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笔记

作者:佚名
乙酉笔记

浦东胡云翘氏旧藏《曾羽王日记》一册,记明清易代之际浦南一隅之纷扰变革,详于乙酉年之“奴变”及松江城守与孔师起义等事。羽王青村人,明末诸生。原书颜曰日记,而其叙述並非逐日记录,亦不按年排比,后先颠倒,凌乱无次,不类日记体裁。嗣检光绪《奉贤县志》,羽王之著作仅止《乙酉笔记》一种,《松江府续志》亦作同样著录, 则此书固为《乙酉笔记》而非日记。又府县志均称笔记共四卷,而钞本篇幅不多,且不分卷,恐尚非全帙。此书向无刻本,抗日战争前尝部分披载于《小说丛报》,条目颇有增损,字句亦有改动,与原本有别。兹将最早之旧抄本标点排印,俾存地方史料原来之面目。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两访中国茶乡

两访中国茶乡

英国植物学家福琼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来华,采集包括茶树在内的中国植物资源。回英国后,他写了几本颇具价值的著作,介绍其中国之行。本书对1843年和1848年的两次中国之行作了详细记录。书中对中国的茶树栽培和制茶方法详加阐述,对中国园艺、植物特性与分布、饮茶文化也多有着墨,但大部分描写的还是其在中国的奇妙经历及见闻感受。对部分中国文化,福琼表达了他的怀疑与偏见,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随着其对中国了解的深入,福琼表达了他对中国自然景观与文化的惊奇及赞赏之情。福琼是传教士之外最早进入中国内陆的外国人之一,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教士的独特视角。福琼的游记虽然成书于殖民主义时代,其在中国的行为最终也成就了“茶盗”这一略带强权主义色彩的“美名”,他曾服务于英国皇家园艺协会,多次前往中国,将蒲葵、紫藤、栀子花、芫花、金桔等一系列中国花卉引入英国。同时,他受彼时风头正盛的东印度公司的雇佣,深入中国东南茶乡,将中国茶叶及制茶技术成功移植至印度、斯里兰卡,并最终扩及全球。这一行为,改变了中国对茶叶的垄断,改写了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前后的贸易差额,客观上也促使茶叶不再为欧洲贵族独享,而成为世界性饮料。后人称其为“茶盗”(The Tea Thief),可谓实至名归。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小说以冉阿让的一生为线索。冉阿让出身贫苦,失业后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被捕入狱,度过了19年的牢狱和苦役生活。出狱后又有偷窃行为,但受到仁慈的米里哀主教的感化,转变为一个高尚的人。他化名马德兰,以发明制造宝石的方法而成为巨富,并被推选为市长。他无私地帮助苦难的女工芳汀和她的女儿珂赛特,不久因暴露了过去的身份而被捕下狱。他不甘再度遭受苦役的折磨,越狱逃亡,途中救出了珂赛特,前往巴黎定居。这期间他不断遭到警探沙威的追踪。珂赛特长大后与共和主义者马吕斯相爱。1832年街垒战斗中,马吕斯参加了起义。沙威潜入据点侦查被捕,冉阿让私自释放了他。马吕斯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冉阿让背着他从下水道逃出,又遇到 一直追捕他的沙威。沙威有感于冉阿让的品格,良心发现,放走了冉阿让,然后投河自杀。马吕斯与珂赛特结合后,因对冉阿让有所误解而日渐疏远。最后了解到真相后他们深感后悔,双双赶去探望生命垂危的冉阿让。这使冉阿让十分欣慰,他拿出米里哀主教送给他的银烛台留给珂赛特,幸福地离开了人世。作者通过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等人物形象,广泛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阶层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的深厚同情。雨果在小说中指出世界悲惨的根源正是法律的不公正,并试图找出解决的途经,表现了他以仁慈、博爱改造社会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出版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世界文学中享有盛誉。

欧阳行周文集

欧阳行周文集

又名《欧阳四门集》、《欧阳助教集》。诗文别集。唐欧阳詹(字行周,官四门助教)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欧阳詹集》十卷,唐李贻孙编次,今传《欧阳行周文集》十卷,凡赋一卷、诗二卷、文七卷,有宋蜀刻本和明弘治、正德刻本,《四库全书》亦加收录;清乾隆秦恩复抄本有补遗一卷,近代缪荃孙辑《三唐人集》本有校记一卷,《四部丛刊》则据明正德本影印。别有《唐欧阳先生文集》八卷,明徐蚴编次,凡赋一卷、诗二卷(古今体分编)、文五卷,附录一卷,所收篇章较十卷本完备,有万历刻本。又清嘉庆《王氏汇刻唐人集》所收《欧阳四门集》,亦八卷;另旧抄本《欧阳行周集》六卷,附录一卷,藏台湾“中央图书馆”。单收诗歌的,有《欧阳助教诗集》一卷,清席启㝢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又《中唐欧阳詹诗》一卷,龚贤辑《中晚唐诗纪》本。

陈辅之诗话

陈辅之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1卷。陈辅著。此书成于北宋,亡佚已久,今人郭绍虞自曾慥《类说》、张鎡《仕学规范》、陶宗仪《说郛》中辑得25则,编入于《宋诗话辑佚》。就所得见者观之,书中记杂事,录诗句,间附评议。作者论诗较重内容,于杜甫的“乃心王室”及范仲淹的“兼济加泽”均有褒扬。《陈辅之诗话》,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卷数不详。旧有《说郛》本,存十二则,《类说》本,存十三则,均系节本。

长部经典

长部经典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分为《戒蕴品》、《大品》、《波梨品》等三品,共收经三十四部。其中三十部与《长阿含经》大体相同,无相当汉译本的有《摩诃梨经》、《阇梨经》、《须婆经》、《阿吒曩胝经》等四部。《长阿含经》中的《增一经》、《三聚经》、《世纪经》等三部,则不见于《长部》。《长部》的汉译本名为《长部经典》,其节选本由近代江炼百译出,初被收入《普慧藏》,后被编入蓝吉富主编的《大藏经补编》(台湾华宇出版公司1986年版)。此本共收经二十三部,始《梵网经》,终《弊宿经》。《长部》的全本由今人通妙译出,收入台湾出版的《汉译南传大藏经》(台湾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六、七、八册。

法华问答

法华问答

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662号,首尾均残,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所疏为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现存问答共一百零三条(首末两条残)。前四十五条问答按照《法华经》各品的顺序,述各品主旨;后五十八条问答不依经文顺序,专门解释经内法数及重要的文句。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