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文臣异途

国朝文臣入仕正途,惟有进士、乡科、岁贡、选贡而已。其任子及国初贤良方正、人材举荐亦次之。其有不由是途而登大位者,略纪于是:

太子少师、赠少师、荣国公姚广孝,左布政使吴印、华克勤,俱以僧。其翰林应奉李愿证辈亦然。

礼部尚书蒋守约、李希安、崔志端,工部尚书陈道瀛、徐可成,礼部左侍郎丁永中、金ど仁、师宗记,以太常神乐观道士,然皆不由太常寺。

太子太保、礼部尚书、赠少保许绅,礼部左侍郎蒋宗武,通政使司通政使掌太医院事施钦、仲兰、李宗周、张銮、徐伟,俱以医。

兵部尚书、赠少师金忠,以卜。

太常寺丞、赠少卿袁珙,子尚宝司少卿忠彻,以相。

太常寺卿丘玄清,以全真道人。玄清尝为监察御史,以二宫人赐之,遂自宫。

礼部左侍郎汤序、右侍郎康永韶,以天文生。

礼部尚书邵元节,少师、少傅、少保、尚书陶仲文,礼部左侍郎掌通政司事李孜省,太堂寺卿邓常恩、赵玉芝、凌中,以方术。

太子少保、工部尚书万祺,以推命。

太常卿顾Р,以巫师。

兵部尚书单安仁,左布政使张真等,以武弁。

工部尚书徐杲,荫一子至锦衣卫指挥,一子营缮所正,以官生。赐玉带,食正一品俸。上有密旨及徐少师阶,欲以崔志端例加太子太保,徐公虽力止之,然不知志端原无加太保也。又,工部左侍郎蒯义,右侍郎蒯钢、蔡信、郭文英,俱以木工。

工部左侍郎陆祥,以石工。

工部左侍郎吴复,以知印,正统末,由仓官主簿累迁也。陶文仲亦以知印授仓官,后不复由资历矣。

吏部尚书张度,户部徐辉,邢部李友直,兵部滕德懋、徐,工部李质、万祺吏部左、右侍郎李信、王春,户部左侍郎掌光禄寺李亨,礼部右侍郎掌光禄寺蔚能,刑部右侍郎刘敏、王诏,太理寺卿汪懋、杨时习,陕西左参政平思忠,俱以吏。又,苏州府知府况锺,泉州熊尚初,西安贾信,亦吏也,俱有政声,加正三品俸。

都御史中丞涂节,吏部尚书郎本中,侍郎汪河,以省掾。南京通政使张苗,以承差。

工部尚书严震直,礼部尚书郑沂,以税户人材。

通政使栾恽,以输粟贡。

礼部左侍郎李嘉,以奉祠所礼生。

礼部左侍郎张俊,以谙书写人。

太常寺卿杜安道、洪尚观,以栉工。

光禄寺卿徐光祖、井泉,以厨役。

布政使蔡春、王兴宗,以皂隶。

太子太保、左都御史杨善,太子宾客、户部尚书刘中敷,太仆寺卿崔文奎,以守城诸生。

太理寺卿朱奎,太常寺卿任道逊、林章,工部左侍郎谢宇,俱以幼童荐直内阁。林散官至从一品。

工部尚书赵荣,太子少保、兵部左侍郎俞纲,礼部尚书张天骏,工部尚书周惠畴,礼部左侍郎张电,工部右侍郎谈相、王槐,翰林院学士沈度,大理寺少卿沈粲,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凌晏如,皆以习字选。荣、纲、晏如皆真拜,而纲尝奉旨入内阁,度实为学士,晏如掌风宪,又尝为吏科都给事中,尤奇。

