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
作者:令狐德棻
中国西魏、北周史。令狐德棻等撰。原书至北宋时已残缺,今本为宋仁宗时林希,王安国采取《北史》等书补缀而成。最早传本为“三朝本”,通行本有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百纳本、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的点校本,是现在较好的本子。令狐德棻(583—666),唐代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历任丞相府记室、起居舍人、礼部侍郎,秘书少监、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等官。曾参加编撰《艺文类聚》、《五代史志》、《晋书》、《唐律令》等书,主编《周书》、《太宗实录》、《高宗实录》。本书共50卷,记事起自东西魏分裂,止于杨坚代周,共48年间的历史。全书由纪传两部分组成。卷1至卷8为帝纪;卷9至卷50为列传。本书主要取材于西魏史官柳创的史书及隋代牛弘的国史。叙事考订较为草率。但因唐以前记述此段历史的史籍均未传下来,故稍后的《北史》对西魏、北齐的记述基本由此书删补而成。本书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发展及其上层内讧的有关情况。在一些纪传中保存了诸如府兵制、奴婢、部曲、客女的地位,庄田及以庸代役和各族起义等方面的片断资料。增加了《梁书》所没有的一些人物传纪、诏令等史料。全书内容简繁得当,文笔简劲,形式也较正齐。
章节列表
升序↑列传
- 列传第二十七 郑孝穆 崔谦弟说 说子弘度 崔猷 裴侠 薛端 薛善 弟慎 敬珍
- 列传第一 皇后
- 列传第二 邵惠公颢
- 列传第三 晋荡公护 叱罗协 冯迁
- 列传第四 齐炀 王宪
- 列传第五 文闵明 武宣诸子
- 列传第六 贺拔胜 弟岳 兄允 念贤
- 列传第七 寇洛 李弼 弟标 于谨 子实
- 列传第八 赵贵 独孤信 侯莫 陈崇
- 列传第九 梁御 若干惠 怡峰 刘亮 王德
- 列传第十 王罴 子庆远
- 列传第十一 达奚武 子震 侯莫 陈顺 豆卢宁 宇文贵 杨忠 王雄
- 列传第十二 王盟 贺兰祥 尉迟纲 叱列伏龟 阎庆
- 列传第十三 尉迟迥 王谦 司马消难
- 列传第十四 周惠达 冯景 杨宽 兄穆俭 柳庆 子机
- 列传第十五 苏绰
- 列传第十六 卢辩
- 列传第十七 李贤 弟远
- 列传第十八 长孙俭 长孙绍远 弟澄 兄子兕 斛斯征
- 列传第十九 赫连达 韩果 蔡佑 常善 辛威 厍狄昌 田弘
- 列传第二十 史宁 陆腾 贺若敦 权景宣
- 列传第二十一 王杰 王勇 宇文虬 宇文盛 弟丘 耿豪 高琳
- 列传第二十二 窦炽 兄子毅 于翼 李穆
- 列传第二十三 韦孝宽 韦敻 梁士彦
- 列传第二十四 申徽 陆通 弟逞 柳敏 卢柔 唐瑾
- 列传第二十五 厍狄峙 杨荐 赵刚 王庆 赵昶 王悦 赵文表
- 列传第二十六 赵善 元定 杨摽 裴宽 杨敷 韩盛
- 列传第二十八 郑伟 杨纂 段永 王士良 崔彦穆 令狐整 司马裔 裴果 刘志
- 列传第二十九 寇隽 韩褒 赵肃 张轨 李彦 郭彦 裴文举 高宾
- 列传第三十 苏亮 弟湛 柳虬 吕思礼 薛憕 薛寘 李昶 元伟
- 列传第三十一 韦瑱 梁昕 皇甫璠 辛庆之 族子昂 王子直 杜杲
- 列传第三十二 尉迟运 王轨 宇文神举 宇文孝伯 颜之仪 乐运
- 列传第三十三 王褒 庾信
- 列传第三十四 萧撝 萧世怡 萧圆肃 萧大圜 宗懔 刘璠 柳霞
- 列传第三十五 李延孙 韦佑 韩雄 陈忻 魏玄
- 列传第三十六 泉企 李迁哲 杨干运 扶猛 阳雄 席固 任果
- 列传第三十七 儒林 卢诞 卢光 沉重 樊深 熊安生 乐逊
- 列传第三十八 孝义 李棠 柳桧 杜叔毗 荆可 秦族 皇甫遐 张元
- 列传第三十九 艺术 冀隽 蒋升 姚僧垣 子最 黎景熙 赵文深 褚该
- 列传第四十 萧察
- 列传第四十一 异域上
- 列传第四十二 异域下
令狐德棻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恺撒大帝
“美国国家图书馆珍藏名传”系列之《恺撒大帝》以别样的笔触叙写了恺撒传奇的人生:夺取高卢,开启内战,打败庞培,如龙卷风般横扫埃及、小亚细亚、西班牙。但最终,恺撒的独裁和权力引来了罗马元老院的憎恶,在他自己加冕的当天,恺撒遇刺,戏剧性地结束了一生。恺撒终其一生未能称帝,却被后人称为“大帝”,这是其卓越的政治、军事能力,以及强大的个人魅力的体现。
苏学士集
