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史记
作者:司马迁章节列表
升序↑-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
- 五帝本纪第一
- 夏本纪第二
- 殷本纪第三
- 周本纪第四
- 秦本纪第五
- 秦始皇本纪第六
- 项羽本纪第七
- 高祖本纪第八
- 吕太后本纪第九
- 孝文本纪第十
- 孝景本纪第十一
- 孝武本纪第十二
- 吴太伯世家第一
- 齐太公世家第二
- 鲁周公世家第三
- 燕召公世家第四
- 管蔡世家第五
- 陈杞世家第六
- 卫康叔世家第七
- 宋微子世家第八
- 晋世家第九
- 楚世家第十
-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 郑世家第十二
- 赵世家第十三
- 魏世家第十四
- 韩世家第十五
-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 孔子世家第十七
- 陈涉世家第十八
- 外戚世家第十九
-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 五宗世家二十九
- 三王世家第三十
- 伯夷列传第一
- 管晏列传第二
-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 伍子胥列传第六
-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 商君列传第八
- 苏秦列传第九
- 张仪列传第十
-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 穰侯列传第十二
-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 公子列传第十七
-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 乐毅列传第二十
-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 匈奴列传第五十
-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 汲郑列传第六十
-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礼书第一
- 乐书第二
- 律书第三
- 历书第四
- 天官书第五
- 封禅书第六
- 河渠书第七
- 平准书第八
- 报任安书
- 悲士不遇赋
猜你喜欢的书
吴文肃公摘稿
明代诗文别集。吴俨(字克温)著。其集初藏于家,直到万历十二年(1584)才由其孙吴士遇刊版。此版由王升、章煦及其仲孙达可删节、编辑,故曰摘稿,凡4卷。其中诗2卷,文2卷。前有万士和序,后有三升及达可跋。《四库全书》正以此刻本为底本收录。四库馆臣评其集说:“俨当何、李未出以前,犹守明初旧格,无钩棘涂饰之习。其才其学,虽皆不及李东阳之宏富,而文章局度春容,诗格亦复娴雅,往往因题寓意,不似当时台阁流派,沿为肤廓。虽名不甚著,要与东阳肩随,足相羽翼也。”(《四库全书总目》卷171)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评论说:“俨文章庄重简古,诗词清丽可讽。”如《听郑伶琵琶》:“郑伶名价重江东,五百梨园伎尽空。子夜猿啼残月白,上林莺老落花红。江头商妇愁无限,塞外明妃恨不同。可惜曹纲今去远,何繇两市斗西风。”可见其诗作的风格的确与其文稍有不同,较有文学色彩。
妙绝古今
通代散文总集。4卷。宋代汤汉编。此书旧本无编辑者姓名。仅有嘉靖三十四年(1555)南赣巡抚谈恺刊书序和南安知府王廷幹跋,均称其为宋人所选。《宋史·艺文志》亦无著录。《四库全书总目》据元人赵访《东山存稿》考证,认为是汤汉所编。此书所编皆古代散文,始于春秋左传,终至北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所选文章79篇。先秦文章取《左传》、《国语》、《庄子》、《列子》、《孙子》、《荀子》、西汉文章取《史记》、扬雄《答客难》、刘歆《移太常博士书》、诸葛亮《出师表》,唐代文章取韩愈《获麟解》、《答李翊书》等、柳宗元《梓人传》、杜牧《守论》,宋代文章取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欧阳修《泷岗阡表》等、曾巩《新序·目录序》、徐稚《祠堂记》、王安石《书洪范传后》等、苏洵《族谱引》、苏轼《六一居士集序》等。此书编选目的在于为学习古文者提供精良的选本,所选篇目皆“体近乎古而义切于用者”,“云妙绝古今者,谓文章必有法程而凡操觚染翰者固当究心乎体要欤”(王廷幹《序》)。此书在编选意图上和真德秀《文章正宗》相似,体例上仅以夹注形式简注难读难解的字词,未加品题和评点。有明刊本、《豫章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保命歌括
方书。全名《万氏家传保命歌括》。35卷。明万全(密斋)著。撰年不详。此书有方有论。分为中风、中寒、伤寒、中暑、湿病、内伤病、瘟病、气病等34门。每门先论后方,其论阐释每证病因、脉证、治则,先以七言歌诀总括,续为释文。释文或引述前人学术,或抒发作者独到之见,言简意明,便于诵记。论后附方,多为古今名方,每方著主治、药物、用法等。卷末“摄生辑略”,辑录摄生、却病、延年方论。又“医案略”,录医案22则。收入《万密斋医学全书》。1986年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点校本。
伤寒论通俗讲话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全书的纲领,有机地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主论伤寒,兼论杂病,被后世医家奉为辨证论治的典范。为了普及《伤寒论》的学习,本书以六经辨证为纲,将《伤寒论》六经病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规律和传变特点,作了概括性的介绍。为了使读者易懂易学,本书将原有条文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广泛吸取了各个注家之长,又参以编著者的体会和经验,每个方证之后多附有临床医案。
大六壬集成五要权衡
式者理人事也课一入手先以五行变化观正时来情四课三传用神指斗类神主事枝干年命太岁月建月建见课体之大端继之以禄马贵人德合鬼墓破害刑冲然后分彼我内外主宾尊卑明天时地理内外喜怒虚实聚散知进退动静终始迟速存亡胜负幽明鬼神人物情状男女贵贱亲疏老少新旧多寡定方向远近前后左右高下显晦向背总而天地人三才之道备矣
词学十讲
词学概论。龙榆生遗作。本书对词学的各种基本问题,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了全面阐述,对许多唐宋词名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也作了深入的分析。全书分十讲: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选调和选韵;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论对偶;论结构;论四声阴阳;论比兴;论欣赏和创作。著者侧重从音乐的角度来论词的创作和欣赏。认为词不称“作”而称“填”,是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合,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强调填词时,必须把“奇偶相生,轻重相权”八个字作为调整音韵的法则,注意选调和选韵以及四声阴阳的适当处理;指出由于填词时句度的长短、韵位的疏密、平仄的转换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等起伏变化的思想情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而欣赏和创作又不可分割,所以对于词的欣赏,必须在“声”“色”两方面去体味,“声”表现在“轻重抑扬,参差相错”的基本法则上面,“色”表现在用字的准确上面;著者还认为,欣赏和创作都得从反复吟诵入手,都要注意对偶、结构、比兴诸法在词中的重要作用。本书是著者晚年的著作,反映了著者在词学若干方面的最终见解和心得,对词学研究者和唐宋词爱好者都有参考价值。书后有三篇附录:四声的辨别和练习;谈谈词的艺术特征;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