邢部尚书安童,工部侍郎也先帖木儿、忽哥赤,治书侍御史琐纳儿加,右副都御史咬住,四川左参政闫乃马反,以番虏。

按察副使裴叔耆、潘季佑,太仆寺卿赵煜,以安南国归顺人。季佑,伪太保也,后以参政掌,安府事。

工部尚书黎澄、子侍郎叔林,以俘夷。澄即伪虞大皇黎苍弟,在本国官为推诚守正翊赞弘化功臣、云屯镇兼归化等镇诸军节度大使、姚江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云屯归化嘉兴等镇诸军事、领东路天长等路大都督、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入内检校、左相国、平章军国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卫国大王。澄幸免于﹃,而以善造神枪,父子至八座,禄食者近五十年,年八十余,子亦近八十,可谓遇矣。

○任子大位

国朝重科目一途,任子多不得大位。独燕府左长史朱忠定公复荫子荣愿公浚至北京行部尚书。礼部左侍郎仪文简公智荫子忠襄铭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学士吕文懿公原荫子常至南京太常寺卿。少詹事刘文恭公铉荫子至太常寺卿、掌尚宝司。浙江按察副使陶公成荫子鲁至湖广右布政使。工部右侍郎黄文毅公孔昭荫孙绾至礼部尚书。江西按察副使许忠节公逵荫子现至锦衣卫指挥使。管卫事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忠烈公遂荫子堪至都督佥事,又荫孙钰至都督同知。皆品秩过其所自。

工部尚书黎公澄荫子叔林至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陈公寿荫子常户部右侍郎、督仓场,凡十七年。少保、兵部尚书于肃愍公谦荫子冕至顺天府尹。少师、大学士刘公吉荫子锐,少师、大学士徐文贞公阶荫子,俱至太常寺卿,三品。少师、大学士严嵩荫子世蕃,至工部左侍郎,加正二品服俸。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刘庄襄公天和荫孙守有至左都督。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余肃敏公子俊荫鲁孙荫至都督同知。少师、吏部尚书杨襄毅公博荫子俊卿至都督同知。俱掌锦衣卫事。

○任子清华之秩

北京行部尚书朱公子绍祖荫通政司左参议。国子监祭酒宋公讷子复祖荫国子司业。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公鼐子恩荫翰林院编修。文渊阁大学士胡公广子童、尚书金公忠子达,荫俱翰林院检讨,达改给事中,至兵科都给事中。礼部尚书吕公震子熊,侍郎仪公智子铭、铭子泰,兵部尚书刘公亻隽子奎,陈公洽子枢,吏部侍郎俞公山子诰,荫俱给事中。以非常典,纪之如右。

○王国超封

秦镇国中尉怀卷袭王,是为宣王。周镇国将军睦审袭王,是为恭王。肃辅国将军缙贵袭王,是为今王。按:周王超二等,肃王超三等,秦王超五等,尤为奇绝。

○超封公侯

二品超封公者,洪武二十二年,都督佥事胡显封梁国公。三十五年,都督佥事丘福封淇国公,朱能封成国公。

超封侯者,洪武三年二十八侯,内中书省左丞周德兴江夏侯,右丞薛显永城侯,赵庸南雄侯,梅思祖汝南侯,都督佥事郭子兴巩昌侯,吴良江阴侯,费聚平凉侯,陈德临江侯,都督副使顾时济宁侯,燕府左相华云龙淮安侯,秦府左相耿炳文长兴侯,吴府左相吴祯靖海侯,俱正二品;行省参政傅友德颖川侯,黄彬宜春侯,陆聚河南侯,俱从二品;平阳卫指挥使王志六安侯,正三品;朔州卫指挥副使郑遇春荥阳侯,正四品。自四年以后,安庆侯仇成,永昌侯蓝玉,永平侯谢成,凤翔侯张龙,安陆侯吴复宣德侯金朝兴,怀远侯曹兴,靖宁侯叶升,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雄武侯周武,定远侯王弼,普定侯陈桓,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鹤庆侯张翼,崇山侯李新,航海侯张赫,舳舻侯朱寿,全宁侯孙恪,越隽侯俞通渊,永宁侯张铨,皆以都督佥事二品封;其以都督同知封者,仅沐西平英而已。三十五年,靖难功,封都督佥事张武成阳侯,陈参宁侯,郑亨武安侯,孟善保定侯,火直同安侯,王忠靖安侯,徐忠永康侯,张信隆平侯,李远安平侯,郭亮成安侯,李彬丰城侯,房宽思恩侯,徐理武康伯,陈旭云阳伯,刘才广恩伯,陈平江伯,都指挥使王聪武成侯,徐祥兴安伯,赵彝忻城伯,陈贤荣昌伯,都指挥同知李浚襄城伯,张辅信安伯,王友清远伯,张兴安乡伯,陈志遂安伯,都指挥佥事孙严应城伯,房胜富昌伯。六年,安南功,封都督佥事柳升安远伯。盖是时伯阶勋始定,在侯之下、一品之上故也。自后无超封者矣。