宋代诗文别集。16卷。苏舜钦著。据欧阳修《序》称:“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为十五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有《沧浪集》15卷。此书现为16卷,卷1至5收古体诗96首,卷6至8收格律诗114首。卷9、卷10为书14篇,卷11上书疏状9篇,卷12启表12篇,卷13收记序杂文16篇,卷14、卷15为志铭14篇,卷16为行状、哀辞、祭文5篇。苏舜钦的诗感情奔放,往往借助于自然景物,抒写胸中的磊落不平。前期诗歌有较强的政论性,如《庆州败》、《吴越大旱》等。《宋史·苏舜钦传》称“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如“远岭抱淮随曲折,乱云行野乍晴阴”(《寿阳闲望有感》);“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更是借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秉性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有的小诗写得恬静清丽,历来为人称道,如《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氏散文多言辞犀利,议论激烈。前期多为战斗性颇强的政论文,后期散文以寄情山水较多,如《沧浪亭记》等散文名篇。有清康熙刊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了沈文倬的校点本,题为《苏舜钦集》。
脉经
中国早期脉学诊断专书。王叔和撰。最早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后始刊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计10卷,97篇,约10万字。现存元、明、清和近代刻本、印本多种。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此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脉,二十四脉,脉法,伤寒、热病、杂病、妇儿病证的脉证治疗等。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践,确立了寸口脉法,分雨、关、尺三部脉位和脏腑分配原则,解决了寸口切脉的关键问题。书中首次把脉象归纳为24种,并对每种脉的脉象,都作了具体的描写,并指出一些相类似的脉,使人们比较易于理解和掌握。
郑天挺明史讲义
本讲义根据郑天挺上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为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讲授明史所积累之卡片资料整理而成,集中反映了郑天挺对明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以及边疆史地、民族关系的研究成果,同时体现了郑天挺对历史教学的深入思考,内容十分丰富,兼具资料性与可读性,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作品。
经问
十八卷,清毛奇龄著。为毛奇龄平日说经之语,由门人编辑成书,用一问一答的体例,故名《经问》。此书外附《经问补》三卷,为其子毛远宗所补。书中论褚师声子不解韈;论肃容、肃揖、肃拜三者之分;论妇人不称敛袵;论稽首、顿首之误用;论杜预注丘甲之非;论《仪礼》出二戴,《戴记》不出二戴;论《甘誓》不遯于荒野;论姓分为氏,氏分为族;论以字为氏,不必定用王父;论兄弟不相为后,破汪琬以弟后兄之说;以《史记》的《诸侯年表》正《赵世家》记屠岸贾之误;论卫宣公无丞夷姜事;论《孟子》记齐、楚伐宋时,宋犹未灭滕;论《春秋》记桓公多阙文;论公行子、有子之丧;论微子、微仲;论郑康成(玄)误注勦说为雷同;论孔子非摄相;论孔子适周非昭公二十四年;论畏厌溺;论鲁鼓、薛鼓非无词;论媒氏禁迁葬嫁殇;论子文三仕三已;论束牲载书等说,都佐证分明,可称精核。对先儒与清儒多有排斥,除顾炎武、阎若璩、胡渭三人指名攻驳外,余皆隐其名。大约以为三人博学重望,余者不足齿录。收入《四库全书》。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
佛典注疏。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智圆撰。四卷。是灌顶撰《大般涅槃经玄义》的注释书。依《玄义》次序,逐段疏解。先释作者,次释书名,再依次疏解正文内容。所引资料涉及内外诸典。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