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觉世训

作者: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

洪秀全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约写于1847-1848年间。为太平天国重要文献之一。在此篇中,洪氏为了号召农民起来推翻封建统治,塑造了一个创化世界、主宰人间的至高无上的皇上帝。他说:“一切日月星辰雷雨风云,莫非皇上帝之灵妙”,“一切山原川泽飞潜动植,莫非皇上帝之功能”,“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生”,“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器用皆其造成”。此外,他又虚构了一个与皇上帝对立的阎罗妖,作为封建社会一切邪恶势力,包括佛道迷信、各种偶像、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总代表,号召“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姐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洪氏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划分为两个鲜明的营垒,使革命有了明确的对象。这表明他的革命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但是,该书虽然充满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却采用了宗教的形式,从世界观上来说是不科学的,必然要给革命带来消极影响。太平天国最后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的书

燕乐考原

燕乐考原

音乐论著。六卷。清代凌廷堪撰。凌廷堪,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喜好音乐,尤长于南北曲,乾隆年间曾在扬州词曲馆“从事雠校”。此书约成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以论述琵琶调为主,研究唐宋燕乐的来源及其宫调系统。首卷总论,依据历史资料和当时俗乐宫调,探讨了燕乐二十八调的源流,力主四宫七调之说。卷2至卷5,分别论述了宫、商、角、羽四宫各七种调式。卷6是后论及附录。其中“宫调之辨不在起调毕曲说”,纠正了宋儒的偏见。全书对研究唐、宋燕乐宫调体系颇有参考价值。有《粤雅堂丛书》本及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次柳氏旧闻

次柳氏旧闻

或称《柳氏旧闻》、《明皇十七事》。笔记。唐李德裕(787—849)撰。一卷。德裕有《李文饶文集》已著录。该书系作者笔录传闻而成。首传自史臣柳芳,曾亲与内侍高力士谈及玄宗及其太子(肃宗)时宫廷旧闻十七事,或撰成书而佚。次传自芳子柳冕,冕讲与李吉甫,后吉甫述与德裕,故名。当成书于太和年间,约四千字。其中如张果饮堇汁、善无畏祈雨云术、吴后梦金甲神操剑刺肋,兴庆池小龙随玄宗奔蜀,皆属神怪故事;至若所载姚崇与魏好古相倾轧,萧嵩与韩休不睦,源乾曜为相,杨国忠请焚左藏库等事,皆信而有征,可资史家参考。此书传本甚多,题名及内容互有出入。《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历代小史》、《宝颜堂秘笈》、《四库全书》、《古今说部丛书一集》均题《次柳氏旧闻》,《丛书集成初编》据《顾氏文房》本排印,并附录故事二则。而《稗乘》、《五朝小说》、《学海类编》等均题《明皇十七事》。此中唯《丛书集成》本较为通行。

陟山观海游春记

陟山观海游春记

中国近代杂剧。此剧凡2卷,8折,上卷4折前加楔子,下卷亦4折前加楔子。首有作者1945年2月11日所作长自序,介绍了此剧创作的主要过程,颇为详细地阐述了作者的戏剧理论观念和对元明戏曲的基本认识。从中可知,此剧作于《苦水作剧三种》之后,于1942年1月间开始着笔,其间作者经历了从比较闲暇、创作较为自如到病痛缠身、身心俱惫、写作也变得艰难的过程,直至1945年2月中方得写成,是顾随所作杂剧中篇幅最长、历时最久的一本。取材于《聊斋志异》中之《连琐》故事,根据戏曲情节关目需要,在原故事基础上铺陈而成。写东海秀才杨于畏,上无父母,下无妻室,孑然一身,两应乡试不第,带书童离开城内,住云台山山斋之中。秋日一夜,杨于畏独坐,忽闻女子吟诗之声,此后念念难忘。一日往有女吟诗处寻觅,得一香囊,执于手中,忽被风吹化飘散,于畏异之。又一夜,杨于畏方在书斋中饮酒读书,忽一女子到来,自言系陇西人,小字连琐。此后连琐夜夜与于畏书斋清话,宵来晨去,不觉冬去春来,时已半载。一次连琐向于畏说明自己乃鬼魂,为杨于畏痴情感化,白骨有复生之意,并告知使其复生之法。于畏遂以剑刺臂,将血滴入连琐脐内。次日午时,杨于畏带人去连琐葬处掘墓,打开棺木,连琐肉身复生。二人遂结为夫妻,十分相得。时届清明,杨于畏带娘子连琐并马游春,登山观海,甚为欢畅。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一卷,失译,尾题无咒字,一二一八。

密庵和尚语录

密庵和尚语录

全一卷(或作二卷)。又作密庵咸杰禅师语录、密庵录。宋代僧密庵咸杰(1118~1186)撰,松源崇岳、笑庵了悟等编。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编录乾明禅院、太平兴国禅寺、华藏禅寺、天童景德禅寺等七会之语录,及小参、普说、颂赞、偈颂、法语、塔铭等。卷首有张镃之序文。

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

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

具名,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二卷,赵宋法贤译。备说理观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