○峻加

勋武大臣三公,凡太师八人,太傅八人,太保十九人。其不以渐而超加者,韩国李公善长以太子少师加太师,魏国徐公达以太子少傅加太傅,英国张公辅加太师,黔国沐公晟加太傅,宁阳陈侯懋、会昌孙侯继宗、庆云周侯寿、长宁伯、瑞安王侯源、寿宁张侯鹤龄、建昌伯延龄、惠安张伯伟、会昌孙侯铭加太保。洪熙,礼部左侍郎杨士奇加少保,遂进少傅,通政使黄淮加少保,太常卿杨荣加太子少傅,户部右侍郎金幼孜加太子少保。景泰,侍郎江渊、王一宁、萧加太子少师,俞山加太子少傅,俞纲及副都御史罗通、大理卿萧维祯、通政使李锡加太子少保。正德,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刘忠,俱加少傅、太子太傅。

○超迁

洪武初,左右丞相正一品,平章政事、左右御史大夫从一品,左右御史,中丞正二品,参政从二品,尚书正三品。其超迁者,广东行省参政汪广洋为御史台左御史大夫,通政司参议李素为中书右丞,重庆府知府殷哲为左丞,起居注吴琳、邵武府知府周时中、常州府知府张度、中书省郎中王敏、兵部郎中陈铭俱为吏部尚书,河南府知府卞博、前按察佥事李泰、大都督府经历俞溥、中书省郎中海渊、户部郎中程昱、吕熙契斯、邢部郎中颜希哲俱为户部尚书,起居注杨训文、翰林应奉陶凯、北平按察司佥事吕本、礼部员外郎张筹、主事牛谅俱为礼部尚书,绍兴府知府唐铎、莱州府知府董俊、行省左司郎中滕德懋、刘诚、兵部郎中赵本、给事中安统俱为兵部尚书,御史台经历刘希鲁、荆州分省赞理刘大昕、磨勘司令端水复初、吴云、赞善大夫冯冕、刑部员外郎李宗艺、主事陈俱为刑部尚书,明州府知府余文为工部尚书,仪鸾司大使叶茂为福建布政使,起居注魏观为太常寺卿。

上元县知县孙克义为江西,都事赵辉为湖广,给事中李扩为四川,秦府伴读魏肃为北平,晋府伴读王铎为浙江,司文监丞王琏为山西,燕府伴读李浚文,吴府伴读张里仁为江西,俱行省参政。是时,参政从二品,多以尚书迁。其体稍重,故附记之。

