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注

作者:韦昭
国语注

训诂书,三国吴韦昭著。又名《国语解》、《春秋外传国语注》。《国语注》是通过注解的形式疏通《国语》语言的书。韦氏注《国语》的目的,是因前代诸家注文字艰涩,是非相杂,他的注解要为“浅闻初学”服务。《国语注》文字非常简洁明快。原则是“因贾君之精实,采虞、唐之信善”,“参之以《五经》,检之以《内传》,以《世本》考其流,以《尔雅》齐其训”。以《尔雅》释义为准绳,重新全面研究《国语》的语言。韦注为《国语》中各类词汇的各种意义提供了较客观的说解。对后人研究《国语》词汇、先秦词汇系统、从春秋到孙吴时期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皆有重要参考作用。韦注还使用了相当数量的魏晋口语词,所以还有相当的语料价值。另外,韦注中还有释句及少量的说明古今字、注音等,皆具有参考价值。《国语注》较通行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韦昭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都柏林人

都柏林人

爱尔兰作家詹姆士·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形形色色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乔伊斯在1904年给出版商的信中阐明了小说集的主题:我的宗旨是为我国的道德史谱写一个篇章,我之所以选择都柏林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城市是瘫痪的中心。尽管其中15篇是各自独立的小说,但都由这一主题统一成一整体。乔伊斯从四方面刻画都柏林的生活: 童年、青年、成熟及社会生活,小说集也是按这个顺序安排的。《都柏林人》显示了易卜生、福楼拜及契柯夫对乔伊斯的深刻影响。结构技巧上保持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许多特点,叙述发展平稳,没有戏剧性冲突和高潮,乔伊斯有意识地采用了一种“猥琐”风格,以它来暗示故事的现实主义和它们表现的道德、精神的贫乏,这种贫乏无疑是乔伊斯所指的都柏林的瘫痪。同时故事基于乔伊斯关于“感悟”的理论,即在貌似琐碎、渺小的事件中,在某一瞬间心灵豁然开朗,领悟到深刻的内含。

太清经断谷法

太清经断谷法

经名:太清经断谷法。未着撰人。似随唐前故籍。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方法类。《通志》著录。述断谷法。多以服中草药及药膳为方。卷中记抱朴子于西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将服食巨胜方“寓 (疑为写) 以为要秘”。本书盖撰于晋。

在城市里

在城市里

《在城市里》以生活底层的小人物丁寿松为引,上演了一出生活在南方小镇的各色人物的悲剧人生。那些迷失在欲望的城市里,在麻将桌、酒桌上,茶馆酒楼甚至妓院里虚度光阴的空洞灵魂,他们的人生仿佛阴雨霉天里屋檐下单调又寂寞的水滴,滴着滴着就织成一张灰暗的网,叫人发闷,叫人绝望,在黑暗的漩涡里灭亡。作者冷峻、犀利的语言,像利剑一样直击我们的灵魂,笑过之后,才发现,里面也有你我的影子。

今世说

今世说

8卷,清王晫撰。王日卓,字丹麓,自号松溪主人,杭州人,此书撰成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是一部《世说》体的笔记,所记都是顺治、康熙两朝和作者同时的文人学士的言行,故称《今世说》。作者虽然只是生员出身,但和当时士大夫,文人学士交游很多,了解许多士林掌故。此书体例全仿《世说新语》,共分30门,门类亦从《世说》之旧,只是删去了自新、黜免、俭啬、谗险、纰漏、仇隙6门,惑溺一门也只选录无伤大雅的内容,因为作者所记都是时人时事,所以只能隐恶扬善,但他希望后人能补齐这6门内容,“以成完书”。据《例言》所称,本书正文全部采自己有刻本之时人著作,“若未见刻本,虽有见闻,不敢妄列,昭其信也”,其中从汪琬的《说铃》,陆圻的《西陵新语》两书采摭的材料最多,王日卓仿何良俊《何氏语林》的体例,在每条正文之后都自加小注,简要地介绍事主的生平大略。通过此书可以了解清初的掌故,文风和一般名士的动态,而且作者的文笔也简洁可观,可读性较强.

般若心经论

般若心经论

般若心经论,一卷,清函是撰。

西方要决科注

西方要决科注

西方要决科注,二卷,唐窥基撰,佚名注,附日本基辨撰西方要决真伪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