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司马定浙二乱志

作者:王世贞
张司马定浙二乱志

万历十年之四月兵部右侍郎铜梁张公肖甫兼右佥都御史来视浙师浙故有幕府亲兵四千五百人其人多括苍诸郡民家子颇选而故胡少保倚之起战功饷赉至糜县官廪不訾故赵尚书来代稍稍为裁缩然犹月一金而其兵分营九岁率以七营防海汛汛毕乃归是时承平久当国者有所向以桑孔为急而士大夫争言汰冗费因稍及兵饷於是给事中疏请减营兵廪三之一无巳而复请以新钱半之当幕府议钱法壅不行无所得食则相率号於两台使者居间幕府幕府吴中丞善言尝守吾郡用循吏治效骤迁不习兵弗听令予钱自如乃汹汹为恶语冀以恫喝止吴公吴公益持之坚顾仅两台使言之诸司道傍睨亡助者於是兵有二黠魁曰马文英杨廷用媾其党噪於治饷佥事王许之门

猜你喜欢的书

愤怒的葡萄

愤怒的葡萄

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1939年出版,翌年获普利策小说奖。主人公约德家乡的土地被地主们收回卖给了畜牧公司,农民的破旧房子被拖拉机夷为平地,农民不得不离乡背井,从俄克拉何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迁移。约德家卖掉了全部家产,买了一辆破旧汽车,一家祖孙三代共十三口人,乘着这辆汽车加入了逃荒者的行列。路上,祖父和祖母经不起颠簸,相继去世。到了加利福尼亚,他们找不到固定的工作,只好在农村找些零活干,但又时时遭受到警察的迫害。在一次跟警察的冲突中,同来的牧师凯绥被警察逮捕,身陷囹圄,但却使他懂得了穷人“犯罪”的原因。他出狱后积极组织罢工斗争,影响了约德,使约德投身到斗争的激流之中。凯绥的行动遭致坏人的仇恨,被全副武装的警察用棍子打死,约德盛怒之下,夺过棍子将凶手打死。约德为了逃脱警察的追踪,不得不躲在丛林的洞里,坚强的母亲理解儿子的心情,坚决支持他的行动。约德下定决心要沿着凯绥走过的道路走下去,表示“凡是有饥饿的人为了吃饭而斗争的地方,都有我在那里。凡是有警察打人的地方,都有我在那里……。”小说绘声绘影地描写了流浪农业工人的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他们之间的友爱精神以及他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这种真实的揭露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因而该小说出版后颇遭訾议,但广大群众喜欢它,在俄克拉何马州的发行量超过了《飘》,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继志斋集

继志斋集

诗文集。明王绅(1360—1400)撰。九卷。绅字仲缙,待制褘之仲子,义乌(今属浙江)人。褘死时,绅年十三,事母兄尽孝友。长博学,受业于宋濂,濂器之。往云南求父遗骸不获,述滇南痛哭记以归。建文帝时,用荐召为国子博士,预修太祖实录。献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二章。卒于官。此集为绅殁后,共子稌汇辑。永乐元年(1403)成书。凡九万余字。卷首有其友邹缉、王达序二。正文含曲、各体诗四卷,论、序二卷,记二卷,书一卷。《四库全书》缺页颇多。绅为名父之子,显师之徒,其文演迤丰蔚,不失家法;诗亦有陶韦风致,无纤秾之习。于明初洪建间小有名声。有《四库全书》本,《续金华丛书》(仅有二卷)本。

水云集

水云集

诗别集。南宋汪元量撰。一卷。元量有《湖山类稿》已著录。此集收诗凡二百三十七首。附录二卷,录诸家酬赠、诗话、作者生平事迹资料等。诗多记国亡北徙事及与文天祥狱中唱和之作。如《湖州歌》九十八首,写被俘后去北方见闻与感受,周详恻怆,人谓之诗史。有《四库全书》本,《武林往哲遗著》本,增附录三卷。另有今人王献唐《双行精舍校汪水云集》,版本校勘颇为精到。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

简名《救孝子》、《不认尸》。杂剧剧本。元王仲文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中王修然乃金世宗朝名臣,知大兴府,人称“过包拯远甚”(焦循《剧说》)。《金史》本传称其“性刚严,临事果决,吏民惮其威,虽豪右不敢犯”。剧写大兴府军户李氏长子杨兴祖乃亲生,次子谢祖乃亡夫之妾生。会征兵,昆仲争往,母执意令长子去,府尹王修然甚敬其贤。临行,兴祖付刀与妻王春香托赠东军庄内弟,母命谢祖送嫂。谢祖为避嫌,送近庄以行李付嫂而归。歹徒赛卢医劫掠与小叔分手后独行的春香,并剥下春香衣服穿在被其杀害的另一哑婢身上,又毁婢容以造疑案。王母不见女归,追问李氏知谢祖所送,又发现女尸,遂告谢祖害嫂。官仅据尸首衣服即判杨母领尸,母信谢祖无罪,坚执不认。官严刑谢祖屈供,遂下死牢待批斩。后兴祖告假回家,路遇春香,询知为卢医所掠,乃执卢医至官。正遇王修然复审此案,于是冤情大白,卢医被处斩,推官、令史受杖一百罢免,兴祖兄弟母子以贤孝皆得表彰。今存《元曲选》本。南戏有《何推官错认尸》,仅存残曲,情节类似;宋元话本亦有《错认尸》,然与剧情多异。

诗传大全

诗传大全

二十卷,明胡广等著。为明永乐年间所修《五经大全》之一。本刘瑾《诗传通释》损益而成。仅删刘书冗蔓者数条,余皆如故。唯改原书“瑾案”二字为“刘氏曰”,并将刘氏原书以《小序》分属各篇,合为一篇。顾炎武、朱彝尊对此都有辨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述其沿革:“自北宋以前,说《诗》者无异学。欧阳修、苏辙以后,别解渐生。郑樵、周孚以后,争端大起。绍兴、绍熙之间,左右佩剑,相笑不休。迄宋末年,乃古义黜,而新学立。故有元一代说《诗》者,无非朱传(《诗集传》)之笺疏。至延祐行科举法,遂定为功令,而明制因之。然元人笃守师传,有所阐明,皆由心得。明则靖难以后,耆儒宿学,略已丧亡。广等无可与谋,乃剽窃旧文以应诏。此书名为官撰,实本元城刘瑾所著《诗传通释》而稍损益之。”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即出曜经三十三品法偈,皆是佛所说也。天息灾生在北印度迦湿弥罗国,是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僧,施护则是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僧。他们原系同母兄弟,在太平兴国五年(980)一同携带梵本来京,也受到优待。那时法天等已游历归来,太宗叫他们审查宫廷收藏的各种梵本。因为他们兼通华语,能够翻译,太宗动了重兴译经的念头,遣内侍郑守钧计划在京中太平兴国寺的西边建筑译经院。过了两年,院屋建成,天息灾等便受命住入开始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