洪武十三年以后,升六部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改行省为布政司,左右布政使从二品。其超迁者,通政司参议余气为吏部;太常司少卿阮,户部郎中{山日},左谕德赵瑁,左赞善门克新,监察御史任昂,翰林院典籍刘仲质为礼部,太原府同知温飞卿,考功监令李徵为兵部;审刑司左审刑王惠迪为刑部,嘉兴府知府薛祥为工部,俱尚书。儒学训导陈敬试吏部,礼部郎中高信,御史李原明试礼部;左参军刘逵,邢部郎中胡祯,前国子监助教开济俱试刑部;右参军麦至德试工部,俱尚书。户部郎中范敏署本部尚书。御史严震直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承直郎刘逢吉,吏部主事翟善为吏部左;给事中侯庸、张迪、龙川知县陈敬、中书舍人蹇义为吏部右。磨勘司令王道亨,岳州府知府封益,宗人府经历卓敬,户部员外郎聂震,御史陈宗理为户部左;吏科庶吉士杨靖,北平部郎中郁新,户部员外郎莫礼、李彪,主事夏原吉,给事中陈润,教谕石璞为户部右。翰林院检讨程性善为礼部左;礼部员外郎李冕为本部右。兵部郎中齐泰,工部主事沈氵晋,御史彭祥为兵部左;兵部主事刘隽为本部右。审邢司左详议葛循,邢部郎中任励,员外郎侯泰,御史严震直,芜湖县知县李行素,进士高铎为刑部左;刑部主事黄绍祖,刑科给事中张思恭,刑部司务祈著、暴昭为刑部右。工部员外郎周谊,主事李文仲,大理寺右评事王俊,给事中冀凯,御史冯彬,龙江卫经历黄福,羽林卫经历边彝,进士秦逵,鞍辔局大使黄立恭为工部右。俱侍郎。承敕郎刘逄吉,户部主事王克己试吏部右。户部郎中徐辉,礼部郎中杜思进试户部左;礼部郎中杜思进,工部郎中李端,前按察佥事郭桓,户部主事傅友文,右正言田友信,给事中蔡,大同卫知事朱安仁试户部右。夷陵州学正张习试礼部左;司封员外郎朱同试礼部右。署兵部员外郎刘述,兵部主事王暹,襄阳卫知事贾励试兵部右。总部郎中闫育,都督府经历商英,给事中徐文显,庶吉士杨靖试刑部右。刑部主事宋性,署刑部右虞部郎中韩铎试工部左;都给事中冀凯,署工部左给事中卓敬,司务王,署工部右,俱侍郎。职方司郎中赵彝为通政使司通政使。祥符县县丞邹俊为太理寺卿。刑部员外郎吴斌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按察佥事解敏,御史唐铎、凌汉为右副都御史。三十日,汉超右都御史。户部主事郭资,御史严德珉、桂满,怀庆府通判戴庄,都司副断事高翼为左佥都御史;御史范俊、常榷、邵质,静宁州判官元善,雩阝县教谕张绅,南丰县典史冯坚为右佥都。御史詹徽试左佥都御史。御史袁著,罗山县县丞袁泰试右佥都御史。御史景清、刘观、司中署左佥都御史;刑部主事邓大铿署右佥都御史。职方司员外郎向宝,刑部员外郎寇徽为应天府府尹。右至灵王得一为太常寺卿。兵科给事中张泌为光禄寺卿。景州学正胡季安试国子监祭酒。国子助教赵新为山西左布政使。

右王隽以奏事不实当问罪,上谓其年少有才,特赦而擢之。赵彝、向宝俱以九年考满,功过俱有奏请,亦特超擢之。有可纪也。其镇抚、千百户超授布政使等官,已见《武弁改文职》中,不复赘。

建文,兵部郎中卢渊为本部左侍郎;兵部郎中古朴、苏州府通判徐为右侍郎。山东按察司佥事胡子昭为刑部左侍郎。翰林院修撰练子宁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秦府长史茅大方为右副都御史。

永乐,左善世姚广孝为太子少师。左通政朱浚,保定府知府雒佥,为北京行部尚书。交州府知府阮均,布政司左参议李友直,北平参议许思温,北平按察佥事马京安,岳县知县康汝楫为行部左侍郎;临江府知府刘翼南,河间府知府崔衍,建昌府知府同彦翊,演州府同知黎思凯,户部郎中李昶为右侍郎。文选郎中陈洽为吏部右。湖广左参政郝鹏为户部左;浙江右参政张春,江西右参政蔚绶,通政司参议李文郁,行部郎中王锺,邵武府通判王礼为户部右。浙江左参议易英,礼科都给事中胡钅癸,为礼部左;陕西右参政戚存心,河南左参政郭敦、右参政王彰,刑部员外郎宋礼为礼部右。兵部郎中方宾,审理正乔稳为兵部左;北平按察副使墨麟为兵部右。浙江右参政赵Р、左参议左献,前北平右参议卢祥,绍兴府知府李庆,刑部郎中杨勉为刑部右。江西右参政张本,福建右参政房安为工部左;山东左参政郭进,山西左参政郑刚,开封府知府任毅,处州府知府刘兼,工部主事蔺芳,行在吏科给事中杨和,刑科都给事中张信,御史甄庸为工部右。俱侍郎。御史俞士吉、张纯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户部郎中李暹,营缮司主事贺银为通政使。工科给事中戴希文为太常卿。禄州判官汤宗为大理右寺丞。长沙府同知甄仪为顺天府府尹。威清卫经历刘礼,兴州前屯卫经历王焕为湖广左、右布政使。洱海卫经历沈仕温为浙江,行人蒋廷瓒为贵州,俱右布政使。天津左卫经历王平为福建左参政。行人闻良辅为广东按察使。

