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昭

- 姓名:韦昭
- 别名:字弘嗣
- 性别:男
- 朝代:三国
- 出生地: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
- 出生日期:204年
- 逝世日期:273年
- 民族族群:
韦昭(204年―273年)三国吴训诂学家。字弘嗣,晋避司马昭讳,故作曜,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生于建安九年(204),卒于凤凰二年(273),享岁七十。少好学,善属文。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朝(222—277),历仕西安令、太子中庶子、中书郎博士祭酒,封高陵亭侯,官至侍中。领左国史。曾依刘向所作,校定群书。后撰《吴书》,触怒孙皓,下狱诛杀。事迹见《三国志·吴书》卷六十五《韦曜传》。作《吴书》二十五卷,未卒业。《辩释名》一卷,以补《释名》之失。《孝经解赞》一卷,《汉书音义》七卷,《官职训》一卷。又与朱育合作《毛诗答难问》七卷。皆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毛诗答难问》一卷、《孝经解赞》一卷;黄奭《汉学堂丛书》辑录《辩释名》一卷。《汉书》颜师古注亦多征引其说。今存唯*《春秋外传国语注》,《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十二卷,《旧唐书·经籍志》则为二十一卷,兼采郑众、贾逵、虞翻、唐固之说,且多所驳正,为《国语》今存最早详赡注本。
韦昭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淀君:战国的贵妃
本书讲述的是丰臣秀吉之妻茶茶(淀君)一生的故事。本书主角茶茶,是织田信长妹妹阿市夫人之女。她年少时曾数次经历城池被攻陷、家破人亡的惨事。小谷城陷落之际,母亲阿市带着茶茶和两个妹妹阿初、小督逃出城去。不久后,其母阿市改嫁,却又和继父死于丰臣秀吉之手,而随后,她又被丰臣秀吉看中,成为了杀母仇人的侧室。成为日本最有权势之人丰臣秀吉的侧室,并为他生下继承人秀赖。然而不久秀吉病逝,丰臣家在与德川家争夺天下的斗争中败北。最后,茶茶与秀赖一同,在大坂城陷落之日自尽。
针方六集
针灸丛书。6卷。明·吴昆撰。刊于1618年。卷1《神照集》,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卷2《开蒙集》,载《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八法针方(八穴)、五门针方(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卷3《尊经集》,集录《内经》中有关针灸的内容共148节;卷4《旁通集》,为作者阐发针灸学的一些言论45节,修金针赋24条,对于八法的理论尤多独特的见解;卷5《纷署集》,分述身体各部位的腧穴(与卷一内容或有重复);卷六《兼罗集》,载玉龙歌等歌赋注释以及灸法等。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
经名: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摘录《金虎》、《神虎》二符改编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上清大洞真经》第二十二种著录《上清神虎上符消魔智慧》,为六朝上清经。本经除“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帝君”之第一段外,其余与《洞真太上神虎玉经》同。述符箓形成与盟仪。
增壹阿含经新译
此经记述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经中也多处提示了“六度”、“三乘”等大乘菩萨道思想,还记载了第一次佛经集结之菩萨藏集结(一般称大众部集结),阿难在窟内与诸大声闻完成四阿含的集结后,又发心会同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集集结大乘菩萨道经典,“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赞叹“方等大乘意玄遂”、“难明难了不可观”。当然,作为小乘基本经典,此经的重点在说施戒涅盘等事及各种因缘故事,故又为劝化者所专习。本书同其他三部阿含一样,系记载基本佛教教义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佛教产生以及当时北印度政治、宗教、哲学等提供了资料。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呪经,一卷,曹魏菩提流支译,日本知足撰真伪决疑。
大乘义章
凡二十卷。隋代净影寺慧远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一部佛教类书,类聚佛书要目并详释之,以诠显大乘深义。要目分:教法聚、义法聚、染法聚、净法聚、杂法聚等五聚。各聚概依增数法立义门,总揭二百二十二门(缺杂法聚),更设细段而详释之。本书引证赅博,义旨明晰,相当于佛教百科辞书之性质,故历来佛教术语之说明大多引用本书。依续高僧传卷八慧远条载,本书原为十四卷,二四九科。现行本有二十卷本与二十八卷本(义天录)两种。本书对染法聚中烦恼义之阐释,从二障义至八万四千烦恼义共分为三十门。又各篇之法数多从小数逐渐增至大数,每篇分为四门以至八门来解说。此种将佛教术语以法之数别排列说明而成为辞典体裁之作法,不知起自何时。然慧远之师法上即曾著有大乘义章六卷及增数法门(内法数林)四十卷,此事载于续高僧传卷十。此外,天台智顗亦撰有法界次第初门一书,由修禅之立场而建立六十科之法数。上列所述大多与大乘义章之项目相符,准此观之,此种类书颇流行于六世纪前后之佛教界。本书五聚之分类或系根据成实论之发聚、苦谛聚、集谛聚、灭谛聚、道谛聚等观念而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