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稗史笺证
作者:确庵耐庵
《靖康稗史笺证》,由宋人确庵、耐庵编纂。靖康稗史从不同角度,记载了北宋都城陷落始末及宋宫室宗族北迁和北迁后的情况。本书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者大都是亲历、亲见其事的人,它为研究靖康祸乱始末,不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本书所涉作者,既有宋人,又有金人,他们对同一件事的记载,不论是相同还是不同,都有助于我们考订历史的真实。可贵的是,本书编者显然十分注意这一点,故记同一史实,往往兼收出自宋、金不同作者的两种同类著作,如记汴京失陷和宋帝出降,就既有宋人编着的瓮中人语,又有金人编录的南征录汇;再如记宋帝等北迁和北迁以后的情况,亦既有宋人编着的呻吟语,又有金人编着的宋俘记。这些,都极为清楚地体现了编者尊重历史的求实精神,而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需要强调,赖本书所保存的金人史着,如南征录汇、宋俘记等,除对研究北宋灭亡这一历史事件有极大价值外,对研究史着多所散佚的金代史学,亦有同样的价值。
确庵耐庵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装潢志译注
论述装裱技艺的著作。 明周嘉胄撰。周嘉胄,字江 左。扬州(今属江苏)人,主要生活于万历 年间。著有《香乘》一书,采摭极博。 《装潢志》论述装裱书画和碑帖的各 种技术、格式,是作者数十年实践的总结, 所论极为精审。此书虽与画论、画理、画 法无关,但诚如作者所说:“装潢非人,随 手捐弃,良可痛惋。故装潢优劣,实名迹 存亡系焉。窃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 故应予重视。 《装潢志》先论审视气色,以决定书画 付装前的处理,继论洗、揭、补的方法、技 巧。再论衬边、小托、补全、瓖攒、幅式、覆 背、上下壁、安轴、上杆、上贴、贴签、囊函 等法。对于形式不同的手卷、册叶、碑帖、 墨纸,和质地不同的纸、绫、绢等的装裱技 艺,都详明授法。甚至涉及染古绢托纸、 治画粉变黑、手制装碑帖册叶之硬壳和治 糊、用糊、制轴等法,对于气候、表房、题后 亦有详细论述。作者还仿《辍耕录》所列 画之十三科,列表背十三科,皆为重要心 得。 曾收入《画论丛刊》,又有《美术丛书》 本。
中国文化史导论
本书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第一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方能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本书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社会哲学概论
中国瞿秋白(1899~1935)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24年上海社会科学学会编辑的《社会科学讲义》第1~4集上。该书侧重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出“我与非我的关系,认识与实质以及灵魂与自然的关系,……直到如今,这个问题还是哲学中根本问题”。区分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认为二者都是荒谬的。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指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变动意识也随之变动。该书还论述了必然与自由的关系,指出人类脱离必然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王国,正在于人逐渐认识到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因果联系,认为自由并不是想象中的放纵自流,而乃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达到人的目的。该书初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指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的属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还论述了事物的质量互变的规律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总之,该书对于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和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开拓性和奠基的意义。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
王维孟浩然选集
《王维孟浩然选集》:本书精选王维诗121首、文2篇以及孟浩然诗111首,逐篇注释、评点,既呈现以山水田园为主要素材的特点,亦顾及反映创作的多样性和阶段性,以使读者获得更全面立体的认识。附录2篇,详细介绍王、孟的生平和创作,以及他们的异同和贡献。
无常三启经
简称《无常经》,亦称《三启经》。佛教经典。唐义净译。一卷。主要内容是佛说世间有生、老、病、死,故不可爱。主旨叫人不要留恋世间,应等观生死。本经在序分前、流通分后各有一长段偈颂,这种组织形式为佛典中所仅见。据《释氏要览》卷下谓,送葬时“可令能者诵《无常经》并伽他,为其祝愿”。故本经当是佛教葬仪所用。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以“疑似”收入第八十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