洪熙,凤阳府照磨李准为太子宾客。詹事府府丞黄宗载为吏部,大理寺右寺丞邹希贤为礼部,大理寺寺丞孙时为兵部,云南按察佥事吴廷用,御史金庠为刑部,工部郎中苏瓒、易州同知裴琏为工部,俱右侍郎。湖广左参政李素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盐运司判官向缶为右佥都御史,即日进右都御史。鸿胪寺右寺丞杨善为本寺卿。

宣德,吏部郎中郑诚、赵新,为本部左、右,兵部郎中赵伦,参政刘琏,吏科给事中王佐为户部右。参政段民为南户部右。礼科左给事中李琦为礼部左;参政王十嘉、吾绅,礼部员外郎吴政为礼部右。长沙知府李郁,兵部郎中柴车,御史于谦为兵部右。参政叶春,邢部郎中丁铉,员外郎曹弘为刑部右。按察副使成均为南刑部右。越府长史周忱,工部郎中黎澄,御史罗汝敬为工部右。刑部郎中段民署户部右。按察副使魏源署刑部右。俱侍郎。御史李浚、吴讷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按察司知事李嘉为通政使。

正统,吏部郎中曹义为本部。户部郎中王沦、沈翼,吏科都给事中张睿、孟鉴为户部。礼部郎中杨宁为本部。兵部郎中侯琏为本部。温州府知府何文渊,刑部郎中李棠,御史马昂为刑部。武昌府知府邰,武选司主事王佑,工科给事中张敏、王永和,御史王永寿为工部。御史齐韶为南京刑部。武库司郎中徐试兵部。俱右侍郎。按察副使陈镒、朱与言,建昌府知府陈鼎为右副都御史。福建佥事鲁穆,浙江佥事张楷,御史王翱、罗亨信、段俊为右佥都御史。

景泰,翰林院侍讲洪为吏部。吏部文选司郎中李贤,翰林院侍讲杨鼎、侍读储A18,兵科给事中刘清为户部,翰林院侍讲王一宁、编修陆琦,礼科都给事中章瑾、李实,吏科给事中姚夔为礼部。翰林院侍讲杜宁为南京礼部。兵部郎中项文曜、王韦、邹为本部。翰林院侍讲江渊为刑部。工科给事中张敏为工部。俱右侍郎。兵部郎中罗通,兵科给事中孙祥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刑部郎中陆矩,巩昌府知府韩昱,兵科给事中王,御史任宁、段信为右佥都御史。中书舍人王荣为太理寺右少卿。

天顺,吏部验封司郎中张用瀚为本部。户部浙江司员外郎刘本道为本部。礼部祠祭司郎中萧璁,钦天监中官正汤序为礼部。吏部验封司郎中赫璜,户部江西司郎中陈汝言为兵部。太仆寺少卿黄仕俊为刑部。大同府掌府事参政霍为工部。俱右侍郎。又,太仆寺丞孙弘为工部左侍郎。户部郎中薛远,礼部郎中章纶,刑部郎中周,各本部右侍郎。御史滕昭,国子监学正林聪俱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成化,御史章、屠氵庸,按察司佥事汪浩,翰林院修撰张颐俱为右佥都御史。抚陕西,氵庸协理院事,浩督四川军务,颐抚宣府。自是而后,部院位日益重,而郎署以下日益轻矣。

