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陈书
作者:姚思廉章节列表
升序↑- 《陈书》简介
- 高祖本纪
- 世祖本纪
- 废帝本纪
- 宣帝本纪
- 后主本纪
- 高祖章皇后传
- 世祖沈皇后传
- 后主沈皇后传
- 张贵妃传
- 杜僧明传
- 周文育传
- 周宝安传
- 侯安都传
- 侯調传
- 欧阳[危页]传
- 吴明彻传
- 周铁虎传
- 程灵洗传
- 程文季传
- 黄法奭传
- 淳于量传
- 章昭达传
- 胡颖传
- 徐度传
- 杜棱传
- 沈恪传
- 徐世谱传
- 鲁悉达传
- 周敷传
- 荀朗传
- 周炅传
- 衡阳献王陈昌传
- 南康愍王陈昙朗传
- 陈拟传
- 陈详传
- 陈慧纪传
- 赵知礼传
- 蔡景历传
- 刘师知传
- 谢岐传
- 王冲传
- 王通传
- 王劢传
- 袁敬传
- 袁枢传
- 沈众传
- 袁泌传
- 刘仲威传
- 陆山才传
- 王质传
- 韦载传(附韦岁羽传)
- 沈炯传
- 虞寄传
- 马枢传
- 到仲举传
- 韩子高传
- 华皎传
- 谢哲传
- 萧乾传
- 张种传
- 王固传
- 孔奂传
- 萧允传
- 陆子隆传
- 钱道戢传
- 骆牙传
- 沈君理传
- 王睠传
- 陆缮传
- 周弘正传
- 袁宪传
- 裴忌传
- 孙睠传
- 徐陵传
- 江总传
- 姚察传
- 萧济传
- 陆琼传
- 顾野王传
- 傅纟宰传(附章华传)
- 萧摩诃传
- 任忠传
- 樊毅传
- 鲁广达传
- 殷不害传
- 谢贞传
- 司马睪传
- 张昭传
- 沈文阿传
- 沈洙传
- 戚衮传
- 郑灼传
- 张讥传
- 顾越传
- 沈不害传
- 王元规传
- 杜之伟传
- 许亨传
- 何之元传
- 徐伯阳传
- 张正见传
- 蔡凝传
- 阮卓传
- 熊昙朗传
- 周迪传
- 陈宝应传
- 始兴王陈叔陵传
猜你喜欢的书
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伍尔夫短篇小说集》,原英文书名为A Haunted House and Other Short Stories(《幽灵之屋及其他短篇小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去世后,其夫伦纳德·伍尔夫为完成她的遗愿而精心编选的。书中收录了伍尔夫不同时期创作的18篇短篇小说,包括《墙上的斑点》《新裙子》《存在的瞬间》等,其短篇小说形式不一结构不同,反映了伍尔夫对新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文学主题的不断探索。
庄园迷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石门庄园里正弥漫着一种恐怖的不祥感,作为不良少年收容中心,这里聚集了许多危险的人。果然不久就发生了一起少年企图枪杀监护者的意外事件,所幸无人伤亡。然而,与此同时一位神秘的访客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庄园宅邸的另一间屋子里被枪杀了。
黄帝阴符经集解
三卷。宋袁淑真撰。原书题“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袁淑真解”。《黄帝阴符经集解》,简称《阴符经集解》,又称《阴符经疏》。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为历代承传。即唐李筌三百字本和张果四百余字本。袁淑真取李筌三百字本,分为三章,其体例有注有疏。注文着重阐述“机”字,认为圣人须体察天道运行、阴阳变化之机,使自己行为与之符合,就会有利于治国安民之法,固躬养生之术。引文多用太公等家言与骊山老母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卷末“自然之道静”以后有经文五十八字,与他本不同,而这五十八字也未加疏释。后世史书对《阴符经集解》都有著录。此书流传至元代,形成两种版本,一称《阴符经疏》三卷,一称《阴符经集解》。明《道藏》本注疏合一。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录入道家类存目。《道藏》中另有《阴符经疏》三卷,题李筌疏,除序文以外,内容与此本基本相同,近代学者疑其为袁氏之作而误题李筌。因二者版本略有出入,可与之相互校阅。现存明《道藏》本,标名 《黄帝阴符经集解》。
自堂存稿
宋诗别集。4卷。陈杰著。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如富于民歌风味的《女竹枝歌》:“南园一株雨前茶,阿婆手种黄玉芽。今年团栾且同摘,明年大姊阿谁家。”《仲宣楼》一诗,充满苍茫悲凉的怀古之情:“一雨真成五月秋,十年重上仲宣楼。峥嵘岁月欺人事,浩荡乾坤入客愁。孙刘气力三分尽,蜀汉山川百战收。可是登临无限意,闲看西日下城头”。又如《红梅》:“千树江头雪作裳,一枝故欲犯时妆。分明莹薄裁琼玉,不比胭脂抹海棠。”以红梅的清高,喻自身的品格。《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虽源出江西,而风姿峭茜,颇参以石湖、剑南格调,视宋末江湖一派,气含蔬笋者,戛然有殊,在黄茅白苇之中,不可不谓翘之楚”。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作者:明太祖朱元璋,上下两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其注以修齐治平为目的。
梵网经述记
亦称《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律学著述。唐胜庄撰。二卷(或各分“本”、“末”作四卷)。系《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的注释书。先设立五门总释戒经:教兴题目、辨经宗体、摄教分齐、教所被机、判文解释。在判文解释中,依戒经总分为三部分,即:序分(教起因缘分)、正说分(圣教所说分)、流通分(依教奉行分)。在正说分中又分为“先释所依地”及“后明所修行”两部分。次随文注释戒经卷下之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