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篇 结论(国内问题之分析及建设之途径)

政治情状〇中央财政状况〇各省税收〇军队〇乡村匪患〇国际贸易〇列强投资〇人口问题〇节制生育〇农工商业〇交通〇教育〇公共卫生〇结论HnD中华典藏网

综观近百年来之史迹,中国之贫弱,人民之痛苦,为近代先进国所无之现象。夫以文化悠久之国,领土广大,人口众多,当为世界强国之一,乃竟无不失败,屈辱过于小国。今立国于大地者,强国不过六七,而数十独立小国,内政外交均能自主,人民并得安居乐业。论者虽曰列强各欲维持势力之平衡,国际主义久为识者所提倡,公断条约又能维持国际间之和平,而小国政治入于轨道,内则维持境内之治安,外则遵守国际间之条约,实一主因也。中国对外,本于固有之思想,应付新环境之问题,徒供外人侵略之口实,造成现时国际间之局势;内则政治上积弊深痼,改革多为名词形式之更改,政府反为虐民榨取之机关。民间生产事业向不发达,人民多度马牛生活,而士大夫往往利用其弱点,瘠人以自奉。要而言之,国内问题,一由于生产事业之不发达,人浮于事,钻营奔走,无所不用其极。一则知识浅陋,无由认识新时代之问题,而有彻底之改革。吾人非知困难之症结,将无改革之途径,虽曰事有政治人员主持,而吾人固不可不知国内之实状。兹略言之于下。HnD中华典藏网

清代冗官太多,官署组织不密,官官监视,而少治事之员,其思想盖本于无为而治,不扰人民也。今受外国影响,政府除维持境内治安、防御外寇而外,尚有发展生产事业,力谋人民幸福,不幸事实竟与理论相反。其原因则处于领袖地位之士大夫,初囿于思想环境,不知列国之政治,借镜比较,后则盲然尊主外国,而于列强之政教民情多不知悉,以为改易名词,创办新政即可富国强兵。天下固无若是之易事。其人原不明了积弊之所在,不过视势所趋,时人之好尚,环境之转移,人事之变迁,发为议论,并无实质之主张,一定之政见;且居于养尊处优之地位,不识民众之疾苦,社会上之需要;主张共和者,忽而赞成帝制,忽而拥护军阀,面目改易,有如伶人登场;奔赴居官之后,各谋巩固其地位,引用亲故,自成一系。士大夫多无职业,争欲攀龙附凤,及无位置安插,裁汰旧员,作为调济;达官要人更荐引其亲友。于是官为人设,用非其人,政治人员多无所事。其经费则出自困苦流离之贫民,夫于贫民之身,榨取血汗所得之资财,养此大批冗官,既为不平之事理,又为政治上之罪恶。其人并不知耻,虽曰职业困难,而政治人员待遇之优,亦其原因也。多数人民于现状之下,一年一家所得之酬报,不出百数十元,教员除大学教授外,月薪多在百元之下,即就教授而论,亦多不及政治人员。奢侈生活之欲望,强于其他观念,经济势力,固能支配人生。做官除正俸外,尚有办公费等,卑劣者且受贿赂馈遗,营私舞弊。其人多无一技之长,将随政治势力转移为进退,存有五日京兆之心;得意之时,则欲多得金钱,为其退居安乐及妻妾子女奉养之费。先进国家多办一事,人民多出一钱,乃于我国事未兴办,利弊尚不可知,而人民业已增加负担。其原因则先立官署,委派官员,事务之繁简,则所不计。谚曰“先有官署,后找事做”,颇恰合于事实。镇江筹办自治,分若干区,初名行政局,一无所事,以旧自治捐为经费,不敷之款尚巨,听局长自筹,则其明例。后改局为区公所,月领二百余元,清闲一如昔日,而款出自贫苦无告之农民,不能谋其利益,反而剥削贫民。又如南京筹办自治,市政府分区设官,月给津贴,官实无事可办,调查户口则转抄之于公安局,投票选举则亦有名无实。市政府后以经费困难,停止津贴,工作人员以为自行筹款,将起市民之反感,仍请津贴,靡款已巨,而自治迄未办成。此固不限于一乡一市。又如各县建设局经费,几全用于俸给办公费,而建设事业,反无款项,宁非怪事!HnD中华典藏网

