆本日失守,对我保卫西南确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不过,父亲个人确已做到了“为革命而尽其在我”的责任。
父亲下午约见邓锡侯、刘文辉、熊克武、向传义、王方舟答谈话。胡宗南长官亦自绵阳来见,详商军事部署,以汽油缺乏,运兵滞缓为难。父亲仍望其速派有力部队进驻遂宁并防守内江。此时壁山已陷,铜梁县长闻风弃职潜逃,仅剩电话局局员对外答话,永川县长与驻军亦同伙投共。内江以东汽车停开,道路阻塞,等待过渡者形成长阵,达十余公里,拥挤不堪。此地约有六百辆汽车,等于无用,甚至将以资共,殊为可虑。
地方政府无能,成都社会风气比重庆虽为复杂。街头巷尾构筑无用之木栅,真是自欺欺人。
二日
父亲上午召集党政会报,又研讨“复行视事”问题。下午朱骝先、洪兰友两先生自香港飞返成都,持有李宗仁复函。朱、洪两先生并称:“美国国务院已允予李入境之便利;彼即变卦,又不肯卸去‘代总统’之名义,反而要利用此种名义赴美。”
父亲以为:“今日国家危急,已至千钧一发之时,何忍见危不救,避嫌卸责,只有光明正大,决心‘复行视事’为不二之道。至于成败利钝,在所不计。”父亲复与阎百川、张岳军诸先生讨论,最后决定待法定手续完成后,再作“复行视事”的准备。
四日
李宗仁本日在香港发表谈话,谓其“胃疾复发,赴美就医”,一俟“短期内病愈后,即返国续负应尽之责”。临难苟免之人,还说什么负责,适足暴露患得患失之情,如见肺肝而已。
成都国民大会代表谒见父亲,请求“复位”。旅台立、监委员及国大代表亦同时来电,请求父亲复行总统职权,以挽危局。
下午,城内秩序渐恶,到处汽车拥挤,冷枪时发。成乐公路之夹江、峨眉附近,盗贼如毛,四出行劫。南路亦复如此。致使胡宗南部队作战与调动,均发生极大困难。
五日
李宗仁由香港飞美。美国务院发言人否认其为“杜鲁门总统之上宾,仅以疗病性质来美”云云。惟美国国内之共党份子,必设法利用李宗仁以打击父亲之威信,乃可断言。此时只有正位定名,方能防止此阴谋与毒计也。
民、青两党代表联名电请父亲复位。父亲上午接见美联社记者慕沙,发表谈话,略谓:“此次入川,系应李宗仁之邀。余为国民一份子,并负领导国民革命之责任,惟有竭尽一切力量,不避任何艰险,协助政府与大陆军民共同奋斗。”
据报,富顺为共军所陷,旋查知共军并未进城,只在沪州途中用电话恐吓富顺县长,而县长及军政人员即惊慌失措,闻风逃避,县城无人防守,遂致陷落。
父亲与胡宗南长官等研究作战方略,决集中二十六军于自流井与内江之线,以我驻美大使顾维钧先生本日来电称:“美国政府正洽告有关各国,在我国于大陆上继续作有组织抵抗期间,美国不拟考虑承认中共问题。”
早起后,即出军校后门,察看环城公路。
七日
父亲今日约刘文辉、邓锡侯来见。彼等避不应召,反来函称:“王方舟主席与其为难。”其实彼等已受共方威胁,决心投共,故已无所顾忌矣。同时滇卢之靠共态度亦渐显露,既不愿大本营常驻昆明,亦不肯接受滇黔剿共总司令名义,其用心与刘、邓如出一辙。
父亲认为其本人一旦离蓉,彼等或可联名发表宣言,共同降共。故仍继续留蓉,必使胡宗南部队部署完妥后再定行止。上午,父亲与张岳军、阎百川两先生晤谈,即派岳军先生飞滇晤卢,予以安抚。正午会报,提议设成都防卫司令部,以示作战决心,并对壬方舟主席指示收回银圆券办法,免使人民吃亏。
对于中央政府驻地问题,曾经数度研究。其初,拟迁西昌,固守西南,俟机反攻,收复失土。到此乃知大势已去,无法挽回矣。因于晚间作重要决定,中央政府迁台湾台北,大本营设置西昌,成都防卫总司令部。此时胡宗南部队已翻越秦岭跋涉长途,转到成都平原。以六百公里与敌对峙之正面转迸,至一千余公里长距离之目的地,而竟能干半个月时间内,迅速完成,且主力毫无损失,亦成效中之奇迹也。
八日
行政院本日召集紧急会议,决议迁都台北,并在西昌设置总指挥部,继续与共军作战。
晚间,张岳军先生自昆明飞返成都,向父面述卢汉之动向,谓彼正在戒烟,态度反常,只想要钱,公义私情皆所不顾。父亲心知有异,乃召见由滇来蓉之余程万、李弥、龙泽汇各军长,训示其必须保卫云南,不能作撤退迁西之想;并切嘱卢汉坚定执行原定布置,军事中央可设法负担。自是布置妥当,父亲拟不经昆明,迳返台北,指导政府迁台之各项计划。
十日
今晨,渝昆电讯复通,而第一封电报却是卢汉拍致刘文辉的,要刘会同四川各将领扣留父亲,期向共军戴罪图功。父亲当即约见王缵绪,嘱其转告刘、邓:“(一)仍盼其人城来见。(二)令彼等所部速离成都周围。”同时,召集胡宗南王方舟、杨子惠、萧毅肃诸先生研讨对滇事处置方略及父亲行止。当时,在场文武官员一致要求父亲尽速离蓉回白,勿先飞西昌。父亲近数日来徒以胡宗南部未能如期集中,必须逗留成都,以掩护其达成任务,故屡次准备起行而又屡次中止。今日以钾昆明又千陷于共军手中,乃询各方意见,决回台北处理政府迁移各种要务。临行,复与胡宗南长官单独面淡三次,努觉放心。午餐后起行,到凤凰山上机,下午二时起飞,六时三十分到达台北。