弘治,南宁府知府杨守随为应天府府尹。鹤庆府知府张海为顺天府府尹。

正德,光禄寺卿张骏、周惠畴为礼部尚书。又,尚宝司丞周惠畴为光禄寺卿。大理寺评事杨立为太仆寺卿。河南按察佥事王鼎为顺天府府尹。

嘉靖中,巡按御史胡守中以扈驾劳,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詹事府丞。先人以御史按顺天,与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俱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以论李太宰,升太子太保、工部尚书。主事桂萼、张璁、霍韬,员外郎方献夫,以议礼,萼、璁为学士,韬、献夫为侍讲学士。御史王大任、姜敬以访迁,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光学超迁

翰林以光学士为重,若讲读以下得超迁者,诚为异典。今按:以侍读迁者,曹文忠鼎、商文毅辂、万文康安、倪文毅岳及今严太保讷;以修撰迁者,李太师春芳;以尚宝丞迁者,黄谏;以右中允迁者,董宗伯份。又,彭文宪时以侍读,杨文忠和以左中允,俱迁左春坊大学士。又,国初助教宋讷拜翰林院学士,翰林院编修罗复仁拜弘文馆学士,典籍李Р拜侍讲学士。

洪武,以翰林院待诏朱善为文渊阁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洪熙,以光禄署丞权谨为文华殿大学士。权之此迁,盖尤异也。

○布政迁尚书

高帝之时,藩司与六部均重,以故少迁入者。建文时,云南左布政使张ヨ入为吏部尚书,右布政使陈迪入为礼部尚书,山东左布政使铁铉进兵部尚书。其时尚书秩正一品。永乐时,北平布政使郭资为刑部尚书。正统时,陕西按察使陈智为掌院右都御史,布政使刘中敷为户部尚书,石璞为工部尚书,萧亘、石瑁为礼部尚书,张惠为南京礼部尚书,陆瑜为刑部尚书。陆之后,绝响矣。永乐、宣德间,左、右侍郎、副都御史转布政使,如魏源、弋谦之类。而布政使迁侍郎、都御史,必食从二品禄。

○文臣从龙迁秩

洪熙宫臣辅监国者,吏部尚书蹇义加少保,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前右春坊大学士黄淮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司经局洗马杨溥、正字金问为翰林院学士。

宣德宫臣,左庶子陈山为户部右侍郎,寻进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右庶子张瑛为礼部左侍郎,寻进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右赞善王让为吏部右侍郎。洗马戴纶为行在兵部右侍郎。其他若詹事府府丞艾良、郑焯,左春坊左中允张宗琏,仅为大理寺左右寺丞。右春坊右中允徐永达为鸿胪寺左少卿。林长懋至出为郁林州知州。右司直郎蒋先为尚宝司丞,张景良为四川顺庆府通判。清纪郎韩岫为刑科给事中。左司谏林宗儒、王永锡为鸿胪寺司宾、司仪署丞。右司谏吴为国子监助教。司经局校书冯景浩为礼科给事中。正字陶永成为国子监学正。其不出外局者,独左赞善蔺从善,左司直蒋骥、高谷,得翰林侍讲而已。岂其时宫臣之设未几,又多不由科第进者耶?而郁林、顺庆之除文何也?纶寻出镇交,以旧嫌逮下狱死,并诸父河南知府贤、太仆寺卿希文,百口俱籍没。希文幼子下蚕室,至太监。

景帝自成阝邸即位,成阝府左长史仪铭为礼部左侍郎,审理正俞纲为太仆寺少卿,伴读章文为太常寺丞,杨舆为户部郎中,俞山为鸿胪寺左寺丞,良医陆子才、忻克敬为太医院判、审理副等官。季亨等二十三员为州同知,致仕右长史杨翥为致仕礼部左侍郎。铭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山、纲至吏、兵二部侍郎,俱加太子少傅、少保。文亦进尚书,舆进侍郎。

