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闻见录
作者:顾云顾云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文赋
文学理论论文。晋人陆机作。全文载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论作文之利害所由”。文中比较广泛和系统地论述了文学创作上的许多问题,第一次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对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问题和感兴(灵感)问题的论述尤为透彻。作者认为创作前必须深入观察客观世界,学习前人著作。文以情生,情因物感,这是创作的起点。创作中要抓住一瞬即逝的灵感,驰骋想象,“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经过专心致志的想象和构思,感情逐步鲜明,物象更加清晰,可以进行实际创作,这时便要考虑结构、布局、剪裁、修辞等表现手段,“选义按部,考辞就班”。还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意是主干,辞为枝叶,语言辞藻应为表现文意服务,内容和形式要谐合,创作中要富于独创性,反对因袭模仿。文中将文体分为十类,并分别概括了它们的风格特点:“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同时明确提出了作文的“五要”和“五病”,对修辞上的各种毛病加以分析,并说明去掉这些毛病的办法。像这样层层深入地研讨修辞问题,在修辞学史上是独创的。其中论及的“警策”、“声律”等问题,均为修辞学史上的新命题。《文赋》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最早论文之一,无论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还是在修辞学史或文体论研究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郭绍虞编《历代文论选》、裴晋南等编《汉魏六朝赋选注》等书中较详细的注释。张少康《文赋集释》收集颇丰,注释亦详。
三字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启蒙蒙学。作品采用三言顺口溜的形式,讲上古至清代的政治历史。作品共四卷,根据历史,有详有略,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人物提挈,事件贯穿,理解拓展,丰富无限,能够让广大蒙童在诵读中学到认字识读和许多历史知识。
医验大成
医案。明秦昌遇撰。四卷。昌遇字景明,上海松江人。天资聪颖,少年时因多病而学医,遂以医名。著有《痘疹科折衷》等。晚年集平生验案类编整理成书。以抄本存世,未见刊行。此书按证分章,载衂血、咳血、咯血、溺血、便血、痰证、麻木、郁症、脾胃、泄泻等,凡二十六章,约七万言。皆为内科杂病证治。以医案为主,兼附杂论数篇。每案必详其始末,叙述脉因证治,所论引经据典,亦多经验之谈。对急危病证有胆有识,辨证精细,立法得当,而用药清轻,自成一体。可供临床参考。有清精抄本,藏于浙江中医学院图书馆,一九八五年中医古籍出版社点校铅印本。
口齿类要
《口齿类要》系口腔科书籍。1卷。明·薛己撰于1529年(嘉靖8年)。本书为我国现存的唯一口齿科专著。对于口齿疾病的叙述,先从口唇部,以茧唇开始,次及各型口疮,再述诸般齿痛,最后记载舌及喉部疾患,书末附有诸鲠、误吞诸物疗法以及药方六十多个。对每种疾病的叙述均附有症例报告,如茧唇11例中,死亡者为三例,并强调“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热消毒药,或用药线结去,反为翻花败症矣”。看来薛己对于唇癌的症状,已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此外尚报导口疮13例,齿痛22例,舌证11例等。本书论证口齿疾病的疗法,主张从患者整体上进行,多用内服药物辨症施治,对牙齿疾病的局部疗法尚未有记载。本书流传刊本较多,多包括在《薛氏医按全书》之内,且有日本刊本。
南华真经直音
宋贾善翔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善翔以直音及反切二法为《庄子》三十三篇难字注音,凡一千余字。注音仅至《天运篇》,以下盖阙。《续修四库提要》指出其间又有误字。误字盖刊刻不精所致。
出家缘经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又作出家因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旨在说明毁犯五戒之罪报,即:(一)杀生,若犯此罪,则有恒常痛苦、怨怨不息、思虑多恶、见者怖惧等十恶报。(二)偷盗,若犯此罪,则有恒为众疑、亲友恶逆等十恶报。(三)邪淫,若犯此罪,则有室家不和、危败躯身等十恶报。(四)妄语,若犯此罪,则有为人轻毁不起恭肃、虽言有实人不奉用等十恶报。(五)饮酒,若犯此罪,则有散尽财贿、恶名遐迩等三十五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