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碑传琬琰集
作者:杜大珪
107卷,南宋杜大珪编录。杜大珪生平履历无考,书前自署“眉州进士”,自序作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则他大约为孝宗朝进士。“琬琰”意为美玉,意谓其所选皆系佳品。此书专门选录汇辑宋代名臣碑传,上起北宋太祖建隆年间,下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全书分为3集:上集27卷,主要辑录神道碑,共收碑文49篇;中集55卷,主要辑录志铭行状,共收123篇;下集25卷,主要辑录诸家别传和实录的本传等,共收81篇,此书材料主要取自宋人别集,少数取自实录或国史,凡出自实录的传文,均在篇名下方标明“实录”二字。碑传文字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这些文字或出于门生故吏、亲朋子孙,或出于名公巨卿、文人学士,其中不乏谀词讳言,未可全信,但以当时人写当时事,究属第一手材料,其于传主生平履历,远较史传为详,如历官之次序,拜罢之年月,大都历历可考,因此此书是研究历史人物的最主要的资料。元人所修《宋史》杂乱无章,其中讹误触目皆是,列传主要取宋人所修国史作为蓝本,而国史中的列传则是主要根据碑铭志状写成的,用《宋史》列传与碑传文对照,常常可以发现许多错误,更可以弥补《宋史》记载的阙略和不足。此书中的一部分碑传见于今存的宋人文集,但还有一些碑传别处已见不到,这是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30年代,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将本书中不见它书的碑传辑出来,编
章节列表
升序↑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
- 提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七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五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五
杜大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丹阳记
城镇志。南朝宋山谦之撰。一卷。丹阳,治今江苏南京。此书分建置沿革、山川、名胜古迹三门,含疆域、分野、镇市、坊里、街巷、桥梁、陵墓、碑碣等目。以地理风俗为主,记各县山川古迹尤详。 是书体例简明,为南京地区早期地方志书。宋佚。清王谟 《汉唐地理书钞》有辑本。
李虚中命书
三卷。古代星命术书。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注。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术数类二》:“书中义例,首论六十甲子,不及生人时刻干支,其法颇与韩愈《墓志》(指《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所言始生年月日者相合,而后半乃多称四柱,其说实起于宋时,……真伪杂出,莫可究诘。”此书以人的生年月日干支为依据,推衍人寿夭、贵贱、吉凶,为后世言星命八字术者所祖。
马一浮词集
词集,马一浮著,一卷,收马一浮词作一百零三首。
齐白石回忆录
20世纪的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层出不穷,而备受陈师曾、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共同推崇的大画家,只有齐白石一人。齐白石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异数,从没有一位画家如同他这般,能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他将传统文人画的美感情趣转向移位,开辟了一个平民化、世俗化的绘画天地,注入了生机活泼的世俗人情。《齐白石回忆录》是白石老人亲述,由门人张次溪记录,原是请吴江人金松岑为白石老人作传所备的素材。记录了齐白石生于清末、游历于民国、经历种种战乱的人生苦旅。同时这本《齐白石回忆录》收录了胡适、黎锦熙、邓广铭三位史学大家所做的《齐白石年谱》和罗家伦所写的对《白石老人自述》的感受。可说是读懂齐白石最为权威、最为可信的读本。
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发音:Yi Seong-gye,1335年10月27日-1408年6月18日),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金野郡)。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李成桂是元朝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夺取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来与元朝、红巾军、倭寇、女真等势力作战,战功显赫,不断获得提拔。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累官至门下侍中(首相),封和宁郡开国忠义伯(简称和宁伯)。1392年,李成桂受群臣推戴,登基为王。1393年奉明太祖圣旨,改国号为朝鲜。1394年定都汉城。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洗高丽王族,对外向明朝称臣,并招抚朝鲜半岛东北面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被尊为太上王。五子李芳远即位后,他出奔老家咸州(今朝鲜咸兴),指挥赵思义等起兵反抗李芳远,兵败后被迫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后死于汉城,葬于健元陵。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
全一卷。唐代澄观撰。又作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经七处九会颂。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乃总合颂分、释分二部分而成,以五言六十八句之颂,叙述八十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之要义。本书虽仅一万三千余言,然已将华严经要义揭示无遗,且其文辞平易,实为华严教海之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