世宗由兴邸入绍,故左长史张景明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右长史袁宗皋超为吏部左侍郎兼学士,遂为礼部掌文渊阁大学士。纪善周诏为少詹事兼侍读,至太常卿。审理正高嵩太仆少卿。伴读吴大田太常寺丞。典宝黎民右副都事。典仪正王锦、典仪副周璧鸿胪左、右丞。良医副杨立、太医院判赵铭等复升寺丞等官。大田后至工部左侍郎,高嵩、赵铭俱太常寺卿。

穆宗由裕邸入绍,前授书侍读高公拱加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左陈公以勤为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右侍郎张公居正为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侍讲学士殷公士儋为礼部右侍郎。待诏等官王凝、刘奋庸俱加尚宝卿少等官有差。闲住右谕德唐汝楫升太常寺少卿,致仕。

○布衣超擢

太祖自立国时,省台要地,俱以勋旧充之。其所聘用如刘诚意、宋文宪辈,虽礼寄优崇,而颇循资序。自胡、陈之后,群臣鲜当意者,法网严密,诛斥相继,而学士大夫亦多所引避。于是,不爱高爵,越资以收天下之贤俊,而有朝徒步暮金紫者。永乐中,亦间行之。其可纪者,儒士王本、杜佑、龚、杜、赵民望、吴源为四辅官兼太子宾客,位尚书上。贤良郭允道,秀才范敏、曾泰为户部尚书。税户人才义门郑沂为礼部尚书。儒士赵翥为工部尚书。武英堂纪事监生黄义为湖广行省参政。儒士张子源试礼部右侍郎,张宗德试兵部右侍郎。耆儒刘育、关贤为谏院左右司谏兼左右春坊左右庶子,赵肃、何显周为左右正言兼左右谕德。儒土蓝子贞、张伯益为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陈玄为右佥都御史。明经张文通、阮仲志试左右佥都御史。人才赫从道试大理寺右少卿。孝廉李德为南京应天府府尹。儒士吴翥为国子祭酒。税户义门郑济、王勤为春坊左右庶子。贤良孟性贤为广西左参政。文学宋亮为福建左参政。儒士邢浩为河南,卢友常为山东,齐瞻为四川,俱左布政使;金良佐为广东,吴昭为山西,陈宗颜为陕西,俱右布政使。又,邹伯源等十一人为各布政司参政、参议。又,儒士张遂为陕西左布政使;安处善为湖广,徐子民为山东,曹岱为浙江,梁泊与为河南,彭友信为北平,韩宜可为山西,李宜之为江西,俱右布政使。又,国子监生刘政、邓志和为福建左右,颜钝、申逵为北平左右,周振、张琏为河南左右,王允、陈嘉为山西左右,薛郁、董伦为陕西左右,俱布政使;杨允为浙江,杨镛为山东,方温为湖广,俱右布政使。龙镡为浙江,阮友章为福建,王礼为北平,李皓为山西,曲能为山东,俱按察使。萧礼敬等二十五人为左、右参政、参议。朱源等二十一人为副使、佥事。其一时铨补乃尔。岂空印事发,藩臬诸臣俱得罪耶?又,以留守中卫指挥佥事陈龠子信试四川左参议,凤阳留守中卫指挥佥事韩春子恕试右参政,则官舍也。骁骑右卫千户俞清弟立试广东左参政,府军左卫千户陈亨弟贞试右参政,则军余也。抑又异矣。

又,人材董从先、鲁、杨仲礼署浙江,王守政、蔡均美、谢直方、王秉彝署福建,俱布政司,而不言何官。

永乐中,人材马麟为湖广,盛仪为浙江,俞景周为山东,周克敬为广西,俱左布政使;孙豫为山西,江润为河南,艾瑛为浙江,俱右布政使。吴衡等六人为参政、参议。自是而后,始绝响矣。布衣跻方面,可谓奇遇。然二朝诸公宋亮以下,俱无登八座者。

洪武中,耆儒鲍恂、余铨、张长年,同日拜文华殿大学士,以老固辞,赐宴遣归。永乐中,以儒士武周文为翰林侍讲学士,以老致仕。天顺中,以布衣吴与弼为左春坊左谕德,不就。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

4KZ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