政治上之积弊,尽人所知,而竟一无改革;主要原因,则无主持之领袖也。领袖出身行伍,姑置不论。其受高等教育者,亦多不明国内实状,缺乏改革之诚意,指挥之才能,而徒粉饰,博猎虚名,拟定之章程计划,大而无当。其人盖无政治天才与经验,而所受之教育,在外之见闻,迥异于国内环境,希望太奢,终无所成。青年深受刺激,痛恶顽固落伍之思想,往往不辨轻重,不问得失,凡所谓新思想、新主义、新计划者,类受欢迎,乃于不知不觉之中,存有成见,而更增加政治上之困难。其尤难于解决者,当为武人专政。清代重文轻武,成为风尚,民国以来,境况全非,其领袖多卒业于天津武备学堂,袁世凯于直隶练兵,用为将士。袁恃其力,并以阴谋得为总统,及帝制失败而死,北洋军阀失其统驭指挥之领袖,据地称雄,互相勾结,朋党相争,内战频起,以致中央命令不出都门。其人类多幼稚,徒以兵力,榨取民财,供其个人党羽之奢侈生活费用,法律禁令仅为小民而设,又不善驭部下,维持治安,故终次第失败,盖其受命于人,尚能奉行,处于领袖地位,则处置乖谬也。失败要非民众之力,代而起者仍为武人,辗转循环,而民苦矣。时至今日,政治问题不解决于政治会议、社会舆论、民众要求,而解决于兵力。政治未上轨道,地方武人干涉民政。所有计划,直为空谈。HnD中华典藏网

上述之理由,一本于误解历史上之史迹。二则出于希望,顾据吾人平日观察之印象,生子往往不能防老,反而气死父母,其子生活困难,自顾不暇,赡养父母,乃生恨心,伦理观念固不敌经济势力也。三则政府视人民为战斗纳税之工具,纳税今以担负能力为标准,人口多寡无关重要,战斗则孤注一掷,危险殊甚,要非国民之福。四则偏重神鬼,现时生活无法解决,何能增加痛苦,求媚于虚渺之鬼神也?吾人现时讨论人口态度,必须本于一国经济社会状况,考察其财富及工商业发展之机会与希望,顾及多数人民之幸福,及现时职业问题也。盖一国财富之增加,视其生产之进步,一般人士所得工资超过于消费,人民始有储蓄,生计方能宽裕也。吾人讨论人口必此为立场。吾国农民业已过剩,而工商业又不发达,一般人民生活之困苦,已如上述,其无职业者不知凡几。欧美诸国之不安,多由于失业问题,而吾国人民自成年以来,有从无职业者,问题之严重实远过之,不过吾国人民,多未得受教育,安于命运,自怨自恨早死而已。江苏为富庶之区域,本于吾人见闻,一遇荒年,一家五口无米为炊,以粥充饥,或吃番瓜,或吃矿泥(俗称观音粉);一月生活费,全家不过数元,甚者全家饿死。著者久在南京,每于冬季,见十数岁儿童及成人妇女拾取路旁未烧尽之煤渣,或作燃料,或售于小饭店,多则得有百数十文,借以糊口。小贩卖售葵花瓜子,日得一二百文,买玉蜀黍粉作粥,日食两次;雨雪则终日卧于床上。又见随园废址附近小桥,桥上为路,桥下无水,贫民有居住桥下者。本年春,武汉气候寒冷,据报记载,一日间冻死七人。四川一元,作铜元二十五千,雇一雇工月给五千,值洋二角。铁路部顾问贝克(Baker)曾于金大农业经济系讲演,谓于青岛,见一儿童视之若八九岁,问其年龄,答称十四岁,进而问其饮食,知其每至新年,始得一食豆腐。饮食滋养料不足,故身体发育迟钝也。此类故事,举不胜举,决非社会上偶尔之例,民众生活,言者谓为马牛生活,洵非过语,甚者不如马牛。水旱大灾之际,情状尤苦,就近事而论,陕西旱灾,言者谓迄民国二十年死亡三百万人,此数不无疑问。死亡之多,青年妇女贩卖之众,固为事实。斯年夏,长江大水,沿岸田禾淹没,屋舍尽在水中,灾民住于埂提之上,一无所有,风雨无地躲避,乃恃少数赈款,得免饿死,罹此灾者约五千万人。淮水一带,灾民食尽树果,死亡甚众,黄河为害,灾情亦重。HnD中华典藏网

