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作者:班固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作者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县东北)人。明帝永平元年(58)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私撰汉史。5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班超上书解释,明帝阅读了著作的初稿,很赞赏他的才华,召为兰台令史,著《汉书》。过了一年,升为郎,典校秘书,并继续《汉书》的编著工作。经过20余年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完成,《汉书》的一部分“志”、“表”是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的。本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兴亡历史。本书真实地记载了西汉时代的历史风貌,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作为史传文学,书中有不少传记写得十分成功,它注重通过具体生动情节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摹声绘影,笔触工致,语言简练整饬,详赡严密。另外,书中附录了大量的辞赋和散文,这是后世文章家喜好《汉书》的一个原因,但也影响了它叙事的集中和人物特征的鲜明、突出。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一 高帝纪第一
- 卷二 惠帝纪第二
- 卷三 高后纪第三
- 卷四 文帝纪第四
- 卷五 景帝纪第五
- 卷六 武帝纪第六
- 卷七 昭帝纪第七
- 卷八 宣帝纪第八
- 卷九 元帝纪第九
- 卷十 成帝纪第十
- 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
- 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
- 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 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
- 卷十五 王子侯表第三
-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 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 卷十八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 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第七
-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
- 卷二十一 律历志第一
- 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 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
- 卷二十四 食货志第四
- 卷二十五 郊祀志第五
- 卷二十六 天文志第六
- 卷二十七 五行志第七
- 卷二十八 地理志第八
- 卷二十九 沟洫志第九
- 卷三十 艺文志第十
-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
- 卷三十二 张耳陈馀传第二
- 卷三十三 魏豹田儋韩王信传第三
-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 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
- 卷三十七 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 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 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
- 卷四十 张陈王周传第十
- 卷四十一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
- 卷四十三 郦陆硃刘叔孙传第十三
- 卷四十四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 卷四十六 万石卫直周张传第十六
-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
- 卷四十八 贾谊传第十八
- 卷四十九 爰盎晁错传第十九
-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第二十
- 卷五十一 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 卷五十二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 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 卷五十四 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
-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 卷五十七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
- 卷五十八 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第二十八
- 卷五十九 张汤传第二十九
- 卷六十 杜周传第三十
-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第三十一
- 卷六十二 司马迁传第三十二
-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 卷六十四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
- 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 卷六十七 杨胡硃梅云传第三十七
-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 卷六十九 赵充国辛庆忌传第三十九
- 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 卷七十一 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
-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
-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
- 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
- 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
-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
- 卷八十一 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 卷八十二 王商史丹傅喜传第五十二
- 卷八十三 薛宣硃博传第五十三
-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 卷八十五 谷永杜鄴传第五十五
-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 卷八十七 扬雄传第五十七
- 卷八十八 儒林传第五十八
-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 卷九十 酷吏传第六十
- 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 卷九十二 游侠传第六十二
- 卷九十三 佞幸传第六十三
- 卷九十四 匈奴传第六十四
-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
- 卷九十六 西域传第六十六
- 卷九十七 外戚传第六十七
- 卷九十八 元后传第六十八
- 卷九十九 王莽传第六十九
- 卷一百 叙传第七十
猜你喜欢的书
真气还元铭
道家养生学著作。五代时强名子注,1卷。首有作者自序,自谓于后梁贞明(915~920年)年间从仙人受屈伸吐纳练形之术,于二纪后“翻作新经”,即此铭。铭文为四言体,逐句有注,铭、注盖出一人之手。述吐纳、导引、服气、咽津等养生之法,其说以一气为本,以清虚无心为宗,征引 《黄庭》、《阴符》。谓气乃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明之主。人有衰夭死亡,乃喜怒乱气、五欲外驰所致,如能无思无为,返一守和,则万物自归。载《道藏》第一百三十一册。
岭南摭怪
传说故事。原作者〔越南〕 陈世法,改编者武琼、阮乔。13世纪陈世法的原著已佚,现在见到的是15世纪武琼、阮乔的改编本。全书包括22个(有的写本是23个)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有些故事关联到民族起源问题如《鸿庞传》、《扶董天王》,有些讲到风俗习惯如《槟榔传》、《薄持蒸饼传》,也有的谈文化遗迹,如《金黾传》、《蛮娘》,还有的介绍贤圣仁君如《贰征夫人》、《一夜叉》等。其中有些故事与《粤甸幽灵集》重复,部分故事有中国、印度及占城(今柬埔寨)的影响。内容颇为丰富,并体现了人民的爱憎,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滕王阁序
唐王勃撰。滕王阁,为唐朝滕王李元婴所建。上元二年(675),阎伯玙任洪州都督时,重修此阁,农历九月九日在阁上宴集宾客,正好王勃往南方省父经过洪州,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文。当时即震惊四座。文章从洪州的地域、人物、写到宴会;接着写宴会的时间、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中的三秋景物,着重抒发作者的坎坷身世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作者借历史上各种杰出人物的不幸遭遇,抨击封建社会压抑、弃置人才的不合理现象。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等句中,表现他报国的心愿,显示出意气昂扬的情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句,也具有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作用。全文感情顿挫起伏,透露出作者飞扬的神采;结构严谨而又挥洒自如,前后照应,脉胳清晰;辞采华美,通篇对仗齐整,声律配置严格,而气势奔放流畅,语言平易自然,用典贴切而不冷僻,体现出骈文进一步格律化和通俗化的倾向。脍炙人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写景色彩鲜丽,形象飞动,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境界全新,精彩万倍。
清异录
宋代文言琐事小说。题宋初人陶谷著。 《直斋书录解题》以为“其为书殆似《云仙散录》,而语不类国初人,盖假托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当时文格,不过如是”,全书“如出一手,大抵即谷所造”。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则认为书中所载,多有陶谷身后之事,因断为“非谷所作”。但也可能陶谷原有此书稿,后人整理时又羼入若干内容。原本二卷, 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传本卷次不一。原本《说郛》卷六十一几乎全录原书,仅略有删节,题注云为“六卷”,并注陶谷“号金銮否人”。《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均作四卷,大致为从《说郛》录出而重析卷次。《惜阴轩丛书》本二卷,有些文字比《说郛》为详,疑尚为原本。另有明隆庆间叶氏竹堂刊本、明陶元柱修郡馆刊本、清康熙间陈氏漱六阁刊本,未见。全书分为《天文》、《地理》、《君道》、《官志》、《人事》、《女行》、《君子》、《么麽》、《释族》、《仙宗》、《草》、《木》、《花》、《果》、 《蔬》、 《药》、 《禽》、《兽》、《虫》、 《鱼》、 《肢体》、《作用》、《居室》、《衣服》、《妆饰》、《陈设》、《器具》、《文用》、《武器》、《酒浆》、《茗荈》、《馔羞》、《薰燎》、《丧葬》、《鬼》、《神》、《妖》等三十七门,每门多则数十则,少者仅一则,每则皆举数字为题。所记事以中晚唐、五代及宋初的为多。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具体可详上举各门名目。而所录则多为各方面的异名新说。以造语独特者居多,常被宋以后作者引为典实。其体例虽与《云仙散录》相类似,但内容多数皆有史实可征,与《云仙散录》的诞漫无崖有所不同。
菩萨藏修道众经抄
菩萨藏修道众经抄,卷十二,首缺,编号二八二〇。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全一卷。译者不详。略称鼓音声王经、鼓音声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述佛陀在瞻波大城为诸比丘说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之功德庄严,并说阿弥陀佛之国名为清泰,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为无垢称,智慧弟子名为贤光;次说受持读诵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十日十夜六时专念,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此经以载有阿弥陀佛之父母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