父亲返台之日,即刘文辉、邓锡侯公开通电附共之时。此次身临虎穴,比西安事变时尤为危险,祸福之间,不容一发。记之,心有余悸也。
胡宗南部决定从速解决刘部,克日进占雅安,作为西南基地。
十二日
今日为父亲西安蒙难十三周年纪日,想起日昨尚在成都共军和叛逆的虎口之中,西安事变之重演只是数小时之差耳。思之不寒而栗。
父亲主持研究院纪念周,训话一小时。
上午,奉父命拜访于右任、丁惟汾、吴礼卿诸位老先生,报告父亲此次赴西南大概情形。晚接西昌告急之电。
张岳军先生今日由昆明脱险抵港,父亲至为欣慰。
十三日
美国政府决定承认国民政府建立台湾反共基地。父亲与辞修先生商讨对美政策,及改组省府问题。
十五日
上午,父亲由大溪至台北,参加张溥泉先生逝世周年纪念会。中午在草山宴中央常务委员,报告军事与外交近情,并说明改组台湾省政府之原因。下午主持中央非常委员会会议,并召见由昆明脱险归来者三十余人。
十六日
毛泽东本日由北平在朝莫斯科,谈判各种卖国条约。
晚间,接胡宗南长官来电称:乐山前方成事危急,以部署不当,致陷被动为虑也。
张岳军先生由昆明脱险,经港来台。父亲于正午约谈,聆取其在昆明被扣时之详情。胡宗南将军已由蓉飞到海南岛榆林港。成都情况不明,西南军事遂成绝望矣。
十七日
父亲接见由新疆到此之一将领,闻其报告,私心甚慰,盖知为共军强制,无法脱险,而能忠贞不贰,忍辱饮痛,埋头待时者甚多也。
接胡宗南将军电话,知乐山已失,今后川、康战局将陷于更严重之地矣。
十八日
川北剑阁失陷,情形更为严重。
缅甸承认共党伪政权。
父亲视察圆山训练斑班址与草山研究院。
一十九日
父亲主持研究院纪念周后,召开了非常委员会,并接见台湾省参议会代表廿余人,勉彼等团结为国。
我国军部队占领昆明机场。
二十二日
父亲清晨四时即起,亲函胡宗南司令,指示方针及今后空军与其进行途中联络办法甚详。父亲对党国与部属业已竭尽心力,无以复加矣。父亲全日见客,并批阅公文。
二十三日
据报:李弥将军不知下落,沾益、曲靖皆己失陷,二十六军电台已两日不通。去电询余程万,亦无消息。
今日为冬至节后一日,圣诞节前二夕,而适为大陆军事最后失败之一幕,诚革命悲剧也。
二十四日
今日为圣涎节的前夜,西南保卫战已近尾声。
父亲对一切军事布署与措施,可说已竭尽心力与人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实在是具有深厚历史经验的名言。
上午九时五十分,全家自台北往日月潭。午餐后,随父游光华岛,潭水涟漪,环山幽翠,人间天国也。返涵碧楼,已暮霭沉沉矣。晚间八时,在旅寓全家团聚,共度圣诞之夕。
二十五日
今日乃圣诞节,亦为父亲西安蒙难脱险之第十三周年纪念日。上午七时,随父散步林中,观赏朝日,午后游湖,并至化番社参观山胞歌舞。
父在今天日记中记述如下:“‘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过去一处间,党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已彻底失败而绝望矣。如余仍能持志养气,贯彻到底,则应彻悟新事业,新历史,皆从今白做起。”“近日独思党政军改革方针与着手之点甚切,此时若不能将现在的党彻底改造,决无法担负革命工作之效能也。其次为整顿军队,以求内部精纯,团结一致。”
三十日
胡宗南长官今日由海南岛飞往西昌,准备收拾残局。
下午,父亲在涵碧搂召集陈立夫、黄少谷、谷正纲、陶希圣、郑彦棻等先生,讨论本党的改造问题。父亲准备从新造党,决定改造方针。认为若不如此,则现在中央委员四百余人之多,不仅见解纷歧,无法统一意志,集中力量,以对共产国际进行革命,且如不毅然断行,是无异自葬火坑,徒劳无功。对“复行视事”问题,父亲亦重新作切实之考虑,认为:“允宜缓图,应以李宗仁先行回国为要旨。”不可造次。
三十一日
美国多众两院本日通“继续援华法案”。
上午,父亲仍在涵碧楼与本党同志继续讨论党的改造问题。父亲认为:“改造要旨,在渝雪全党过去之错误,彻底改正作风与领导方式,以改造革命风气,凡不能在行动生活与思想精神方面,彻底与共党斗争者,皆应自动退党,而让有为之志土革命建国也。”父亲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来改造本党,无非欲重整旗鼓,自力更生,以达成反共复国之使命。
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一年,就在今夜过去了。流光逝水,马齿徒增,仆仆风尘,自间所作何事?往者不忍回忆,来者更必艰难,抚今察来,能不奋励前进乎!
时间不允许我们再犹豫了,事急寇深,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