于此现状之下,政府先未预防,有失职守,固为事实,而人口过剩,马尔萨斯《人口论》所述之悲惨解决方法,已实现于吾国,人民死于内乱、匪患、贫穷、饥馑、疾疫等,均其明证。马尔萨斯观察敏锐,理论含有至理。美国人士初以本国有无限制之发展,人民不患激增,不信其说,甚者不读其书,或误解其理论,而即妄肆批评。近者美人知其错误,改变态度,认识人口论之价值矣。吾国人士读马尔萨斯原著者更少,受美影响,对于书中理论,亦未清楚;人口增加计算方法,为自然增加率之自乘,固无错误,仍为学者采用也。其为马尔萨斯所不知者,则节制生育方法之发明也。欧洲荷兰诸国用之最早,美国法律禁止研究,山额夫人感受未有适当办法,亲往荷兰调查,得知方法。近者节制生育之知识,业已普遍,法律徒为具文,商人视为有利可图,制造器具,并于报纸上宣传,不过避用节制生育之名而已。英、法、德人亦皆实行,生产率视前大减,人口将无若何重要之增加。其于我国实行之困难,一则愚民深受传统礼教之影响,一则贫穷无力购买橡皮套或其他药品,伦理观念易于更改,贫穷则无办法。欧美人士曾谋得一办法,为东方人民节制生育之用,吾人尚不知其结果,希望其能成功,更望政府知其重要,而力予以赞助,或设工厂制造橡皮套,或其他药品。彼反对者,将谓贫民需要最急,而实行最迟,中级社会家庭宜多儿童,而将首先实行。按之实际,贫民之愚蠢,由于未受教育,其人非不堪造就,特无机会耳。教育遗传之说,科学家多不之信,彼英美政治家出自贫苦之家者甚多,我国历史上例不胜举,吾人苟认节制生育为国内之重大事业,则当宣传实行,决无自尊自贵,待他人先行之理。对于民众,唯当晓谕利害,授以方法,进行缓急,将视宣传力量,彼反对者必须明了吾人之立场。中国一切社会问题,多由于人口之增加,超过于生产事业之发达,民众日度马牛生活,穷苦不堪。吾人苟安于今日现象,固可不论;苟欲改革,非知困难之症结,则一切计划皆不切于实际。改革之目的,以改善人民生活为最要,倘人口继续增加,则所有计划,将归诸影泡,或功效微末。著者认此关系重要,不惜反复言之,多占篇幅,尚望读者谅之。HnD中华典藏网

人口问题,虽国人现即实行节制生育,亦无一旦解决之理,吾人不能坐而待至数十年后;今日生活困难,除人口压迫而外,其他造成之原因,有无解决之途径?亦吾人所当讨论者也。农民占人口多数,当先论之。其耕地狭小,赋税奇重,已如上言。其人除宗祠而外,别无类似自治组织或商业团体之结合,出售农产物品,乃处于不利之地位。据汤尼(Tawney)所著之《中国之土地与劳工》(Land and Labor in China)称安徽茶叶每石一元五角,运到上海价达十四元。米于秋收每石十元,明年春涨,至二十五元。河南货物运至上海,辗转经手至三十次之多。书中所举各例,皆就极端而言,书成于二三年前,所言事实有异于今日者,米价昂贵,则其明例,而商人囤户剥削生产者之利益,仍为事实。其困难则农民欠债,迫而出此也。据吾人见闻,农家欠债者,十占八九,月利常在四五分,富而不仁者放麦青稻青博取厚利。贩运商人资本不多,商人向钱店或银行借款,利息常为百分之二〇,政府公布法令,最高利息不得超过百分之二〇,而民间利息远过于规定数目。近数年来,商人信用不如先前,其人多不诚实,利用破产法而私藏其一部分财产,人无奈何,向法院控告,则出现告欠,稽延时日,终无若何效果。吾乡有欠房租三年者,控之法院,亦不过房主出款,津贴房客迁让。外商言及法院,多称不能保护其利益,此虽极端之例,而影响则金钱借出者,无法收回,乃再不愿出借。商人流转不灵,农民更无法借贷,田中出产之余谷又无法出售,乡村几无货币,说者谓之钱荒,已成中国乡镇恶劣现象之一。改善农民生活,政府当设银行,农民可得利息较低之借款,又当指导其组织合作社,直接出卖余谷,不受商人重利之剥削。更宜改善交通,维持乡村治安,教育注重传播农业知识,促进其改良,他如疏浚河溪,兴筑塘闸,建筑埂岸,山植树木,减收田税,改善佃户待遇,亦当尽力为之。HnD中华典藏网

