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通俗演义
作者:蔡东藩章节列表
升序↑- 自序
- 第一回 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
- 第二回 诛假父纳言迎母 称皇帝立法愚民
- 第三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过湘江中渡惊风
- 第四回 误椎击逃生遇异士 见图谶遣将造长城
- 第五回 信佞臣尽毁诗书 筑阿房大兴土木
- 第六回 阬深谷诸儒毙命 得原璧暴主惊心
- 第七回 寻生路徐市垦荒 从逆谋李斯矫诏
- 第八回 葬始皇骊山成巨冢 戮宗室豻狱构奇冤
- 第九回 充屯长中途施诡计 杀将尉大泽揭叛旗
- 第十回 违谏议陈胜称王 善招抚武臣独立
- 第十一回 降真龙光韬泗水 斩大蛇夜走丰乡
- 第十二回 戕县令刘邦发迹 杀郡守项梁举兵
- 第十三回 说燕将厮卒救王 入赵宫叛臣弑主
- 第十四回 失兵机陈王毙命 免子祸婴母垂言
- 第十五回 从范增访立楚王孙 信赵高冤杀李丞相
- 第十六回 驻定陶项梁败死 屯安阳宋义丧生
- 第十七回 破釜沈舟奋身杀敌 损兵折将畏罪乞降
- 第十八回 智郦生献谋取要邑 愚胡亥遇弑毙斋宫
- 第十九回 诛逆阉难延秦祚 坑降卒直入函关
- 第二十回 宴鸿门张樊保驾 焚秦宫关陕成墟
- 第二十一回 烧栈道张良定谋 筑郊坛韩信拜将
- 第二十二回 用秘计暗渡陈仓 受密嘱阴弑义帝
- 第二十三回 下河南陈平走谒 过洛阳董老献谋
- 第二十四回 脱楚厄幸遇戚姬 知汉兴拚死陵母
- 第二十五回 木罂渡军计擒魏豹 背水列阵诱斩陈余
- 第二十六回 随何传命招英布 张良借箸驳郦生
- 第二十七回 纵反间范增致毙 甘替死纪信被焚
- 第二十八回 入内帐潜夺将军印 救全城幸得舍人儿
- 第二十九回 贪功得祸郦生就烹 数罪陈言汉王中箭
- 第三十回 斩龙且出奇制胜 划鸿沟接眷修和
- 第三十一回 大将奇谋鏖兵垓下 美人惨别走死江滨
- 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汉主称尊 就驿舍田横自刭
- 第三十三回 劝移都娄敬献议 伪出游韩信受擒
- 第三十四回 序侯封优待萧丞相 定朝仪功出叔孙通
- 第三十五回 谋弑父射死单于 求脱围赂遗番后
- 第三十六回 宴深宫奉觞祝父寿 系诏狱拚死白王冤
- 第三十七回 议废立周昌争储 讨乱贼陈豨败走
- 第三十八回 悍吕后毒计戮功臣 智陆生善言招蛮酋
- 第三十九回 讨淮南箭伤御驾 过沛中宴会乡亲
- 第四十回 保储君四皓与宴 留遗嘱高祖升遐
- 第四十一回 折雄狐片言杜祸 看人彘少主惊心
- 第四十二回 媚公主靦颜拜母 戏太后嫚语求妻
- 第四十三回 审食其遇救谢恩人 吕娥姁挟权立少帝
- 第四十四回 易幼主诸吕加封 得悍妇两王枉死
- 第四十五回 听陆生交欢将相 连齐兵合拒权奸
- 第四十六回 夺禁军捕诛诸吕 迎代王废死故君
- 第四十七回 两重喜窦后逢兄弟 一纸书文帝服蛮夷
- 第四十八回 遭众忌贾谊被迁 正阃仪袁盎强谏
- 第四十九回 辟阳侯受椎毙命 淮南王谋反被囚
- 第五十回 中行说叛国降虏庭 缇萦女上书赎父罪
- 第五十一回 老郎官犯颜救魏尚 贤丞相当面劾邓通
- 第五十二回 争棋局吴太子亡身 肃军营周亚夫守法
- 第五十三回 呕心血气死申屠嘉 主首谋变起吴王濞
- 第五十四回 信袁盎诡谋斩御史 遇赵涉依议出奇兵
- 第五十五回 平叛军太尉建功 保孱王邻封乞命
- 第五十六回 王美人有缘终作后 栗太子被废复蒙冤
- 第五十七回 索罪犯曲全介弟 赐肉食戏弄条侯
- 第五十八回 嗣帝祚董生进三策 应主召申公陈两言
- 第五十九回 迎母姊亲驰御驾 访公主喜遇歌姬
- 第六十回 因祸为福仲卿得官 寓正于谐东方善辩
- 第六十一回 挑嫠女即席弹琴 别娇妻入都献赋
