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传

作者:梁漱溟
我的自传

梁漱溟,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本书是梁漱溟最完整的自传。讲述了他一生知行合一,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为目标,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的过程。一是人生问题,也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梁漱溟认为,世界上的人生观分三种。“逐求”的人生观肯定人生和欲望,它的低层次是满足物欲,高层次发展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现代西方哲学。“厌离”的人生观既否定人生也否定欲望,最彻底的就是佛家思想。而“郑重”的人生观是肯定人生,抑制欲望。代表就是儒家思想,其中的精义是“自觉的、尽力量的去生活”。梁漱溟早年的思想历程,受到了父亲梁济的影响,在这三种人生观中完整地游历了一遍之后,最后选择了信奉儒家思想,以积极入世的思想投入现实社会改造。

猜你喜欢的书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妙行真人讲说。内称元始天尊敕北方真武神将带领天兵到下界「收断妖魔,拔除魂爽」,并载真武冲将所作咒语,谓供奉此经,唸咒启告,可致魔精消灭,天下和平。

文堂集验方

文堂集验方

验方著作。四卷。清·何京辑。刊于1775年。本书辑录方书中备用成方与单验方。分为中风、风痫、感冒伤风、伤寒等39类临床各科病症。其中有一部分单方验方属于民间效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元诗体要

元诗体要

十四卷。明宋绪编 (生卒年均不详)辑。宋绪字公传,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成祖时,预修《永乐大典》。当时被征同邑五人有宋孟岳、赵肤迪、朱德茂、张廷,书成后,都授官职,只有宋绪独自辞归。著有《元诗体要》。此书为元诗总集。共十四卷,收录了有元一代诗作,分为三十六体,并在每体之前写了一段有关的说明。卷首有明宣德八年(1433)邓林序。卷一为四言体、骚体、选体、乐府体、柏梁体;卷二为五言古体;卷三为七言古体、长短句体;卷四为杂古体、言体、词体;卷五为歌体、行体;卷六为操体、曲体、吟体、叹体、怨体; 卷七为引体、谣体、咏体、篇体、禽言体;卷八为香奁体、阴何体、联句体、集句体;卷九为无题体、咏物体;卷十为五、七言近体;卷十一、十二为七言近体;卷十三为五七言排律体、五六七言绝句体;卷十四为七言绝句体、拗体、侧体。集中所收虽误有唐人之诗,体例亦不统一,然去取颇有鉴裁。邓林序称:“绪深于诗,故选诗如此之精”,实非溢词。然据《四库全书总目》所载 《元诗体要》并非全书,仅存六卷。此书有 《四库全书》 本。

古今风谣

古今风谣

民谣集。明杨慎辑。一卷(一作两卷)。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贬云南永昌。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后受业李东阳门下,诗有拟古倾向,贬谪后,多感愤之作,一生所著甚丰,词曲、杂著等百余种,亦重视民间文学,后人辑有《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是书系杨慎居云南时,为游目遣怀,博采古书及民间流传之歌谣成集,故名。成书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约两万字。收入自上古至明代嘉靖时期的古今民谣280余首。为我国较早的民间歌谣专集。编者博览群书,广为采撷。从先秦古籍及历代有关文献中,搜罗摘引时谣、童谣、韵语和注文,以古籍传引的先后为序,加以编排。所选歌谣,内容多牵涉时政和对历朝人物的评价。

楞严经合论

楞严经合论

楞严经合论,十卷,宋德洪造论并序及后序,正受厘论入经删补并序,彭以明跋。

观楞伽经记[八卷本]

观楞伽经记[八卷本]

观楞伽经记,八卷,明德清笔记并序及后序,僧一跋,有略科。亦称《观楞伽宝经记》,简称《观楞伽记》或《楞伽笔记》。佛典注疏。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德清撰。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经》的注释书。书前有作者排订的科文。作者在《阁笔记》中云:此经“名佛语心,非文字也,又岂可以文字而解之哉。故今不曰注疏,而曰观经记”。注释参考了宋僧正受的《集注》及《起信》、《唯识》二论,“提挈纲宗,务在融会三译(另二译指北魏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经》和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血脉贯通”。本书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募刻印行。见载于日本《续藏经》。