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

- 姓名:黄佐
- 别名:字才伯,号泰泉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香山(今广东中山)人
- 出生日期:1490
- 逝世日期:1566
- 民族族群:
黄佐(1490-1566)明学者、理学家。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中山)人。生于孝宗弘治三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年。正德十五年(1520)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爲江西提学佥事。曾弃官归养,后又以编修兼司谏,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旋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卒后赠礼部右侍郎,諡文裕。
与王守仁相结交,但学术观点不同,论知行合一之旨,二人数相辨难。学宗程朱,“以博约为宗旨,博学于文,知其根而溉之者也。约之以礼,归其根则千枝万叶,受泽而结实者也。博而反约于心,则视听言动之中礼,喜怒哀乐之中节,彝论经权之中道,一以贯之而无遗矣”(《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五》)。但于理气之说,独持一论,既反对“理在气先”说,也反对“理在气后”说,而主“理即气”说,指出: “理即气也,气之有条不可离者谓之理,理之全体不可离者谓之道。盖道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本一也,而分阴分阳,则一动一静,一往一来,一阖一闢,一升一降,循环无已。……千条万绪,纷纭胶轕而卒不可乱,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所谓理也。初非别有一物,依于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论说·原理》)。“岂有理在天地之先,而乘气以行,如人乘马者哉?”(《与林兆泉上元书》)在道、器关係上,指出:“盖道非无形也,无形则与器离而不合,岂非窈冥昏默之说乎”,“道非器也,自形以下即谓之器矣”(《与王分源任用》),“形非道也,自形以上即谓之道矣”(同上)。主张道器之分,认爲“不分道器,则混精粗于一矣; 不知上下,则歧有无而二之矣”(同上)。在理、欲关係问题上,主张“天理为人欲所间,则恻隐之心所以生生者,亦无复全矣”,提倡“人必存养克治,然复天理浑然而无间也”(《论说·求仁论》)。在知、行关係上,反对 “以知为行,而无复存养省察之功”,赞同“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祇是未知”(《答汪方塘思》)之说。指斥“良知”说是“本于心之知觉,实由佛氏”,认为王守仁“祇是一念良知,彻首彻尾,无始无终,即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的说法,实即“《金刚经》不生不灭,入涅槃觉”(《与徐养斋》)之说。认为老子与庄子注重内圣外王之道,则“颇合吾儒”(《与崔洹野》)。提倡“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说·原学》)。主张“必致知而力行,守约而施博,于达道达德” (《覆林见素》),反对道学“未尝读书,而索之空寂杳冥,无由贯彻物理,而徒曰致知,则物既弗格矣,无由反身而诚,则乐处于何而得哉?” (《与何燕泉》)。倡导“学必读书,然后爲学,问必听受师友,然后爲问”,指斥“驾言浮谈,但曰 ‘学苟知本,则《六经》皆我注脚’”是“野狐禅”(同上)。对《礼》颇有见地,其解《礼》著作“简明切要,可见施行,在明人著作中,犹爲有用之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著作颇丰,主要有《泰泉乡礼》、《乐典》、《革除遗事节本》、《广州人物传》、《嘉靖广西通志》、《翰林记》、《南痈志》、《庸言》、《泰泉集》、《六艺流别》。
猜你喜欢的书
艺术即经验
著名哲学家杜威写于1934年的一部重要著作。杜威一生著书甚多,但详尽论述美学与文艺的只有该书。从实用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杜威以审美经验说作为建构其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首先,他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审美经验,认为人的经验具有情绪素质,而情绪拥有内在的完整性和完善性,艺术的结构正是情绪特性的反映,所以,和审美素质一样的情绪素质决定了经验是审美的。其次,他用生物学中的平衡说解说审美经验,认为作为有机体的人在敌对的环境中有意识地与环境取得平衡与和谐,便是审美经验。由此,“经验也是艺术的萌芽”,艺术的本质就是生活中的审美经验,即是经验的高度集中,是日常事件、活动和痛苦经历所组成的经验的延续,是生动地再现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另外,杜威从思想经验与审美经验的关系上较正确地强调了想象在艺术思维中的重大作用,认为艺术通过想象创造出形象体系和艺术典型。总之,师承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艺术即经验》,侧重于对审美意识的生理学、心理学的解释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当代美国学理论的新自然主义流派。
经济发展理论
美国熊彼特著,于1912年出版。作者善于从历史、政治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强调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在本书中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于存在着以“创新”为主要职能的企业家而实现的。“创新”就是将以前从没有出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经济发展就是整个社会不断实现这种新的组合。科学进步虽然提供了创新的可能性,但是企业家是实现其经济作用的关键力量。至于人口、欲求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动都是引起生产扩张的外在因素。经济发展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形式的变动。”像生物界的进化一样,经济发展“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作者除了强调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之外,还讨论了私营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杠杆和桥梁作用。不同的社会中,企业家的职能可能体现在不同的对象上,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来消除经济的“静态平衡循环”,从而使经济向前发展。本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动态进化过程,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也存在着消亡的可能性,社会进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道光神木县志
八卷。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神木知县王致云与幕宾朱壎纂修刻,神木,古称麟州,是杨家将故里,也是史前最大城址石峁遗址的所在地,主要记载了神木县的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这本地方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地方特色,涵盖了神木县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重要的地方人物等内容。其编纂旨在记录和保存地方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群经大义
经学著作。清廖平著。作者把诸经大义熔为一炉成此简要读本。共二册。作者认为经学有微言大义,章句繁多,博而寡要。如,说“尧典”二字竟至三万言。一个人从青年学起,至白头也不能通一经。为求简约,以利于读书,故以《白虎通德论》为蓝本,撰《群经大义》。将儒学典章制度,基本常识及《易》、《乐》、《诗》、《论语》、《尚书》、《周礼》、《春秋三传》等合为一学,不再分别宗派,并略加浅注,使入学者无章句之繁劳,可以一篇而知本,确是事半功倍。有1917年四川成都存古书局《六译馆丛书》。
解惑编
2卷,清 弘赞编(依驹本印)。佛之智洵难测度也哉!能测者谁?惟佛与佛矣。诸大菩萨尚不能得其仿佛,况降斯以下而许少思议者乎!呜呼!众生福薄鲜具信根,甘自伶俜难为教化,劳我释尊大慈悲父出世援拔,法说三乘。然而有耳曾闻,有眼曾视者,千万人中未易多为屈指也。
佛说宝网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依宝网童子之请问,说六方佛之功德。佛游猕猴江边,与六万比丘,三十亿菩萨,九十亿诸天,九十九亿龙王,及阿须伦王民众俱。维耶离城宝网童子,年始八岁,梦兜率天人颂叹佛德,启白父母,见佛设供,请问法要。佛为称说六佛功德,东方宝光月殿妙尊音王佛。南方树根华王佛。西方造王神通焰华佛。北天月殿清净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上方无数精进愿首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