旧时家庭工业摧残殆尽,外人自马关条约而后,得设工厂于通商口岸;欧战期内,国人创设纱厂颇形发达;战后外人挟其雄厚之资本,优胜之技术,严密之管理方法,处于胜利地位。其工厂多在租界,不受华官之干涉与监督,自关税自主以来,外人以税率提高,外货进口,将纳重税,不能与在中国工厂制造之货物竞争,乃于通商口岸添设工厂,盖条约允许外厂制造之货物,所纳之税,同于华商制造之物品也。中国实业发达,遂受严重阻碍。近时工厂以日英为多,工人工价之低,工作时间之长,童工之多,生活情状之恶劣,工业革命时代之惨状复现于中国;而政府无如之何,实领事裁判权之为祟也。工厂多在上海、汉口、天津等埠,工人约数十万人。其他困难,则为交通不便,运输费昂,政治未入常轨,法律不能予以保护,商人纳税甚重,且国内生产事业尚未发达,资本缺少也。于此情状之下,吾人希望以政府力量经营工业而已,方法或为奖励救济,或官商合办,或收归国家经营,或另设工厂,当视各地之情状与需要而定,外商创设之工厂将不能与之竞争。此就积极而言。消极方面,则当努力取消领事裁判权,检查工厂设备,是否合于工厂法之规定,此固不限于外厂,中国工厂亦当实行也。积极政策,俄国行之已著实效。其在我国之困难,则官气太重,兼办营业,将以宫署视之,代价太大,结果仍于希望相反。尤当知者,吾人所言之提倡实业,乃指供给本国需要而言,非欲于海外争夺市场也。盖工业发达之因素,首推煤铁火油水力。我国煤较丰富,而产额与美国相较尚远不及,其出产区域多距工商发达之大城辽远,近于海者多在外人之手。据汤尼报告,外人经营煤矿之产量,占百分之五六。据可信之估计,铁产额甚少,照美国人民用铁之量数计算,只能供给数年。现时国人所用钢铁,据汤尼计算,每人平均则占英国百分之一,美国一百八十分之一;将来用铁虽将增加,然可节省。其将感受困难者,现时铁矿百分之九十,落于日人之手也。石油据可信报告,产额不甚丰富,采取无利可得,日人于东北试验,或有相当成绩,而国内企业尚无可言。水力视美国、印度为低,迄今尚未利用。方今列强竞争市场,中国实业果能发达,决无重要之市场,盖今形势迥异于数十年前,各国工业多有进步,往往足以自给,列强之殖民地,决不愿外货入内竞争,充类至尽而言,中国跃为世界工业国,殆不可能,以之解决过剩人口问题,亦无若何之希望。吾人目标,唯在减杀外人利用我国弱点投资之经济势力,保护国人之生计,发展本国之实业;进行若何,将视政府之努力,及人民之合作。HnD中华典藏网

