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行湘以力服人 守洛阳未共存亡
做战俘连升三级
凡是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过的战犯,没有一个不认识第一组组长邱行湘的。此人为黄埔六期毕业生,虽然过去只是官拜少将,担任的也只是青年军整编二〇六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但在战犯管理所担任组长后,却够神气的了。他那组的组员,既有国民党军政人员被俘中地位最高的陆军上将、四川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王陵基,这是战犯中唯一的一位上将;还有曾统率过近百万大军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名将,曾任过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以及在国民党中搞特务工作与军统头子戴笠齐名的康泽和中将军长陈林达、杨文瑔等。许多人讥笑邱行湘说,新中国成立后他算是连升三级,官运亨通,比他在新中国成立前神气得多了!
提起这位将军,在战犯们当中,无论是他那个组或其他组的人,对于他可说有一半人点头称赞,有一半人摇头不满。用句文雅的词,即“毁誉参半”。而他自己呢,却一直是我行我素,从不为别人的毁誉改变过他的倔犟个性。
最不满他的自然是他那个组的一些人。康泽一看到他就生气,因为他的确有些做得太过分,使康泽感到很难堪。据说,有一次他把那个组的饭菜拿回去之后,因为太累,不想按照平日的做法将菜每人一份分好,而是要组员们自己去舀菜。康泽过去在国民党中是曾经很受“老头子”器重的,在担任“别动队”总队长时,不但掌握生杀大权,而且他的别动队驻到什么地方,当地的军政人员都是畏惧三分。抗日战争期间,决定向延安八路军总司令部派遣联络参谋,到延安进行特务活动时,“老头子”都是叫康泽推荐或选派得力人员去的,先后有徐佛观和郭仲容。为这件事,使得军统和军令部二厅的人都感到大出意外。无论按惯例和业务性质,都只能是由军统局选好人通过二厅派出去。但由于“老头子”亲自决定,谁也不敢吭声。
仅仅这一点,就可见康泽过去是如何炙手可热,深得“老头子”的信任了。而这位过去叱咤风云的人物,当了战犯后,却异乎常人,遇事斤斤计较,老想占点小便宜。当他听到组长叫各人自己去舀菜时,他便第一个拿着菜碗走到菜盆前,挑好的菜舀了一满碗。倒在床上休息的邱行湘一看就大发脾气,马上跳下床,从康泽手中将那碗菜接过去向菜盆一倒,接着叫大家把菜碗拿出来,再由他一碗一碗地分,自己则只分很少的一点。
上将不好当,宁愿挨一枪
据说康泽当时对他这一粗暴行动一下愣住了。但是看到他分菜时自己留得很少,最后还把自己很少的一点又分一些给康泽,使康泽弄得狼狈万分。从此以后,康泽由于感到受辱,嘴里就没有说过邱行湘半个好字。
王陵基是四川老牌军阀,他的资格相当老,连四川著名的军阀刘湘也是他在四川武备学堂当教官时的学生。虽然这位学生以后青云直上,当了他的上级,但对他仍很恭维,总是满口“王老师”,从不叫他的职务名称;他也总是以老眼光看新事物,和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太一样,遇事摇头叹气说:“一代不如一代!”
由于这位上将的脾气特别躁,从不让人,又爱说话,说出来的十有二三是与当时的环境极不融洽,真像维吾尔族的小姑娘一样——辫子多,因而被人揪住的时候也多。他常常牢骚满腹地说:“上将不好当,宁愿挨一枪!”
邱行湘对这位老同学,既要认真好好照顾他的生活,又得在学习、思想等方面帮助他,因而使得他抵触的地方不少。所以王一提起邱行湘,直到特赦后和我谈起来,还是把头摇得像个货郎鼓一样,可见他对邱不满意到什么样的程度。
杜聿明却是十分称赞邱行湘的,他看邱行湘不是从他的缺点去看,而是认为这个人主要的优点是为人正直,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手法。在当时,这种作风是不太多的。许多老于世故的国民党大员们,大多是阴一面阳一面,遇事唯唯诺诺;而邱行湘却是斩钉截铁,一是一,二是二,杜聿明认为这是可取的地方,至于他对人态度生硬,是次要的问题。
我开始对邱行湘也没有好印象,主要是认为这个人刻薄。因为有一次大家批斗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的时候,他那次的发言,我感到太过火一点。他做过黄维的部下,在陈诚集团中他比黄维差得太远了。而他那次在批斗黄维时,对黄维曾要学文天祥,讲什么气节时,他竟指着黄维大声质问:你要学文天祥,你连自己的名字都可以不要嘛!你连自己的老祖宗都可以不要嘛!还谈得上坚持什么气节不气节!
“悟我”换“培我”,黄维改名
说到这里,他喝了一大口茶之后,怕别人不懂他说这几句话的意思,便放大嗓门,大声斥责黄维:“你记不记得?你在1938年春天,由六十七师师长晋升为十八军军长时,去南京见‘老头子’,他送你一张照片,写上‘培我将军存念,蒋中正’几个字之后,你大喜若狂,明明‘老头子’是把你父亲给你取的别号‘悟我’写成了‘培我’,你便认为这是‘老头子’很明白地告诉你,他要培养你,你便引以为荣,并且从那以后把你父亲给你取的名字不用而改用培我。你为了要想升官发财,连父亲取的名字都可以不要,而去用别人改的名字。你的气节在哪里?”这一番话,我感到太刺激人了。在场的管理人员听了以后,当时虽没有说什么,可是第二天管理所的负责人就指出:黄维有思想问题,大家应耐心帮助他,相信他能够接受,也会慢慢改正;不过要好好帮助他,不要拿话去刺激他。我估计这是针对邱行湘的发言而说的。从那以后,我发现邱比较不那么爱刺激人了,但批评别人还是爱咬牙切齿,横眉怒目。
有一次,我们看电影《甲午风云》,这是一部描写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兵舰被日本吉野舰舰长指挥日本军舰击沉的壮烈故事。吉野那一副令人憎恨凶相毕露的镜头一出现,文强便有意指着吉野问大家:“这个人像谁,这个人像谁?”不少人便不约而同地齐声答应:“邱行湘,邱行湘!”所以,不满意他的人背后总是叫他做“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