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录

作者:欧阳修
归田录

笔记。宋欧阳修(1007—1072)撰。二卷。修有《欧阳文忠公集》已著录。本书成于治平四年(1067),自序称:“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跋尾又称以李肇《国史补序》为法,“言报应,叙鬼神,述萝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诫,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又以谓职非史官,掩恶扬善,不书人之过恶。共一百十五则,一万五千余字。因身居高位,熟知情况,故所记真宗、仁宗、英宗诸朝宫廷遗事、君臣际遇、朋党纷争以及职官、制度、文物等事,均有所依据,为历代治史者如李焘等著名史学家所征引。有关帝王文人轶事,如真宗好文、重器识,仁宗精飞白、性恭俭,杨亿性格刚劲寡合、与门人语笑喧哗而不妨构思,石曼卿磊落奇才,梅圣俞穷困,名闻宫中等,均可供治文学史参考。有《欧阳文忠公集》本,《稗海》本,《学津讨原》本等。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刊行李伟国点校本,与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合为一书。

猜你喜欢的书

严子陵垂钓七里滩

简名《七里滩》。杂剧剧本。元宫天挺作,一说张国宾作。四折,末本。本事出《后汉书·严光传》。剧写西汉末严光字子陵,隐于富春山畔七里滩钓鱼为生。时值王莽篡位,欲灭汉室宗支,刘秀遂改名金和,隐于南阳,与光为友。越十年,刘秀登基建立东汉,是谓光武帝,遣使征光为官。光谢绝。帝请光赴京以布衣故人相会。光应邀前往,只叙离情,绝意仕途。翌日,帝大张宴席与光接风,七里滩仙鹤、野猿俱来宫寻光。光以隐居逍遥自得,遂辞帝回滩。今存《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未署作者。《录鬼簿》著录于张国宾名下有此目,宫天挺名下为《严子陵钓鱼台》。然《词林摘艳》癸集有《七里滩》中《斗鹌鹑》一套,题为“宫大用”作,与今存本第二折中的此套内容完全相同。故自王国维迄今,或以宫作,或以张作。《元曲选外编》据元刊本《古今杂剧》参校重印。

柳树井

北京曲剧。写于1951年。初载1952年1月《说说唱唱》。1952年2月宝文堂书店初版。收入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4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剧本主人公李招弟从小做了王家的童养媳,后小丈夫又不幸溺毙,招弟受尽了婆婆和小姑的虐待。《婚姻法》颁布后,招弟在于部和群众的帮助下,终于摆脱了有名无实的婚姻,与意中人结合,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剧本宣传了男女平等、自由婚恋的新观念。

太宗文皇帝圣训

全称《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康熙朝官修。清世祖福临敕编,清圣祖玄烨续编,共6卷,3万余字。有《四库全书》本及 《十朝圣训》本行世。顺治年间开始纂修,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完成。汇辑了皇太极治国的各种言论,分类编排。全书共111条,分为23类,包括论治道、训诸王、训群臣、谦德、宽仁、智略、求贤、求言、辑人心、恤民、劝农、兴文教、训将、励将士、怀远人、训诸藩、恤隆、招降、恤旧劳、敦睦、节俭、谨嗜好、禁异端等类目。是研究皇太极生平和思想的珍贵史料。乾隆四年(1739),与清太祖圣训同时刊布,清末也出现了多种翻刻本。

张煌言传略

明之亡也,死义者连镳接衽;若播迁穷海而之死靡他、称一代硕果者,则有宋文丞相而后,推明之张司马煌言云。煌言字玄箸,号苍水;鄞县人。远祖当元时逃入高丽,以家世仕宋故。至明初,始归籍甬东,称高丽张氏。高祖伯祥,起家孝廉为令,列“郡志”“孝友”传。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

亦称《大方广华严十恶经》、《大方广华严经十恶品》、《华严十恶经》等。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中谓一切众生若修善根,应作五事:一、不害众生;二、不行放逸;三、不饮酒;四、不食肉;五、常行大慈。然后着重论述了饮酒、食肉的罪孽及断食酒肉所得之福报。南北朝时,由于《涅槃经》及《楞伽经》的影响,以梁武帝为首的中国佛教信徒掀起一个断食酒肉运动,本经即这一运动的产物,对研究中国佛教史有一定价值。本经最早见录于《法经录》卷二,入“伪经录”。其后《仁寿录》卷四、《内典录》卷一○、《大周录》卷一五、《开元录》卷一八均有著录,亦斥为伪经。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但所据为残本。故录文不全。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与《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同,而文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