商业则出入口贸易,多操于外人之手,世界各国殆少若此之例,即或有之,比例决无中国之多。中国不能向外国直接订货,或直接运出土货,一则初不明了外国商业情状,市场需要,商人缺乏组织,资本太少。一则外人挟其条约上之权利,来至中国,处于有利之地位也,商店转贩于外商设立之洋行,物价因之提高,外人初不明了中国商情,雇用买办,由其出面与商店接洽,近者外商渐多,直接营业,买办之权力减削,而国际贸易情状,一如往日,入超视前更形激增。就人口而言,中国约占世界总数四分之一,而国际贸易仅占百分之二,吾人所处之地位,深愿生产事业发达,民间购买力大有增加,畸形贸易之发展并能矫正也。统制入口贸易,或禁货币流出,当能补救,苏俄经营国际贸易,德禁汇款出国,均有相当成效。中国国际情形及内政状况,虽与之不同,然可以供吾人参考,决不能听其消长,而益增加民间之不便。国内商业,近受内患灾荒,及农村破产之影响,颇为不振。厘金虽已裁撤,而类似厘卡之常关,尚有存在者,内地之苛捐杂税,更无论矣。商人资本短少,视利太厚,而又不顾信用,借款乃极困难。金融滞呆,益无发展之机会。将来消费合作社次第成立,则类近小贩之商店,将益难于维持,一般小商之生计,若何解决?实一严重问题。HnD中华典藏网

国内经济情状之恶劣及其造成之原因,上已论及;交通不便,亦深与之有关。铁路为交通重要事业,大部分筑于清季,近时铁路长凡一万英里,其中四千七百余英里为政府经营,三千七百余英里为外国所筑,日人现筑者除外,余归商人营业。就分配而言,东三省铁路逾全国总数三分之一。其他边省,政府未筑一路,今往新疆或云南者,反绕道外国。铁路票价昂贵,三等乘客,购票常无座位,拥挤站立,路局未曾临时设法。售票者于四等旅客利用兑换大洋铜子,多所取利,犹忆数年前,非车将至,不肯售票;因而拥挤不堪,旅客迫而多出代价,由搬夫买票,火车迟到犹其余事。此吾人于京沪路上亲身经历之事,近则已有改革,如提早卖票,则其明例,其待改革者尚多。公路建筑近颇努力,十八年长共三万四千八百余英里,而泥路占百分之九十。汤尼曾称中国每年筑路一万英里,一百八十年后,始与英国三岛现时里数相等,其人口则占中国十分之一,面积则四十分之一。省政府之积极进行者,首推浙江、湖南、江西,顾人民贫穷,汽车运输货物,价格太高,而路不经常修理,即不便于行车,征工或收附加税筑路,非善经营则往往病扰人民,不如多筑铁路也。轮船则外船之势力强盛,国家经营之招商局远非其敌;而又污秽喧哗,茶房毫无礼貌,常见旅客向人发誓再不乘坐招商船;非亟整顿,殆难与外船竞争;虽富于爱国心者,亦不愿乘坐也。各船茶房均无工价,强索酒资,亦当改良。邮电种类近有增加,无线电报、飞机递信,皆其明例。电报向来取费昂贵,近以竞争,营业不振,始行减低报费。邮政信资,就人民生活程度而言,可称昂极,而遗失信件习为常事。金大农场曾列举未收到之信件数十报告,本年著者函致北平、天津之信,竟未收到,报告湖北管理局,则称无从查办。无从查办,尽人所知,其责任则当设法整顿,免再发生同样之事。至于职员之傲慢无礼,尤当严格惩戒,决不能稍存袒护,诿称查无实据,置而不问也。HnD中华典藏网

上言之事实,倾向于改善一般人民之生活,教育为改善生活有效方法之一,其现状及当改革者,亦吾人所当知也。国人未受教育者,现无可信之调查与统计,一般人之估计,认为约占百分之八十;据吾人平日之观察,学校外尚有私塾,吾乡二三十家之乡村,多有私塾一所;镇中三四百家有一小学,七八私塾,儿童受教育者十之八九。专家估计往往忽视私塾。入学儿童视十数年前大有增加。据教育部供给国联教育调查团之小学报告,列表于下。HnD中华典藏网