- 第六十二回 厌夫贫下堂致悔 开敌衅出塞无功
- 第六十三回 执国法王恢受诛 骂座客灌夫得罪
- 第六十四回 遭鬼祟田蚡毙命 抚夷人司马扬镳
- 第六十五回 窦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孙弘变节善承颜
- 第六十六回 飞将军射石惊奇 愚主父受金拒谏
- 第六十七回 失俭德故人烛隐 庆凯旋大将承恩
- 第六十八回 舅甥踵起一战封侯 父子败谋九重讨罪
- 第六十九回 勘叛案重兴大狱 立战功还挈同胞
- 第七十回 贤汲黯直谏救人 老李广失途刎首
- 第七十一回 报私仇射毙李敢 发诈谋致死张汤
- 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复灭南夷 进神马兼迎宝鼎
- 第七十三回 信方士连番被惑 行封禅妄想求仙
- 第七十四回 东征西讨绝域穷兵 先败后成贰师得马
- 第七十五回 入虏庭苏武抗节 出朔漠李陵败降
- 第七十六回 巫盅狱丞相灭门 泉鸠里储君毙命
- 第七十七回 悔前愆痛下轮台诏 授顾命嘱遵负扆图
- 第七十八回 六龄幼女竟主中宫 廿载使臣重还故国
- 第七十九回 识诈书终惩逆党 效刺客得毙番王
- 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废昏君太后登殿
- 第八十一回 谒祖庙骖乘生嫌 嘱女医入宫进毒
- 第八十二回 孝妇伸冤于公造福 淫妪失德霍氏横行
- 第八十三回 泄逆谋杀尽后族 矫君命歼厥渠魁
- 第八十四回 询宫婢才识酬恩 擢循吏迭闻报绩
- 第八十五回 两疏见机辞官归里 三书迭奏罢兵屯田
- 第八十六回 逞淫谋番妇构衅 识子祸严母知几
- 第八十七回 杰阁图形名标麟史 锦车出使功让蛾眉
- 第八十八回 宠阉竖屈死萧望之 惑谗言再贬周少傅
- 第八十九回 冯婕妤挺身当猛兽 朱子元仗义救良朋
- 第九十回 斩郅支陈汤立奇功 嫁匈奴王嫱留遗恨
- 第九十一回 赖直谏太子得承基 宠正宫词臣同抗议
- 第九十二回 识番情指日解围 违妇言上书惹祸
- 第九十三回 惩诸舅推恩赦罪 嬖二美夺嫡宣淫
- 第九十四回 智班伯借图进谏 猛朱云折槛留旌
- 第九十五回 泄机谋鸩死许后 争座位怒斥中官
- 第九十六回 忤重闱师丹遭贬 害故妃史立售奸
- 第九十七回 莽朱博附势反亡身 美董贤阖家同邀宠
- 第九十八回 良相遭囚呕血致毙 幸臣失势与妇并戕
- 第九十九回 献白雉罔上居功 惊赤血杀儿构狱
- 第一百回 窃国权王莽弑帝 投御玺元后覆宗
猜你喜欢的书
拜占庭帝国史
自拜占庭城建立讲起,以拜占庭帝国的创立、发展、衰落直到灭亡为主线,为人们描绘了前后近两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作为城市,拜占庭是如何被建立的?又是如何转变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哥特人是如何进犯拜占庭帝国的?又为何最终转战欧洲?西罗马帝国如何覆灭?尼卡暴动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查士丁尼一世如何拓展拜占庭帝国版图?他和贝利撒留的关系又是怎样?波斯帝国如何覆灭?斯拉夫人怎样威胁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又是如何崛起?席卷拜占庭帝国的毁坏圣像运动的起因是什么?十字军东征的起因又是什么?拜占庭帝国为什么会衰落?十字军又为什么要毁灭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如何重新建立?最终又如何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本书中将一一为您解答。
回首四十年
