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遗事

作者:黄佐
革除遗事

明黄佐撰。六卷。《革除遗事》原书为十六卷,文字较繁,本书系作者手定删节本,原分七卷,一卷已佚。内容为:一、君纪,记建文;二、阖宫传,记皇太子妃吕氏、皇太孙妃马氏等;三、列传,记董伦、沐春、王绅等七人;四、死难列传,记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练子宁、铁铉、卓敬等四十六人;五、死事列传,记耿炳文、高巍、马宣等十三人;六、外传,记王钝、郑赐、黄福等九人。

黄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查功课

查功课

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八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出版。 小说只有极少量简洁的叙述文字,通篇几乎全用对话构成。某夜一点已过,督署派了四个委员来到学堂里“查功课”,乱翻了一通,嘟囔了几句“没有没有”“想是谣言”,便告辞禀覆去了。这里学监、提调、教员都莫名其妙,不知为了何事?等他们一散,学生们却各各从裤裆、袖子里取击一份东西来,“拿来看,是什么?”“是《民报》。”统共有四十份。 《民报》是当时革命派章太炎主编的同盟会机关报,宣传反满革命,从本篇所叙内容,也可见此报的深入人心,为青年学生所喜爱和保护。反之,清末官方对它的恐惧,无理的查禁,及其无能,也在这里昭然若揭了。 此外,本篇用悬念的手法也很成功,到文末才揭开底细:四十份《民报》。再加上整篇用对话,几乎没有叙述文字的隔断,使得通篇读来,似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手腕。在近代小说中,不愧为一篇新颖之作。

迷青琐倩女离魂

迷青琐倩女离魂

元杂剧剧本。简名《倩女离魂》。郑光祖撰。旦本。剧写书生王文举幼时父母给他与张倩女订下终身,但后来倩女母亲以“俺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为由迫使文举赴考。王文举启程后,张倩女灵魂与躯壳脱离,身躯卧病在床,灵魂却赶上王文举与之同居。王文举一举中第,带倩女的灵魂回来,倩女的灵魂、身躯合而为一,皆大欢喜。倩女魂追王文举的行动告诉我们,封建礼教可以桎梏人的肉体,却控制不了人的思想感情。作者正是通过对倩女离魂的描写,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为婚姻自由大胆冲破封建礼教藩篱的叛逆精神。曲词艳美动人,情节简单离奇,抒情写景,以景寄情,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气息。在元杂剧中当属第一流作品。

十八家诗抄

十八家诗抄

古代诗歌选集。清代曾国藩编选。共28卷。十八家为魏晋南北朝的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六家﹐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古﹑近体诗6599首﹐有少量评点和校注。

甲申纪事

甲申纪事

明赵士锦撰。一卷。略叙甲申(1644)三月十九日前明政府兵饷、用人诸大事,而详记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后见闻。并记有得自农民军将士关于开封战役、昌平士兵起义和农民军内部情况。叙述比较客观,内容信实。另有《北归记》,附印于后,所记前半略同于《甲申纪事》,后半记四月十四日至五月二十六日由北京回故乡经过。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梁启超在维新时期、旅日时期、民国期间撰写了大量的人物传记,《李鸿章传》是其中的代表作。梁启超以李鸿章为代表来展现晚清四十年之历史,文中体现着梁启超“以人物为时代之代表”的撰述旨趣,通过对李鸿章一生之行事的叙述来表现出晚清军事、洋务、外交三方面的大事记,故不同于旧史将历史描绘成“人物之画像”,可视为其新史学思想在人物传中的体现。《李鸿章传》的表现形式是以章节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体裁加以呈现,并附有“序例”“绪论”“结论”,从而显示出与“中国旧文体”的不同,开启了中国近代评传体的先河。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义,徒知西方一门之义,而未通西方普门之妙。西方极乐世界者,圆遍十方,一普互摄,至广大精密之佛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