关于中学,据调查团之记载,民国十八年,中学一千五十六所,学生十九万一千六百六十四人;二十年,中学二千六十六所,学生三十万七千九百零六人;及将离中国,又得教育部送来之报告,改称中学一万三千五百九十六所,学生七十八万三千一百四十人。前后数目相去甚远,岂未立案之私立中学一并计算,抑各省报告方始收齐耶?大学据二十三年教育部统计,全国四十一校,独立学院三十八校,专科学校三十一校,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共一百一十校,未立案之三十五校,尚未计入。合国立省立私立(已立案者)大学经费,共二千四百四十八万元有奇,大学生共二万九千零九十六人。就上数目而言,小学中学之数太少,大学经费二千余万,而学生不足三万人,固畸形之发展也。据调查团之计算,初级小学经费,平均每生自三元五角至四元,高等小学十七元,中学六十元,师范及职业学校一百二十元,大学自六百元至八百元。据此小学生与大学生经费之比例,为一与二百之比,宜调查团于报告书称为惊骇也!其在欧洲,则一与八或一与十之比耳,其相去悬远之主因,则待遇不同也。小学教员月薪多为三四十元,乡村则二三十元;初级中学自八十元至一百二十元,高级中学自一百五十元至二百元,教授自三百元至四百元。此据调查团之报告,盖就大体而言者也。省立中学教员薪给多按教授时间计算,至二百元者数实无几,多数则在百数十元之间,内省如山西尚不易得。私立中学超出百元者,更不易得。教授待遇,私立大学至三百元者,数实不多,就国立省立而言,则为事实。调查团之根据,多为教育部供给之材料,据上所列之数目计算,乡村小学教员待遇与国立大学教习相较,为一与二十之比,其在欧洲,则一与三或一与四之比。HnD中华典藏网

据上报告,小学教员待遇最苦,同有父母妻子及生活费用,何相去若是之悬殊?有名无实,或无需要之大学与专科,不如停办,而以其经费移作小学之用,改良教师待遇,充实设备。所不可解者,各省教育经费困难万分,而仍有办理教育学院或招考留学生者。教育学院之毕业生,不必优于出自大学教育系者,见闻且较狭隘。凡任中学教员,于其担任之学程,当有充分之预备与认识,决非仅知所谓教授法者,所能胜任;此乃受美不良之影响,而徒造成学阀,出路困难,固不之间,岂果如时人所言“有饭大家吃”,借以安插当局者之亲友耶?留学生在外,年需三四千元,回国后幸而谋得一职,不过提高个人之地位耳。今之出国留学者,多为学生,其人于大学毕业,对于任何学科均无深切之研究,在外数年,所得要亦有限,远不如日本资送服务年久及有成绩之教员出国,于外国学者指导之下,较有所得,且易提高本国之学术也。据汤尼记载,十九年留学生共五千三十二人,得教育部准可者凡一千四百八十四人,一年所费二千万元,几当全国大学经费,非浪费耶?政府当立大计,有所改革,决不宜好高骛远,以为多派留学生,国内即有人才也。实际上殊不尽然。就教育人才之学校而言,大学教授之专心研究,于学术上之有贡献者,殊不多见。次者对于研究学术,尚有兴趣,多读书籍,明悉所习范围内之新发展与进步者,亦不甚多。下者则据昔日听讲时之笔记,作为讲演底稿,或用简单教本,或印百数十张之讲义,上课诵读,或略说明,敷衍一二小时,即为了事;对于学生成绩,自不敢认真稽核;学生考入学校之后,居住数年,无患不及格者。吾人于南京常闻语曰:“教员教员,只要洋钱;学生学生,只要学分。”学校成此现状,抑何可哀!中学小学教员亦多不能尽职,俗所谓敷衍鬼混也,尤以中学为甚。其人对于教读,原无多大兴趣,所习范围内之新书,多不曾读,俗谓担任教职数年变为古董,殆非虚语;乃植党把持,自成统系,凡于其地位或利益冲突有害者,将不择手段,起而反抗;改良计划往往阻挠,学生之参加者,供其利用而已。HnD中华典藏网