新加坡著名报人、作家连士升的回忆录,收录于其五卷本《连士升文集》第二卷。该书以个人经历为主线,结合游记体例,记录了作者跨越四十年(约20世纪上半叶至中期)的所见所闻,尤其聚焦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与艰难重建,是一部兼具历史厚度与人文关怀的纪实文学作品。书中以细腻的纪实笔触描绘了20世纪中国的社会图景,如1947年南京“破破烂烂”的战后城市面貌与凋敝民生,揭露权贵奢靡与底层困苦的尖锐对立,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思。
北河纪
明谢肇淛撰。 是书乃肇淛为工部郎中视河张秋时所作。 8卷。 首列河道诸图, 次分河程、 河渠、 河工、 河防、 河臣、 河政、 河议八记,详叙北河原委, 及历代治河利弊, 资料丰富, 条序分明, 颇为后人撰此类书籍所取法。 又别有 《北河纪略》 4卷, 记叙北河流域内之山川古迹及古今题咏之属。
医镜
综合类著作。旧题明王肯堂撰,蒋仪校订。四卷。肯堂有《证治准绳》已著录。据蒋氏所撰凡例称:“先生手示此编,指其大要,令一披览而晓然于辨证用药,真昭彻如镜,遂以‘医镜’名编。”刊于崇祯十四年(1641)。书中分别述及临床各科病证。卷一至卷三,以内科病为主,兼述眼疾、喉痹、齿痛、口舌及疮疡诸症;卷四为妇人、小儿病症。凡分内外二十九目,杂门四目,疮疡八目,妇人十一目,小儿十五目,其内科又附以十九目。内容较《证治准绳》简要。《郑堂读书记》认为此书系蒋氏所撰,而托之肯堂,以重其书。有明崇祯间刊本,清康熙三年(1664)鸳水陈诞敷发兑本,清初刻本。
鬼董
宋代笔记小说集。5卷。撰人不详。旧本或题元人关汉卿撰,不确。本书有清乾隆年间刊本,未署撰人姓名。《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在收入本书时,均题宋人沈氏(名不详)撰。本书卷末有元人跋语1则,全文是:“《鬼董》五卷,得之毗陵杨道芳家。此只抄本,后有小序,零落不能详。其可考者云‘太学生沈’,又云‘孝、光时人,而关解元之所传也’。喜其叙事整比,虽涉怪而有据。故录置巾笥中以贻同好。泰定丙寅(即泰定三年·1326)清明日,临安钱孚跋。”《知不足斋丛书》本在此跋之后,又附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鲍廷博跋。鲍跋据钱跋所记,认为本书应为宋孝宗、宋光宗时的太学生沈某所撰,并据卷4中提到“嘉定戊寅(即嘉定十一年·1218)予在都”,判定其人于宋宁宗时尚存。并且否定了明人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中竟以为本书为关汉卿撰的说法。鲍廷博的看法是较为稳妥的。本书所记,多为鬼神幻惑之事,隐含劝惩之旨。书中的记载比较注意细节描写,也往往杂有作者的想像在内,如卷5第1则所记温州人陈某的门客裴端夫之事,显然可以视为唐代传奇与《聊斋志异》之间的过渡。
左传杜林合注
五十卷。明王道焜、赵如源合编。王道焜、赵如源皆明末人,生平不详。此书是合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与宋林尧叟《春秋左传句解》二书而成。杜预《集解》己见前。林尧叟字唐翁,宋人,生平不详。杜氏《集解》号为精密,而林氏《春秋左传句解》四十卷则专以笺释文句为主,使简洁深奥之旧注浅显易明,颇便一般初学者之读《左传》,故明末杭州书坊己取其书合杜注行之。此书首卷有杜预《春秋左传序》与《春秋提要》。《提要》与诸书之《纲领》相同,乃是辑诸家论《春秋》经传精要之语而录之。现存崇祯杭州刻本、明毛氏汲古阁刻本、天启问奇阁刻本、大文堂刻本、芥子园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