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碑传琬琰集
作者:杜大珪
107卷,南宋杜大珪编录。杜大珪生平履历无考,书前自署“眉州进士”,自序作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则他大约为孝宗朝进士。“琬琰”意为美玉,意谓其所选皆系佳品。此书专门选录汇辑宋代名臣碑传,上起北宋太祖建隆年间,下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全书分为3集:上集27卷,主要辑录神道碑,共收碑文49篇;中集55卷,主要辑录志铭行状,共收123篇;下集25卷,主要辑录诸家别传和实录的本传等,共收81篇,此书材料主要取自宋人别集,少数取自实录或国史,凡出自实录的传文,均在篇名下方标明“实录”二字。碑传文字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这些文字或出于门生故吏、亲朋子孙,或出于名公巨卿、文人学士,其中不乏谀词讳言,未可全信,但以当时人写当时事,究属第一手材料,其于传主生平履历,远较史传为详,如历官之次序,拜罢之年月,大都历历可考,因此此书是研究历史人物的最主要的资料。元人所修《宋史》杂乱无章,其中讹误触目皆是,列传主要取宋人所修国史作为蓝本,而国史中的列传则是主要根据碑铭志状写成的,用《宋史》列传与碑传文对照,常常可以发现许多错误,更可以弥补《宋史》记载的阙略和不足。此书中的一部分碑传见于今存的宋人文集,但还有一些碑传别处已见不到,这是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30年代,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将本书中不见它书的碑传辑出来,编
章节列表
升序↑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
- 提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七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五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五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六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七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八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一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二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三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四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五
杜大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著作。清吴谦等撰。十六卷。谦有 《医宗金鉴》 已著录。是书以祁坤 《外科大成》 为基础,加以整理补充编成。刊于乾隆七年(1742)。是书即《医宗金鉴》之卷六十一至七十六。其卷六十一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 卷六十二列各类外科常用方剂; 卷六十三至七十一分述头、面、项、背及全身各部外科病证; 卷七十二至七十四为发无定处的外科、皮肤科病证; 卷七十五杂证部,为跌仆、金疮及竹、木、虫兽所伤诸病;卷七十六婴儿部,为小儿外科病证。内容较为丰富,对中医外科疾病分类颇为详细,治法切于实用。书中将各病证候、方剂编成七言歌诀,便于记诵,并附有二百六十余幅外科病形图。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为后世外科医家视为较完整的专著和门径之作,至今仍有一定影响。有光绪九年(1883) 扫叶山房刻本,光绪三十二年有益斋石印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太上洞神天公消魔护国经
太上洞神天公消魔护国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三卷。上卷假托元始天尊为无极真人说消灾护国之法。中下二卷假托太上老君为尹喜真人说道教经箓斋科,劝人修行天合斋法,消灾护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卷中述“剑州临津县”王法进修道事。考唐改始州为剑州,隋改胡原县为临津,宋省,“剑州临津县”之称当使用于唐五代时期,该经盖出自其间。
春秋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作者不详。今仅存一刊本,封面序目等均佚,亦不知其创作年代,仅据内容知为清代的作品。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为私人庋藏, 原书未见,略知内容写李春发与姜秋莲的恋爱婚姻故事,余不详,待日后有机会,再补充介绍。
中国通史(第九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九册是中国通史第五编明清封建制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第三、四章组成。第三章综合叙述清朝的建国、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第四章叙述清朝统治的巩固与疆域的奠立,即清圣祖至世宗时期的政治概况。
法华五百问论
凡三卷。唐代湛然(711~782)着。又称法华经五百问论、五百问论、释疑。收于卍续藏第一○○册。为中唐时期法华经之注释书,针对慈恩大师之法华玄赞所说,而以天台宗之立场斥难之。全书采问答形式,总数约有五百,故名五百问论。内容为天台一乘家、法相五姓家之论诤,主要论点以定姓二乘之成不成问题、一乘三乘之权实问题为主干,网罗三车四车论、法华论之四种声闻、摄大乘论之四意趣、法华经寿量品之正宗流通论等,有关天台、慈恩两家所有重要问题而见解不同之处,加以论议。
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给孤独园,为阿难说二咒,是但对扬阿难而说,非有别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