于今现状之下,改善中国教育须从根本着手,凡欲为中学小学教员或现担任教职者,须一律经过公开考试,凡成绩优良者始得充任;薪俸既当提高,又不得轻易免职,庶可安心教读,努力向上,恶劣分子无所施其伎俩;学生不堪造就者,立即开除,恃众滋事,宁学校解散,亦不可屈服,则将入于常轨。今日吾人认为痛心之事,无过为校中之优秀分子,一无党援,卒业之后,常无职业。彼奔走不读书之学生,反居高位,人存幸心,视读书与否无关得失,青年有志之士往往灰心颓唐也。此足以矫正痼病;倘或不求其本,而日言整顿学风,吾人实不知其途径,充类至尽而言,学生不过于桎梏之下毫无生气耳。会考更不足以判断学校之优劣,据吾人所知,出题者多为专家或所谓知名之士,不知中学生之程度及所用之课本,所问非所学,决不能据以评论学生之优劣。曾闻秉志不受聘任,拒绝出题,实有所见;各地情形不同,更无所谓标准矣。此就改善中学而论,大学教授则难一时求得适当人选,唯望重视研究学术之人才,而予以发展之机会。平心而言,今日大学视二十年前,固有进步。其他当亟改革者,首为多收学生。据国联教育调查团报告,小学教员教授之学生,每人平均二十点三人,其在欧洲,人数多至两三倍,中国当即仿行,所可异者,入学儿童多交学费,并须经过考试,贫家子弟入学之机会遂少。著者常在南京见闻父母为其子女入学出而奔走请托者,不知凡几。论者谓政府以教育普及为号召,而事实上则不令儿童入学,诚奇异矛盾之现象也。中学大学亦可多收学生,中学无待赘论,大学入学试验尤严,人数平均每班不出一二十人,其在先进国往往至数百人之多,就质而言,程度亦远不及外国,适当之办法莫过于考试较宽,入学后功课较严,凡至二门以上不及格者,均在淘汰之列。关于课程可议者多,中等学校太重外国语言,则其明证。余无于此讨论之必要。HnD中华典藏网

其与教育处于同等地位者,当为卫生知识。现代医学进步,功用可别为二,一则医治疾病,一则预防疾病。治疾为专门职业,非吾人所能讨论,预防知识则当普遍,其重要或过于治病。盖人生幸福无过于健康,医治于痛苦之时,远不如维持其健康,仍得服务社会,免去个人经济损失,犹其余事。近世疾病虽曰未必一一可以预防;凡可预防者,则当全力为之。成功将视地方政府之努力,及民众之知识。牛痘、白喉、霍乱等可用医药预防,政府宜多设医院诊所,免费或取低廉药费,奖民种痘注射。民众苟有卫生知识,可预防疟疾、花柳病等。疟疾由蚊传染,吾人所知,乡村尚不明了,倘能普遍,除去污秽积水,并用蚊帐,则病将减少,得者即行医治,亦易痊愈;花柳病现为都市中严重问题之一,渐已传至乡间,苟不设法,影响有不堪言者。娼妓为传染之媒介,而产生存在则由于环境与需要,空言禁止,为害反烈,远不如视为社会问题,而严加管理,并授以洗涤及预防知识也。此非男女地位或道德问题,论者必须平心考察人性与事实,听其传染,无罪者亦将染得,社会上之损失何如耶。著者曾于《中国评论周报》读伍连德论防花柳病传染方法,惜其未用中文写成;若读者较多,渐而便成为普通知识也。上论之事实,不过偶尔之例,其在先进国多已解决,此其死亡率降低之一原因。论者常谓一国之发达与文化,将于死亡率见之。其言虽偏重物质生活,固一良好之标准,深愿政府人民之努力,而死亡率降低也。HnD中华典藏网

上论国内之问题,偏重于指示建设之途径,要为一种意见,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教育上之待改革者至为繁杂,此非讨论计划之书。著者之目的,则在根据可信之材料,略叙国内之情状,严重之问题,一般人士所当深切认识者也。中国现状之恶劣,吾人虽不能武断其为从古所未有,要亦为历史上黑暗时代之一。解决方法,旧为屠杀流离死亡,吾人今日决不愿其复演于国内,所当明言者,苟无新式军火,屠杀之区域规模,将必视今为广大,徒赖军队维持不安之情状,终非持久之办法。建设之途径,唯有发展生产事业,改善一般人民之生活,政府固当于此努力,吾人亦当各尽责任,如节制生育之宣传与实行,则其明例。综之,中国不安之情状,非一人一事所造成,由来已久。政治家之责任,则于恶劣情状之下有所建设,不必以恶劣情状为讳,环境困难,愈见英杰之事业,愿国人努力而已!HnD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